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時評|以滴水“惠”大江——美麗中國長江行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系列評論之四

看長江,也是看中國;把脈長江經濟帶發展,也是在引領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即日起,中共重慶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推出“美麗中國長江行 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七一时评|以滴水“惠”大江——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系列评论之四

以滴水“惠”大江

七一时评|以滴水“惠”大江——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系列评论之四

CQDK全媒體時評中心評論員 李微希

千百年來,位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孕育出長江源頭的涓涓滴水,不斷彙集,奔騰而出,一瀉千里,直奔東海。

翻看長江生態的歷史畫卷,我們痛心地不難看到,曾幾何時,大量工廠沿江而建,工業廢水肆意橫流,常住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順江漂流,長江水色由清至濁,水質持續惡化,生態嚴重透支……長江生態系統發出了陣陣警鐘。

歷史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承載歷史與未來的責任,我們該如何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治病?

是的,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需要;將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貫穿始終,更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就意味著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氣候將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革——要從以往粗放式不可持續的“黑色發展”模式向集約化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模式轉型。

而構成這宏大變革的,就是一個個細微的“滴水之變”。

如果你是主政一方的官員,就需要奉獻制度設計的“一滴水”——加大向綠色發展邁進的力度。對錶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在財政投入、基礎建設、項目安排等方面善思善為。同時,加強長江沿線環境治理修復,以源頭截汙為根本,治水、治岸、治山、治企,嚴管工業汙染,嚴控生產生活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形成鮮明的綠色發展導向。

如果你是黨員幹部或普通群眾,需要貢獻思想行為的“一滴水”——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實踐;需要坐而謀,更需起而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是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的邏輯延伸,小到減少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大到購買節水型器具、新能源汽車,都是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為母親河由濁變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是企業家,需要貢獻經營方式變革的“一滴水”——採用綠色集約的生產方式。推動綠色發展,以綠色產業為支撐。一方面,做好高品質經濟發展的“加法”,形成佈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綠色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做好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害的“減法”,堅決淘汰、關閉一批能耗高、汙染大、效益差的冶金、電鍍、化工、水泥等企業。通過“加減法”,夯實綠色發展的產業基礎,促進生產方式綠色化,初步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產業體系。

水是長江魂,滴水“惠”大江。

當一個個細微的改變,將“綠色”二字注入每一滴長江水時,“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畫卷便會向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