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自律公約來了!萬億催收市場將有章可循

催收自律公約來了!萬億催收市場將有章可循

3月28日,中國互金協會在京簽署《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填補了互聯網金融逾期催收機制的空白。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過混沌混亂、野蠻生長,至今不斷迎來積極向好的業態趨勢。

萬億催收市場得到規範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官方公佈的數據,現金貸行業涉及催收金額1.14萬億元,催收平臺380家,涉及催收人108萬人,平均催收佣金率25.9%。數據顯示,貸後處置市場,亦即催收市場有著高達3萬億元的規模。

如此龐大的催收市場背後,不僅存在可觀的利益空間,也滋生了不少“黑暗面”。早前,諸如暴力催收、色情催收等新聞常見諸報端,催收亂象侵犯了消費者的人身財務安全,加劇了大眾對於P2P投資行業的負面印象,造成大範圍的社會不良影響。

近日,中國互金協會簽發的《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可謂應運而生。

據悉,《催收自律公約》共5章31條,主要適用於規範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行為。催收自律公約首次明確了互聯網金融逾期催收行為的定義,並對P2P平臺從催收外包管理、內控催收業務系統兩個方面提出明確的責任規範。

《催收自律公約》對於規範催收市場將發揮指向標的作用,萬億催收市場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約特別提到,平臺除了將催收業務分攤外包之外,應建立系統性內控管理制度,接入債務催收登記系統,將平臺所開展的催收活動記錄在案,相關數據保留五年以上。

催收自律公約來了!萬億催收市場將有章可循

網貸行業生態向好

2017年是P2P網貸行業“合規元年”。隨著監管層《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等一系列重磅文件接連落地,網貸行業監管“1+3”制度體系正式形成。

2018年則是“備案元年”。隨著去年年底“57號文”的出臺,各地金融部門紛紛因地制宜,下發本地P2P整改驗收指引。

3月26日,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官網發佈《天津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2018年4月1日。

催收自律公約來了!萬億催收市場將有章可循

截至目前共有17個省市地區出臺了備案管理辦法、整改驗收工作表等備案相關細則,具體分別為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廈門、福建、廣西、浙江、江蘇、江西、河南、山東、合肥、新疆、廣州、山西、天津。

全國範圍內備案步伐的加速,不僅有助於規範現存網貸亂象,將違規行為關進制度的藩籬中,更利於實現行業自我出清,促進整個P2P行業生態合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