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帝國!馬戛爾尼訪華與中英近代文明制度分析!

讓我們把歷史推向鴉片戰爭前的半個世紀!歷史曾經給了咱們這個民族走向近代工業社會的機會!文章有些長,希望小夥伴討論交流分享!謝謝!

距離鴉片戰爭還有半個世紀的時候,英國人曾帶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最精巧的科技訪問了中國,尋求與中國建交通商。但是,這次和平訪問徹底失敗了。清朝政府要求使臣馬戛爾尼對皇帝行三拜九叩的大禮,而馬戛爾尼卻要求施平等的禮節。雙方爭執不下,最後不歡而散。然而這次訪問失敗的背後真的只是禮儀問題,還是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呢?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失敗,表面問題是磕頭不磕頭的禮儀之爭,而深層問題則是雙方完全不同的國際秩序和思想文化。此次出訪的失敗,讓中國失去了一個學習西方、追趕西方的大好機會,更讓英國和其他歐洲列強產生了武力打開中國國門的想法。絕對的君主專制制度,僵化封閉的儒家思想,使得中華文明陷入了長久的停滯,導致了近代以來的百年國恥。

沉睡的帝國!馬戛爾尼訪華與中英近代文明制度分析!

馬戛爾尼訪華

沉睡的帝國!馬戛爾尼訪華與中英近代文明制度分析!

馬戛爾尼訪華

一、馬戛爾尼使團出訪的時代背景

馬戛爾尼使團的出訪是在1793年,此時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已經過去了三百年。在這三百年裡,歐洲國家爭先恐後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而當時最為強大的殖民帝國,非英國莫屬。在政治上,英國率先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較為先進的君主立憲制度,英國政府奉行重商主義政策,用國家力量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在經濟上,英國也是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實現了從手工生產到機器生產的巨大飛躍,工業實力飛速發展。英國人此時迫切需要開拓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康乾盛世"的晚期,達到了古代社會發展的最高峰。總體上看,整個國家社會穩定,國庫充盈,人口龐大,疆域遼闊,是一片安寧祥和的景象。但在盛世的表面下,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經濟上,中國只有技術水平低下的農業和手工業;政治上,君主絕對專制,官員腐敗嚴重;文化上,朝廷大興文字獄,扼殺新思想,維護儒家禮教;對外政策上,清朝閉關鎖國,對外貿易僅限於廣州一個港口,規模也十分有限。但是在當時沒有中國人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並且認為中國是天下唯一個文明國家,是“天朝上國"。

二、出訪的失敗的原因

在馬戛爾尼出發之前,英國政府就已經派人向廣州的清朝地方大員呈遞了書面文件。翻開清朝留下的皇家檔案,我們還能看到當時的廣東巡撫向皇帝彙報的奏摺。奏摺中的大意是英吉利國的夷人為了給皇上祝壽,特意派遣了使臣馬戛爾尼前來進貢。乾隆皇帝得知此事,龍顏大悅。一個從未聽說的國家派人前來朝貢,這表明在他的治下,大清朝的強大和繁榮使得遠在天邊的蠻夷都仰慕不已。他下旨各地官員優待使團,並派欽差大臣帶領馬戛爾尼等人前往熱河。皇帝將在熱河的行宮中舉行慶典,接受來自蒙古王公、各國貢使的朝貢。

馬戛爾尼一行人登上中國的領土後就發現,中國官員把自己稱作“貢使",禮物也叫做“貢物",甚至要求他們在面見皇帝時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此前做過充足功課的馬戛爾尼等人知道,自己平等的出訪被當成低人一等的朝貢了。他們向欽差提出抗議,指出中英是兩個平等的主權國家,自己代表英國國王,只能對中國皇帝行平等的禮儀。這可把官員們急壞了,從沒有人要求跟中國皇帝平起平坐,即使是提出這種說法都是大逆不道的。乾隆聞訊,勃然大怒,下令降低接待規格,減少食物供給,懲罰這些不識禮數的蠻夷。馬戛爾尼也不甘示弱,堅決不肯下跪。從天津到北京,再到熱河,雙方討價還價好幾輪,連乾隆的寵臣和呻都出動了,也沒能談妥。由於英吉利前來朝貢之事已經眾所周知,為了清朝的臉面,朝廷最後只好做出讓步,允許馬戛爾尼對中國皇帝單膝下跪,就像對自己的國王一樣。這次禮儀之爭,以馬戛爾尼取得勝利而告終,但是在清朝的官方記錄中,都確鑿地寫道,貢使馬戛爾尼對皇帝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就這樣,朝廷不動聲色地掩蓋了事實,維護了自己的禮法和尊嚴。覲見完成後,馬戛爾尼請求與中國政府談判建交與通商的事宜,結果被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極度失望的馬戛爾尼,只好帶著他的使團離開京城,回到了英國。這次史無前例的出訪,就此宣告失敗。

1、出訪失敗的制度原因

這次出訪的失敗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這種必然性在於,兩個國家代表著新舊世界,他們在國際秩序和思想文化上存在根本差異。

首先,東西方世界中的國際秩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邏輯。由於歷史的原因,歐洲一直都是一片破碎的大陸。各個國家共處了成百上千年,互相之間的交流和爭鬥綿延不斷。在國家尊嚴平等的前提下,它們根據利害關係和實力強弱,互相締結各種條約。這樣的國際秩序被人們稱為“條約體系“。

而在世界的東方,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明一家獨大。在有歷史記錄的數千年裡,從來都沒有哪一個文明能夠對中國構成持續的挑戰。中國周圍的小國,往往仰慕中原帝國,積極引進中國的制度、文化和技術。到了明清兩朝,在華夷觀念的指巳下,朝廷更是建立起了“朝貢制度",形成了以中華為核心,周圍小國拱衛的“朝貢體系"。所以,當馬戛爾尼使團到來的時候,清朝君臣便不假思索地認定了他們是來朝貢的蠻夷。那麼,假設馬戛爾尼接受清朝禮法的要求,向皇帝磕頭是不是就可以換得朝廷的慷慨,進而打開中國的國門呢?答案依然是,不可能。荷蘭使節後來的經歷表明,中國的專制王朝只會用對待藩國的態度來對待西方國家,而不會意識到,世界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2、出訪失敗的文化原因

這是因為,古代中國雖然為世界貢獻了無數重要的發明,但它們大多是在生產生活中發現的經驗成果。古代中國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科學體系,掌握國家權力的精英飽讀聖賢書,致力於維護儒家文化中的秩序,但對於科學技術毫無興趣。他們把西方科技當成是“奇巧淫技",在大一統的帝國中,只要人人守好君臣、父子的倫理本分,就不用擔心會出什麼亂子。

三、出訪失敗的歷史影響

馬戛爾尼訪華失敗的最直接影響,是為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埋下了伏筆。使團觀察到了中國盛世景象下的貧窮和落後,並將消息傳回了歐洲,中國在歐洲的形象開始一落千丈,從學習的對象變成了鄙夷的對象。通過和平手段無法打開中國的大門,武力逼迫中國開放的想法開始成形,並在半個世紀後付諸實踐。在中國的土地上,馬戛爾尼一行人看到的景象,與自己的想象大相徑庭。朝廷官員愚昧無知,貪腐嚴重;絕大部分國民都目不識丁,其中大多掙扎在貧困線上。清朝的軍隊也已腐朽不堪,士兵們衣衫不整,用的還是刀槍劍戟之類的冷兵器,偶爾見到的火器也十分落後。科技上,清朝更是落後了西方將近兩個世紀。隨著使團成員的回憶錄陸續出版,歐洲人對於中國富庶強大的印象被打破了,積貧積弱的中國,成為他們開拓殖民地的一個選項。在敲門做客人的努力失敗之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發現,直接踹門闖進來也是一個未嘗不可的選擇。

四、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說,是絕對的君主專制制度,和單一的儒家思想,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封閉與停滯,最終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後與捱打。可以說,一部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歷史,尤其是在清朝,皇帝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偌大一個國家裡,大政方針都要出自皇帝之手;官員的賞罰升降,也要取決於皇帝的好惡。因此,官員無論是上奏還是做事,最重要的不是實事求是,而是要揣摩聖意。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龐大的文官系統的效率十分低下,連基本的上傳下達都成問題。整個帝國的行政系統彷彿在上演一出“皇帝的新裝",即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白皇帝沒穿衣服,也沒有誰敢做那個大聲說出來的小孩。

與專制皇權相配套的,是單一而嚴密的儒家思想體系。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思想就是中國曆朝歷代的官方意識形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如此穩固,其原因在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儒家思想追求道德,而輕視甚至否定利益,重視倫理綱常,而無視競爭和效率,因此也最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事實上,其邏輯就是犧牲進步以換取穩定。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技術的進步、生產的發展都成了多餘的事情。於是,中國這個曾經一枝獨秀的先進文明,慢慢停下了前進的腳步,被歐洲的後來者們趕超。甚至在後者將先進科技成果拱手送來的時候,中國專制王朝的統治者們依然固執地選擇了拒絕。古人引以為傲的制度與文化,在近代已成了先進生產力的阻礙,讓這個曾經領先世界的文明陷入了沉睡。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