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心氣虛

中醫體質——心氣虛

中醫體質——心氣虛

體質說明

指由發汗、瀉下太過,或勞心過度,心氣耗損或年老髒氣日衰、病後體虛所致。表現為心悸,氣短(活動時加劇),自汗,胸悶不舒或痛,面色蒼白,體倦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脈虛等。治宜益氣養血為主。

氣虛,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氣虛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頓,頭昏耳鳴;氣虛則無力以率血行,則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化,輸布障礙,可凝痰成飲,甚則水邪氾濫而成水腫;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

心氣虛的表現:心慌、氣短、乏力、脈快或慢。如伴心陽虛則手足冷、畏寒、面色白。

自然適應能力

畏寒肢冷,對冷天氣敏感。

飲食調養

1:宜吃養心補氣的雜糧粥

2:宜吃含有維生素c的蔬菜

3:宜吃健脾胃水果

如:蓮子、百合、桂圓等

慎食食物

忌食辛辣,因其逼津外洩,慮其更傷心之氣陰;忌食生冷、肥甘,因生冷傷脾陽,肥甘生痰濁,故當禁之。酒易蘊生溼熱,耗氣傷陰,當戒禁。

體育鍛煉

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氣功、瑜伽等,並持之以恆。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忌用猛力或做長久憋氣的動作。

藥膳建議

【黃芪阿膠粥】:黃芪15克,阿膠10克,粳米30克。黃芪水煎取汁,用藥汁煮粳米為粥,烊化阿膠兌入粥中。補氣養血。每日1次溫服。

【黃芪川芎兔肉湯】:兔肉250克,黃芪60克,川芎10克,生薑4片。兔肉切塊去油脂,用開水汆去血水,然後與黃芪、川芎、生薑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過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成。每日或2日1劑隨量,飲湯食肉。

【加味黃芪粥】生黃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金末9克,金橘餅2個,糯米30克。黃芪加水過量煮20分鐘,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鐘,最後加入雞內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劑分2次服食,每次服後食金橘餅1個。連服2-3個月。

【芪香蜜營膏】黃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過量。將黃芪、木香加水過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2次,合併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黏時加蜂蜜一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沸水衝化。

生活建議

克服急躁、驚恐、焦慮的不良情緒。居處的環境應安靜,嚴禁喧譁,且應空氣新鮮,乾淨舒適,以保證安靜的休息。健康飲食,作息規律,可多做一些舒緩的運動。

“三一養生”於近日推出了中醫體質測評問卷,以大數據的方式,瞭解當代中國人的體質現狀。統計分析表明,現代人的體質狀況堪憂。

你想了解自己的體質嗎?私信發送:體質 ,我們將給您推送一份中醫體質測評鏈接——目前最系統、最精準的在線體質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