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氣血虧虛怎麼補?—養護脾胃不可少

古人曰:“脾胃一傷,百病由生”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中醫所講“脾胃”的生理功能完全是應用中醫的概念中醫的“脾胃”絕不等同於西醫的“脾胃”。

《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所以在生理狀態下脾健則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運送及平衡調節,脾起到了運輸的作用,脾的功能旺盛,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轉化為氣、血、津、液;才能使筋肉、皮毛等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氣血生化有源。

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均賴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斷的補充,在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下,它們又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在生理功能上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水谷之精微化生為氣血,依賴於脾胃消化吸收,故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運化機能如常,則消化吸收旺盛,水谷之精微得以化氣生血,輸布全身。

在具體用藥時,我常用宋代《濟生方》中歸脾湯和四物湯加減,用以養心健脾、補益氣血。方藥之中常輔以沙參、茯苓、陳皮、玄參之類,以理氣和中,對於中成藥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均可選用,脾胃調和、氣機順暢、氣行則血行。

我常常見到自己服用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等,還有各種滋補藥酒的病人,所用的藥中多補益肝腎之品,這些藥品多為滋膩,對體質虛弱,溼阻中焦的病人,本脾胃運化不健,加之進補過於滋膩之品,助溼滯中,反傷脾胃,我們常常配以黨參、黃芪、白朮、赤白芍、砂仁、木香等以益氣養血,健脾和胃。
女性氣血虧虛怎麼補?—養護脾胃不可少
女性氣血虧虛怎麼補?—養護脾胃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