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朗讀依舊,

初心不改!

——《朗讀者2》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文丨舊故麻袋

《朗讀者》第二季開播了。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猶記得《朗讀者》第一季開播時,網友對它的質疑,有人稱其抄襲《見字如面》,但又不如《見字如面》那般出差;有人說它政治意味太重,拉低了節目的觀賞性;還有的說《朗讀者》更像是換湯不換藥的《藝術人生》,朗讀前主持人和嘉賓饒有興致地對談更像是讓嘉賓說說自己的故事......節目的質疑聲不絕入耳,當然也有不少誇讚的。

我倒是覺得,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多幾檔類似《朗讀者》、《見字如面》這樣通俗易懂型文化類節目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跑男》和《極限》這類明星綜藝都沒什麼營養,而《局部》這類文化節目又太小眾。像《朗讀者》,它不難看懂,嘉賓的故事又能打動你的內心,看完節目後心中有所漣漪、有所思考,還多瞭解了幾本書,多記住了幾位作家,看完頓覺“咱也是個文化人了”。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大約是由於第一季的差評太多,第二季遲遲沒上,直到今年5月初,第二季才低調首播,我也是看了微博才知道《朗讀者》第二季迴歸了,一直沒看到關於它的任何廣告和消息。

說實話,這一季的觀感的確要比上一季進步的多,無論是節目開始時主持人董卿的那段對白,還是每位嘉賓出場及對談的內容,都改善了許多。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我喜歡這樣淡淡感覺的節目,彷彿讓觀眾有種親臨的感覺,並不是置身事外,而且說它是節目,它也不像個節目,更像是聽熟人說起的那一樁樁往事,那無數個夜裡促膝長談的曲調,喝一杯茶,講一席話,分享一段自己喜愛的文章。這樣的過場就像是生活的日常。只有中間些許幾人,讓我感受到這是一檔節目,如女兒去世後捐獻器官的果爸果媽,如不顧生命放棄高薪工作去非洲守護大象的小哥哥,如王石對那些陳年往事的調侃。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胡歌的出現,並沒有讓我覺得這是節目在為收視率拉流量,在“生命”這個命題中,胡歌是有話語權的,至少我覺得他因為特殊的經歷,讓他對生命有了一種比常人更加深刻的感知。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時隔十二年重談2006年的那段“不堪承受之重”,借莎翁名篇扣問生命:“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面對生死,他更多的是一種坦然,和許多年前對此事避而不談不同,這次的他對這件事來了一次徹徹底底的坦白,他深知自己的不足,想著活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名和利都不算是成功,成功應該是他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雖然他現在還是很迷茫。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朗讀者》第二季,以它“偏執”的姿態,展示著文學的奧秘,無論是從文學大家賈平凹到頂尖科學家薛其坤,無論是守鶴人還是冰川學家......大家在精神世界中都藏有一本書,這些“珍稀”的面孔,以人類最為光輝的姿態照耀更多人,訴求希望,訴求夢想,訴求每一顆不滅的靈魂。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靜靜的聽嘉賓們讀完那一段段時而耳熟能詳、時而字字珠璣的文章,靜謐或許是這個節目最好的詮釋。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最後,我獨愛那個節目中時常出現的“朗讀亭”,下次有機會去北京,我也選一段內心最鍾愛的文章段落讀給大家聽,覺得那個密閉環境的儀式感特別隆重,也覺得用這樣一種方式抒發情感,比任何一種方式都行之有效。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當然主持人董卿真的不愧是央視一姐,無論是儀表還是待人接物,都落落大方,讓人倍感親切,同時也希望董卿能把《朗讀者》一季一季的永遠做下去。

豆瓣9.3,這檔央視綜藝感動的不只是故事,還有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