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春餅

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飲食風俗之一。在一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演變過來的有待考證。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 ( 皇帝 ) 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夏至面

農曆五月間(公曆6月21日前後)的夏至,太陽到達黃經90°,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民俗專家表示,夏至和春節、冬至一樣,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 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麵(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喃咪醬

喃咪需要的原料有西紅柿、大蒜、檸檬、小米辣椒、圓白菜、四季豆、黃瓜、香菜,具有開胃、美容的功效。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柿子糊塌

柿子糊塌是陝西地區傳統名吃。陝西臨潼有火晶柿子,火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吃一想二,飽一人思全家。但季節有限,又不易帶,柿子糊塌應運而生。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餃子

相傳餃子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它的歷史沿革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朝末年張自烈做了很好的說明:“水餃耳,即段成式食品,湯中牢丸,或謂粉角,北方人讀角為嬌,因呼餃餌,偽為餃兒。”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南方有些地方過年時會打散雞蛋後加熱做外皮包上肉餡稱之為蛋餃。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生·結語

中國人追隨大自然的指引

讓飲食裡有了四季

讓光陰輪轉出滋味

一年將至尾聲

但時間的軌道沒有盡頭

待到來年

自然的車輪滾向下一循環

又是新一年的

春耕 夏耘 秋收 冬藏

生生不息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美食——第7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