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在聊天頁面如此有限的面積中,騰訊用交互創新,為信息流建立新入口的能力,已爐火純青。這說明,騰訊打響了用戶時間保衛戰

文 | 周天

財經功守道 出品

關於浮窗的改動體現在以下三點: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其次,浮窗可以拖動改變位置,拖動到右下角紅色區域就可以丟棄取消,同樣,喚醒浮窗,也可以用同樣的滑動手勢來實現。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相當於將浮窗的存在感提高到和縮小的語音視頻聊天一樣,如同許多蘋果用戶喜歡用的 Assistive Touch 小圓點。

一次 App 升級的戰略意義

在這一次 App 更新中,我找到了騰訊戰略意圖的蛛絲馬跡——本質上講,浮窗功能相當於將「多任務」(Multi-Task)和盤托出。

讓我們一起做個思考,什麼樣的產品才會用到「多任務」呢?——操作系統。

浮窗的存在,讓用戶順滑地進行多任務切換,從而無需再跳轉到其他 App 上去,和小程序的道理一樣,都是為了把流量鎖在自己體內。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數據也證明了我在微觀層面的發現,據 QuestMobile 數據,受短視頻衝擊,即時通訊目前的時長佔比,已經從 37% 下降到了 32.2%。可以看到這張圖中,兩者是此消彼長的替代性關係。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一場「用戶時間保衛戰」

隨著互聯網的流量故事觸碰到了天花板,App 之間,就變成了「時間的戰爭」。道理並不複雜,當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長已到極限,要想賺更多的錢,就只能獲取每個用戶更多的停留時長。

然而,對騰訊而言,當它完成對所有互聯網用戶的“規模圈地”之後,卻猛然發現,自己已不能完全基於這個規模來獲取時間。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的崛起,在很短時間裡幾乎侵蝕了騰訊的社交根基。

去年以來,短視頻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崛起,從 QuestMobile 數據來看,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僅在2018年這個春節也增長了近3000萬DAU。從圖文交互時代走向視頻交互時代,騰訊社交的護城河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這讓騰訊第一次發現,它的產品不再是市場上最能打發用戶時間的那一個,讓也成為騰訊自創業二十年以來,遭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時間危機」。

要知道,騰訊商業模式的基石——社交和遊戲,最厲害之處就是對用戶時間的佔有,擁有用戶時間意味著一切。這也是為何騰訊在產品層面,會做很多看似剋制、內斂的努力,因為不想打擾和刺激用戶而丟失用戶時間。

只要用戶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騰訊的軟件裡,無論自己如何變現,以及通過投資尋找生態夥伴來變現,都是水到渠成的。在當今中國的投資市場上,騰訊之所以能形成多金又不管事的“好金主”人設,也是因為其所擁有的海量用戶時間帶來的超高利潤。

今年以來,馬化騰在短視頻領域表現出非常激進的一面,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背後是短視頻動搖了其流量核心——一旦失去用戶時間, 騰訊的主營業務就難言成功。而當主營業務走下坡路,流量優勢的萎縮甚至會影響其投資生態。雖然騰訊投資早已聲名在外,但細究起來,若非因為其自身產品的流量優勢,許多被其投資的企業並不會站隊騰訊,而一旦基於時間壟斷的流量紅利趨於減弱,騰訊投資生態的脆弱性就可能會暴露出來。

騰訊過去二十年賴以生存的護城河,第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戰。騰訊管理層和運營者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因此,今年騰訊財報稱,「我們將採取更加進取的投資策略,增強在網絡視頻、支付服務的長期競爭優勢。投資包括長短視頻在內的數字內容,以進一步擴大訂閱用戶群。」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2018年騰訊一季度財報

從圖文到直播,傳播方式快速迭代,給市場參與者帶來巨大挑戰。騰訊曾是熟人社交時代最大受益者,但其自身產品邏輯卻難以適應“半熟人”或陌生人社交。抖音等新興產品不僅佔據了用戶時間,更成為新時代尋找「志同道合」朋友的重要渠道。由此,我們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騰訊面臨的焦慮與挑戰。

- END -

關注大公司的微小變化,以及其關乎全局的意義

作者周天,原36氪深度部主創,四期TMT特稿「金字節」獎得主,長期研究互聯網與 FinTech,還當過一家國資 PE 的投資人,目前專注經營這個小專欄,分享自己的一些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