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股神巴菲特有兩條投資原則:

第一條,保住本金。

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

“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對於投資而言有兩大核心,即收益風險

在選基時,過往收益固然重要,但富二覺得吧,基金淨值增長的穩定性對最終收益率的呈現同樣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以今天,富二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風險管理那些事兒~

“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為何選基要考量風險?

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風險這個詞顯得有些抽象。富二覺得吧,說得接地氣一點,風險就是我們未能達成投資目標的概率。所以選基的時候,只有挑選到風險與自己的風險偏好相匹配的基金,才能在投資過程中降低失望的概率,從而順利達成已設立的投資目標。

之前,富二總聽周圍的小夥伴抱怨自己買的基金漲得慢,別人家的基金一天能漲一個點,而自家的基金每天就漲個零點幾個點就不動了。

“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但富二想說的是,小夥伴們在抱怨自家基金收益的時候,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市場大跌時,別人家那些一天漲一個點的基金又跌了多少?

就拿最近一次的股市大跌來說,2015年6月上證綜指衝高至5178點,而後一路下行,8月時已跌至2850點。富二計算了一下,這波跌幅達到44%,幾乎是攔腰斬!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稍有不慎就會遭受重大虧損,之前苦心積攢的盈利自然也就付之東流。

因此,對於一隻基金而言,抗跌性同樣重要。只有在風險來臨時,能有效抗跌、保護收益的基金才能算得上優質基。

如何衡量基金的風險?

就像我們會通過PM2.5濃度來評估空氣質量一樣,基金的風險也是由一系列風險指標來衡量的,如平均回報率、最大回撤率、標準差、夏普比率、年化波動率等。

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最大回撤率夏普比率尤為重要。接下來,富二就為大家詳細分述~

“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最大回撤率

通俗來說,基金的最大回撤就是投資者在買入基金產品後,可能出現的最差情況,也就是最大虧損幅度

沒明白?沒事,富二給你們繼續舉個栗子——

假設,富二買了1萬元的A基金。

投資初期,市場利好頻出,資金賬戶淨值由最初的1萬元變成了2萬元。

隨後,市場出現波動回調,資金賬戶淨值出現下跌,最後剩下1.2萬元。

而後不久,市場又出現小幅反彈,資金賬戶淨值從1.2萬元回升至1.5萬元。

市場持續震盪,不久後資金賬戶淨值再度回落至1.2萬元。

正當心痛不已,正準備清倉割肉時,A基金突然猛漲,資金賬戶淨值一路飆升至2.1萬元。

那麼,在這段時間內A基金的最大回撤率是多少呢?

“選基進行時”(三)風險指標瞭解一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這組市場波動中,最糟糕的就是資金賬戶淨值從2萬元下跌至1.2萬元。

根據公式計算:

最大回撤率 = (2萬元 –1.2萬元)/ 2萬元 = 40%

也就是說,富二所持有的基金在這段時間內的最大虧損曾達到40%。

從最大回撤率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市場的趨勢變動,更能看到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對市場的敏銳度和判斷力和對倉位的控制力。因此,最大回撤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風險指標,也是我們選基時的必看項!

夏普比率

眾所周知,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資標的的預期收益率越高,則其所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反之,預期收益率相對較低的投資標的,其波動風險則相對較小。

因此,我們就需要在自己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夏普比率恰好就是代表著基金收益與風險的綜合指標。

夏普比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夏普比率 =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

在夏普比率的公式中: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 無風險利率”代表“產生的超額收益”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代表“風險”

所得出的夏普比率,自然就代表“承擔一份風險所能夠獲得的投資報酬”

夏普比率為正時,投資報酬大於波動風險;而夏普比率為負時,則說明投資風險大於投資報酬。

對於投資者而言,承擔一份風險,所能獲得的收益自然是越高越好。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基金的夏普比率也是越高越好。

論風險指標對選基的重要性,這下都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