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新經濟背景下,B端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相比於2C的新零售,B2B生意是不是也要靠服務體驗?運營層面上如何操作?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自「新零售」」的概念興起,大眾耳聞的多數所謂的新零售項目都是基於C端體驗。

從阿里的盒馬鮮生,到2017年12月京東將騰訊拉入新零售戰局投資永輝超市,尤其是進入2018年,巨頭們加快跑馬圈地的速度,業務範圍從商超迅速蔓延到生鮮、餐飲、家居等領域。生鮮超市、無人便利店、「無界零售」等各類所謂的「新零售」形式的試水層出不窮。

然而,這種末端體驗背後龐大的B2B市場,是否也有「新零售」的影子呢?

1、B2B 生意中的「變」

2013年,是O2O 廝殺最為火熱的一年。

物流行業裡,車貨匹配在這一年進入狂熱期。對於商品流通業來講,戰況同樣火熱。無數創業大軍擠入這場市場爭奪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力資本推動——燒錢。

中商惠民,即是這股創業浪潮中誕生者之一。 但,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中商惠民至今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於快消品 B2B,架起了連接上游品牌商和下游零售商的橋樑。

從成立到現在近五年的時間裡,用中商惠民執行總裁蘇小新的話講,中商惠民一直在做三件事:研究渠道、研究供應鏈成本和2B 端的客戶體驗。而這些研究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就是整個流通鏈條如何發生變化。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中商惠民執行總裁蘇小新

1)上游品牌商在變。

過去幾十年,整個傳統渠道不斷更新迭代,但是渠道的層級依然複雜,存在經銷、分銷、批發等不同層級,層級多所帶來的問題是效率低。

同時,品牌商在不停推陳出新,而傳統經銷商的銷售模式一成不變,導致細分市場的產品無法到達終端;最後是整個產品的品質保障,亟待升級。

2)中間經銷商在變。

作為生產與消費的關鍵連接,傳統經銷商依舊在進行機械性的銷售網絡建設、渠道推廣和消費者培育等常規性經營工作,但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原材料、物流、人力等各種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3)下游零售商也在變。

伴隨著末端體驗驅動的消費升級,用戶需求更加多元化,要求經銷商對市場運作的差異化、精準化以及服務的專業化等要求越來越高。

這個鏈條中,各個參與者的一系列需求變化,催生著 B2B 商業模式的變化。蘇小新認為,「人、貨、場」「場、貨、人」不管怎麼排序,新的零售場景下體現出來的零售特徵是全渠道的,而中商惠民要成為一個最大的渠道商。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2、重體驗,建立強聯繫

「我認為『新零售』不分C 端還是 B 端,主要理念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以技術、數據賦能的方式,來提升整個流通效率,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在中商惠民執行總裁蘇小新看來,客戶體驗方面,B 端客戶與 C 端客戶的本質差異並不大。

尤其是快消品的 B2B,客戶也很重視體驗。蘇小新認為這個體驗是,商品的精細化運營與大數據驅動供應鏈給上下游帶來的體驗。

同時,快消品是一個利潤很薄的行業,加上傳統的快消品進貨體系相對成熟,B 端小店基本與供貨商保持著較長時間的聯繫,二者之間的粘度甚至超越了日常的供需關係。所以,想要靠「燒錢」去買到這個市場很難,而這也是當年的O2O浪潮中眾多創業者交完學費後學到的重要一課。

中商惠民針對零售商做過一項全國性的調查,從全國20個城市中,每個城市隨機抽取了100個售點樣本。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第一,價格。整個快消品領域,店主最關注的還是價格。店主不奢望能夠買到全城最低價,有時最低價可能是陷阱,所以,他們對價格的需求就是穩定且市場合理價。

第二,品相齊全度。如果平臺只賣可口可樂,沒有百事可樂,那麼末端消費需求迫使店主再去尋找其他渠道,這樣便會增加店主的時間成本和採購成本,所以品相齊全也是店主關心的重點。

第三,送貨服務。中商惠民承諾客戶都是「T+1」到貨,晚上清點庫存下單,第二天送貨,這樣可以合理地幫助店主管控店鋪庫存。

第四,售後服務。貨物運輸配送中難免會出現產品破損,產品售後對店主同樣重要。因為快消品的利潤很薄,產品破損必然會造成店鋪利潤損失。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看似最平常、最簡單的問題,卻是2B 企業最需要積極改善的。而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物流等,都將推動新零售下的用戶體驗。

3、B2B要「重運營」

與C端市場靠流量驅動不同,B端靠的是,效率與質量。因此,運營一定是重中之重,重是「重要」,也是「重資產」。

目前為止,中商惠民已經完成了兩輪約19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這些資金基本都投入到了自建倉儲物流與創新技術應用。

在商業模式推演時,中商惠民就堅持要自建供應鏈體系,並堅持供應鏈體系的標準化、數字化,才能保證時效、安全、售後等服務體驗的落地。

數據驅動精細化管理。快消品又是一個薄利的領域。2017年末,由運聯傳媒組織的「城配日本遊學活動」赴日考察了日本「最後一公里」代表性企業,拜訪過一家快消品 B2B 企業「國分集團」,其2016年全年銷售額達18178.76億日元,而純利潤僅有34.53億日元,利潤率僅有0.19%。

新商流下的B2B 生意:“變”與“應變”

「我們必須要數據驅動精細化管理,提高運營效率。因此,中商惠民的庫存週轉天數總體控制在 7天左右。」

同時,針對上游品牌商,傳統渠道下的產品出廠後流通信息斷層,而技術的作用就是全程數據可視化,並提供給品牌商用於市場數據分析,做到產品的精準投放。

做規模,攤成本。無論是供應鏈還是技術,重資產的投入,就要涉及到回收週期的問題。B2B平臺想要盈利,一定是靠規模。因為倉儲、物流、研發成本是固定的,但平臺承擔了多少銷售額,這是變量,當達到一定規模後,邊際效益才會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