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影為什麼這麼難產?

HYD知

其實《三體》要被拍成電影的消息早在2015年就傳出來了。當時消息一出來,粉絲立刻就炸毛了。為啥?因為這是要爛掉的節奏啊。

不過好在,《三體》電影終於沒能如約而至,讓粉絲們至少還保留了一絲希望。

《三體》的體量太大,難以用電影承載

《三體》小說一共有三部,由《三體》、《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部構成。這三部小說組成了宏大的《三體》宇宙。如果要製作成電影的話,至少也得是《魔戒》三部曲的長度才能夠承載。《魔戒》電影系列時長加起來達到了560分鐘,平均每部電影的長度在三個小時左右。

以現在的國內電影市場環境來說,拍攝時長達到三個小時的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關係到影院的排片數量。比如一部時長兩小時的電影,我一個影廳24小時播放,可以排11場(扣除每一場之間的間隔時間),而一部時長三小時的電影,我只能排7場。電影院的運營成本並沒有減少,但是收入卻會減少很多。所以把《三體》拍成類似《魔戒》三部曲的規格是不太現實的。這也就是百科上面《三體》電影預估時長為120min的原因了,因為電影時長達到三個小時的話,很可能立項都通過不了的。

不過,用120min的時間來把《三體》第一部的故事講完,還是太勉強了一些。《三體》第一部是屬於重劇情,科幻場面並不多,所以有充足的時間把整個《三體》系列的故事背景和起因交代清楚是很重要的。同樣是作為《魔戒》系列電影鋪墊的第一部,電影時長也達到了178min。《三體》想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那麼宏大的背景和眾多人物交代清楚簡直是痴心妄想。

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

《三體》電影的製片方是遊族影業,遊族影業CEO孔二狗在接受採訪時還曾經大言不慚的說:《三體》的電影預算沒有上限,每一部《三體》電影的預算至少有2億元。

我只想跟二狗說:小夥砸,你太年輕啦,2億就想拍個大片出來?別做夢了!

前面也說過了,《三體》的體量是非常大的,除了需要足夠的時長來承載,其中的很多硬科幻場面也是《三體》影視化的一個難點。難點並不在於實現眾多硬科幻場面的技術,而是在於把《三體》三部曲拍攝出來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三體》的體量應該是和《魔戒》三部曲相當的,《魔戒》三部曲的投資達到了281000000美元,也就是2.8億美元。放到現在的好萊塢來說,可能感覺並不是什麼特別大的投資,不過你別忘了那個是十幾年前的2.8億。

不過,就算是這樣的製作成本對很多國內的製片公司來說也是不會輕易拿出來的。因為收回成本的風險是比較大的。《三體》真要拍成電影,可以參考兩三年前的《星際穿越》,當時《星際穿越》的製片成本達到了2.3億美金,也就是15億人民幣的投資。這樣的投資規模即使是多家發行公司聯合投資也是很難做到的。

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三體》中的很多硬科幻場面沒有辦法做出來,影片的質量肯定會大打折扣。

技術難度和導演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幻片都是出自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著名大導演之手。而這些大導演無一例外的都是技術狂人。詹姆斯卡梅隆12歲時寫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就是他的第一部科幻片《深淵》的原型。而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羅傑·考執導的影片《世紀爭霸戰》中任藝術總監,製作特效模型 。斯皮爾伯格前一段時間憑藉《頭號玩家》這部科幻片引發了80、90後的集體懷舊狂潮,電影中令人炫目的特效場面還有不少的彩蛋讓無數人為之著迷。

而《三體》電影的導演張番番呢?所有作品中,評分最高的是2006年的電視劇《不能失去你》,電影方面的成績就慘不忍睹了,只有2001年的《天使不寂寞》有7.3分,至於其他的那些《密室》系列和《信箱》都沒過及格線。至於拍攝科幻片的經驗更是天方夜譚了。

張番番還曾經說過自己為了拍攝《三體》還專門去美國學習了半年綠幕技術。這話騙一騙電影門外漢還行,這綠幕技術可是電影中最基本、最普通的技術了,美國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啊老鐵!

所以,就以中國目前的特效水準和導演水平來說,《三體》難產應該也是一件幸事。至少神作還沒有被他們糟蹋。

現在,作為《三體》的粉絲,我們還是希望《三體》能保持現狀,技術和資金沒有達到真正的高水準的那一天就不要輕易的影視化。


赤兔電影

關於《三體》電影化的一些細節,我個人之前接觸過幕後出品方遊族影業的工作人員,也多少了解一些這部電影所遭遇的“困境”。


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拍攝難度過大

大劉的這部硬科幻小說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神作”,故事格局宏大,出場人物眾多,這對於任何的國產類型片導演來說幾乎都是一個相當難的挑戰。

尤其是以目前的國產片的製作體量來說,想把《三體》這樣的電影拍出來,對於國內任何製片方來說都是一個相當難的決定。

或許會有人認為找個不差錢的萬達爸爸來搞就行,其實並不是,舉個簡單的例子:

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動輒過億美金,才勉強算做“大片”的範疇,但要是想搞一個《復仇者聯盟》那樣的超級大片,隨便就得上2億美金的投資。

假設真的有可能把《三體》拍成一部超級科幻大片,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諾蘭的《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投資高達2.3億美金,這就是15億人民幣的投資

之前曝光的海報其實也是山寨諾蘭的《盜夢空間》

這樣規模的投資,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影視公司可以獨立製作,因為收回成本的風險過大

此外,《三體》中涉及到一些政治背景,也是比較難改編的地方。


然後就是技術難度和導演的原因

中國科幻電影幾乎是一個稀缺類型,此外特效技術仍然是現階段國產影視行業的短板。當然有人要說,我們可以花錢請國外的特效團隊來做,但問題是特效人員可以外聘,但任然需要懂特效的導演和團隊來把關整個電影的技術環節。

根據之前媒體曝光的採訪,《三體》目前的導演張番番之前只執導過幾部低成本的電影,並沒有大製作的經驗,對於特效幾乎是門外漢。而他自稱自己為拍此片專門去美國學了半年“綠幕”技術。

《三體》片場照

但是老鐵綠幕摳像幾乎是上世界八十年代好萊塢採用的特效技術……這TM就尷尬了。


最後,說點內幕信息吧。

張番番後來帶著《三體》的改編權和投資方相互博弈,投資方遊族影業其實也不信任張的導演能力,但張提出,想要拍這部《三體》,前提必須得自己來做導演

觀眾還能怎麼辦,粉絲都很絕望啊!

遊族影業無奈,投了錢,影片本來也早就定檔今年暑期檔,果然由於項目拍攝難度過大,完全進展不下去,

遊族影業也被拖垮了,這個項目如今成為一個空殼項目。

如今這部電影在豆瓣的上映日期已經延後到了2019年,可以說遙遙無期了

當然了,其實根據之前筆者瞭解到的信息,該片在拍攝過程中片場一度非常混亂,就算能夠上映,大家也不要抱太高期待吧。

至於百科上寫的什麼十月一日上映,那就算了吧,不可能的~


PS:另外說一句,其實國內有一部《三休》,恩,山寨總是最快的!


迷影映畫

六一前後,不少科幻迷都被一條新聞給炸了出來,因為籌拍三年的《流浪地球》終於開機了!

同為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並不是他最出名的作品,眾所周知,在15年《三體》榮獲雨果獎之前,科幻小說在國內的影響力遠不及現在,可以說,《三體》對中國科幻而言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而這部電影的改編電影,其期待值可想而知。然而,《三體》電影卻遭遇難產,上映日期遙遙無期,各大網站說法不一,顯然並沒有準確消息。在這種情況下,《流浪地球》的開機無疑是火上澆油。

其實,早在《三體》電影的消息傳出後,很多影迷對這部電影並不抱有什麼希望,原因很簡單,以中國電影目前的平均水準,還達不到觀眾對《三體》的預期。《三體》是科幻類型,而眾所周知,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中國電影的軟肋,無論劇本敘事還是後期技術都遠遠落後,而對於早已被美國科幻大片養刁了嘴的中國觀眾而言,一部質量下乘的作品,《三體》的名聲非但不能帶來票房,甚至還會起到反效果。

中國電影近年來發展迅猛,但科幻類型的電影依舊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土地,中國科幻電影想要發展,只有一步步發展,不可能直接趕上好萊塢的水平,這就導致我們最開始建立起來的小茅屋和大洋對岸的高樓大廈相比會更加寒酸。而很顯然,以《三體》的聲望並不適合去做這塊奠基石,但前兩年的IP熱顯然讓不少人衝昏了頭腦,如今騎虎難下,拿不出理想的成片,《三體》電影只好繼續雪藏。

其實,就目前看來,《三體》電影不面世反而還是好事,留一份念想總是好的,與其期待《三體》奇蹟般的被拍成出色的科幻電影,還不如期待未來導演回心轉意,找人重新融資籌拍來的妥當,畢竟IP劇的先例在前,誰也不願意再毀掉一部神作,對不對?


開屏映畫

我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和平主義者,我首先收到信息是你們文明的幸運。警告你們: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這是小說《三體》中的名句,當初正是由於葉文潔不聽勸阻回覆了三體世界,才引發了之後的故事。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迫切地想要問電影版《三體》的出品方一句:“《三體》去哪了,請回答!請回答!請回答!!!”

狼來了,狼又來了

之所以說是“又一個”,是因為打從《三體》立項那天起,有關它要上映了的傳言,我們就聽過無數個版本。

2014年11月,在遊族影業成立儀式上,遊族公佈了《三體》系列電影的具體計劃:將拍攝成六部曲,單片投資約2億元並無上限追加,原著作者劉慈欣擔綱影片監製。

該消息一出,令無數中國科幻迷們為之一振,中國也要有屬於自己的科幻大製作了!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間,官方在“概念”上下足了功夫,打造了網絡平臺“三體社區”,供科幻迷們和科幻大咖互動,共享幕後消息;設立了主題餐廳,並公佈了一系列衍生劇、衍生遊戲的製作計劃;接連了發佈了多款讓粉絲們興奮不已的先導海報……

(三張海報,對原著黨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

2015年3月,電影正式開拍,7月殺青並進入後期。當時片方宣傳全片後期製作和特效佔全片90%,這樣的消息,更是讓觀眾們著實興奮了一把。

不得不說,單從營銷方面來說,《三體》的營銷策略堪稱典範。

然而,就當所有人都對這部鴻篇鉅製翹首以盼時,噩耗傳來:2016年6月,上海遊族影業遭遇人事變動,遊族影業孔祥照離職,隨即遊族影業宣佈將無限期擱置《三體》電影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正是《三體》最初預定的上映檔期。

有關這一事件的各種內幕,網上早已傳遍了。特效做不下去、後期預算超支、更換團隊、導演張番番拍攝的素材完全不能用、《三體》或重拍……一時間,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令原本期待無比的影迷們傻了眼。

從那之後,《三體》就成了一個傳說,很多人在說它,但誰也沒曾見過。

而“《三體》定檔啦”的消息就如同“狼來了”一般,時不時還會冒出來撩撥大家一下。

就在《三體》延期的消息傳出後不久,包括原作者大劉在內的“知情人”就放了第一波煙幕彈,表示電影可能要推遲到2017年春節了。

對此,製作人宋春雨倒是相對“保守”一些,她對外宣稱,絕對不會超過2017年上半年。

(新浪娛樂報道截圖)

到了2017年春節,觀眾們看到定檔的影片裡沒有《三體》,自然也知道發生了什麼。而包括貓眼電影在內的眾多票務網站,也都紛紛將《三體》的上映時間標註到了2017年7月。

可到了年中,《三體》定檔的消息遲遲不來,倒是傳出了《三體》的IP可能要賣給企鵝影業的消息,更叫人們對電影的近況多了幾分猜疑。

緊接著,便是這一輪的“國慶檔謠言”。

這一回,攻破這一謠言的,正是大劉本人。近日,大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三體》有可能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我的《流浪地球》現在也在拍,不知道最後是哪一個先公映。”

這一回,我們還能相信麼?

電影未動,宇宙先行?

雖然電影《三體》至今仍下落不明,但進入2017年,劉慈欣和他的科幻IP們,卻一刻也沒有閒著。

5月,改編自劉慈欣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開機。或許是吸取了《三體》畫大餅最後落得個尷尬的教訓,這回片方除了前期的宣傳一切低調進行,並沒有太多消息傳出。

6月,劉慈欣和未來事務管理局召開了名叫“三體宇宙大爆炸”的活動,共同發佈了一個名為“三體宇宙”的開發計劃。

然而儘管名字叫“三體宇宙”,可活動的內容和《三體》本身關係不大,主要圍繞著《三體》的衍生品展開。

在會上,主辦方宣佈,“三體宇宙”將是一次關於《三體》同人作品的全方位衍生開發計劃——儘管具體作品計劃什麼的,還暫時沒有。

換句話說,劉慈欣“下放”了《三體》同人作品的創作權。

要知道,幾年前《三體》原著最火的時候,劉慈欣本人對於大量出現的《三體》同人可是持反對的態度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改變,其實《三體》電影跳票所帶來的一大連鎖反應。

由於《三體》的改編權、開發權已經被賣出去了,如今電影的開發受阻,意味著這一大IP已經失去了傳統的變現渠道,開發衍生品自然是最合適的了。

“當初張番番買走《三體》只花了十萬元,簡直是白菜價。”對此,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不可思議。

儘管大劉本人曾多次表示不後悔,但讓自己最大的IP白白浪費,任誰都不會甘心的。

到了7月,劉慈欣再有大動作。7月26日,甯浩新片《瘋狂的外星人》召開了發佈儀式,宣佈這部改編自劉慈欣《鄉村教師》的電影將於明年大年初一上映。

由此看來,不管是市場也好,粉絲也罷,對大劉的科幻世界,特別是《三體》為代表的科幻宇宙,並沒有因《三體》的再次跳票而失去信心。

《三體》還能拍好麼?

通過每回新項目發佈後的採訪我們不難看出,儘管大劉和他的團隊仍在不斷給市場製造驚喜,用新的作品來填補科幻市場的空白,但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三體》啥時候才能好啊?

7月26日,在《瘋狂外星人》發佈會後的採訪中,大劉明確表示了:《三體》沒有流產。

但與此同時,大劉也表達了對《三體》影視化的看法:“說實在的,《三體》這種高成本科幻片,在國內不管給誰拍都是比較困難的,都缺少經驗。我也預計到會很難,尤其現在觀眾的期待都很高,但這種期待有點不切實際,為什麼呢?因為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已經拍了一個多世紀了,稱得上經典的兩隻手就數得過來,我們這是第一次,期待太高不切實際。”

早在電影的宣傳期,片方就曾對外宣佈,電影的光特效鏡頭預計達1700個,基本超出大部分電影成片所有鏡頭總和,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特效量最大的電影。

這一噱頭對於宣傳營銷來說,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可這是否符合現階段中國電影製作的水平呢?

說白了,是片方自己將自己拉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堅持這個特效,不僅完成之日遙遙無期,且成片質量可能不高;放棄這個級別的特效,就意味著原先拍的鏡頭根本不夠或者不能用,必須大量補拍、重拍。

無論何者,都必須付出極高的成本。

因而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以中國拍攝科幻電影的經驗和能力來看,我們尚不足以駕馭《三體》這樣世界觀宏大、對特效要求較高的作品。

(《三體》劇照,達康書記演大史,很多粉絲還是蠻期待的)

那合適的做法是什麼呢?

其實今年大劉的動作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一是可以藉助《三體》這個IP,先去創作一些世界觀簡單、製作難度小的衍生作品,積累經驗、開發產品的商業價值。

這也是在為中國市場培養科幻題材的觀眾、讀者。

二是可以像《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一樣,在科幻IP的開發過程中,將重心放在故事、主題上,摒棄對特效、科技的盲目追逐。

總而言之,就是在中國現有的水平下,量力而行。

至於《三體》最後還能和大家見面麼?對此,大家還是儘可能再減少一些期待、放低與其才好。

而無論這部跳票無數次的電影最後呈現的結果如何,它至少都給中國上了一課:不要盲目追求IP、噱頭,路還是得一步一步走踏實了。


影視圈Magazine

本人作為《三體》迷,也已經反覆讀了好多遍,故事的主線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距地球4光年左右的三體行星的三體人得知地球的存在,為了擺脫三體行星的險惡生存環境,開始向地球移民,企圖以先進的技術壓制甚至滅亡人類。最終的結果是招來宇宙的其他文明的攻擊,人類和三體人不得不流亡星際,只有極少部分人類倖免。

這部書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漫無邊際的遐想,而是對於人性的深度剖析,在註定的毀滅之前,人類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精神狀態。

當危機公佈於眾,既有汪淼的失意,也有大史對災難的不屑一顧,也有羅輯的得過且過,更有逃亡主義者,甚至也會有對於人類文明失望的人,妄圖借外力毀滅人類。

這是作者對於人類文化深層思考才會得到的結論,外星文明的出現,將會深徹影響文明的進程。

扯的太遠了,現在回來,《三體》的成功在於黑暗森林理論和宇宙狀態的闡述,恢宏的場景只是理論的陪襯,這似乎排成電影並不那麼好,反而電視劇會好一些。



《三體》中黑暗森林理論以及由此鋪展開的宇宙背景,對於人性的深層剖析,這才是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吧。

拍成電影?中國電影有這個實力嗎,還是一群小鮮肉在劇裡秀恩愛?這隻怕招來反感。

動輒幾億十幾億的成本,誰又會來投資,《三體》迷固然會喜歡,書寫的再好,如果技術不到位,還是一部爛劇。

無論如何,致敬作者劉慈欣,給了我們一部能引起人們思考的,有內涵的小說。



綠色落日

前兩年,隨著劉慈欣《三體》的獲獎和被改編,科幻小說影視投資掀起了一點浪潮。但至今還沒有成品出現。目前,在影視市場的激烈競爭下,不少創作者將注意力放在了科幻網劇等相對不擁擠的領域,但它會不會是新的突破口?在編劇和後期等各個環節都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科幻網劇的“小而美”恐怕同樣難以實現。

科幻電影投資高風險大《三體》至今未上映

在好萊塢,科幻電影已經是非常成熟、頻密的創作類型,《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大片上映都能引起無數觀眾追捧。但是在中國的情況就完全不同。

被稱為“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獲獎後就被改編成電影,備受科幻迷的矚目。實際上,由馮紹峰、張靜初等人主演的電影版《三體》原定去年暑期上映,可中間經歷了製片人離職、特效團隊更換等波折,據說將在今年10月上映。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家對它的前景並不看好。

但是劉慈欣小說的熱度不減。前日,他的又一部科幻作品《流浪地球》電影版在青島開機,《同桌的你》導演郭帆將擔任導演。該小說被譽為“最有想象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一位年輕導演能否駕馭這種宏大題材,外界有些擔憂。小說講述在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依靠太陽為生的地球也即將面臨滅亡,面對絕境,人類如何生存,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由宋洋和齊溪主演的電影《拓星人》已於近日殺青。電影講述在遙遠的未來,一群人如何在外星荒漠中掙扎求生的故事。

此外,由甯浩執導,劉慈欣當編劇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要在年中開拍,它融合了科幻和喜劇元素。電視劇方面,韓庚領銜主演並擔任製片人的《失憶之城》也正在後期製作階段,計劃於年底播出,該劇屬於硬科幻,耗時九個月做的特效有待觀察。

科幻網劇門檻相對較低 “IP捆綁明星”模式能否“小而美”?

從一系列科幻片的投拍可以看出,《三體》遇到的困難並沒有澆滅影視人的熱情,與此同時,大家也在嘗試把注意力放在門檻相對較低、投資小的科幻網劇創作上。

其中,改編自科幻小說《天意》的《天意之秦天寶鑑》正在熱拍中,主演有歐豪、海玲、喬振宇和張丹峰,唐嫣客串,這在網劇陣容中是非常豪華的配置。小說講的是秦末漢初時代遭遇的科幻時空,秦始皇、劉邦、韓信、張良、項羽等歷史人物也加入了科幻想象進行重新塑造的故事。據說投資超過1.5億元,但是要如何將科幻感和歷史感結合起來,雜糅的難度非常之大。

天下霸唱的小說《迷航崑崙墟》也在拍攝中,海巖擔綱編劇,兒子侶皓吉吉當導演,主演為盛一倫,結合了科幻、懸疑和言情。據瞭解,該劇單集製作費不低於800萬元,實景拍攝為主。

此外,由徐靜蕾監製的科幻校園網劇《同學兩億歲》也在趕拍中,原著擁有不少粉絲,主演是她工作室簽約的新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科幻網劇的製作都在實行“IP捆綁明星製作人或者明星主演”的模式,試圖藉此在項目前期就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為了降低投資風險,這些網劇也全有視頻網站投資的身影,獲得資金支持,也由此確立了視頻播出平臺,從而為後期輸出贏得保障。

另外,科幻網劇沒有太多震撼人心的場面,最關鍵的是劇本也會有一系列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很多時候科幻網劇的屬性不純粹,有的只是借了一個科幻的殼,拿掉科幻之後,故事依然成立,這樣看來,科幻只是一個標籤,內核還是青春校園、驚悚、懸疑等。另外,這些科幻網劇的編劇一味注重大開腦洞,在劇情上挖了很多坑,但物理、數學、計算機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準備不足,沒有重視情節上的合理性,導致坑太多,最終填不上,只會讓觀眾笑話。

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還差什麼?

儘管有一些項目在孵化,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科幻電視劇、科幻網劇,都沒有太成功的案例在前。因此,投資人難免會對這一類型持觀望態度,資金自然就成了第一大問題。

其次,市場上缺乏優秀的科幻IP內容。就閱讀來說,市面上的科幻作品一般侷限於“小圈子”,因為大量的人對裡面的“硬核”等技術問題看不懂,這使得科幻作品無法在更廣泛的人群中獲得影響力,所以真正知名的科幻IP不多,像劉慈欣這樣的作者還只是極少數。

再次,影視工業缺乏對科幻的轉化能力。大家對《三體》等電影版的擔心是,書中那些理念和設想無法被還原出來。有業內人士認為,相比國外先進的影視工業水準,中國的科幻創作在編劇、概念、拍攝、後期等各環節都不夠專業,因而無法在畫面上將科幻豐富的想象力轉化出來。這個過程中,小說的作者和影視創作團隊的化學反應至關重要。在本土製作團隊技術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假如把各個環節都交給好萊塢團隊去製作,成本會很高,而且很可能彼此溝通不暢,導致風格“不倫不類”。

給科幻片多點耐心

從觀眾需求來看,科幻肯定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是大眾化的。這個時候,好的作品沒有出現,這之中有機會也很冒險,大家紛紛投入其中。電影對工業化的要求更高,大家從相對容易的網劇入手,的確是一個更可行的辦法。

可是資本始終是追求回報的,對科幻的投資也是如此。鑑於目前各個環節都準備不足,創作者就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很可能做出來的就是粗糙的半成品,觀眾不買賬,投資就會砸了。

而決定一部作品好壞的還是要看整體能力,做得好的是少數。在這個意義上,《三體》的“難產”也能理解了,它無論成功和失敗,都能為業界提供一點思考。所以觀眾要多給一點耐心,有了觀眾的寬容,創作者才有時間和空間去不斷嘗試。


二媒說

如果你是個科幻小說迷,一定不會對“星雲獎”和“雨果獎”這兩個獎項陌生。

2014年,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三體》與傑夫·範德米爾的《湮滅》共同提名星雲獎,雖然最終敗給了《湮滅》,但在2015年《三體》就榮膺了雨果獎的大獎。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的獎項,“星雲獎”是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設立的獎項,只針對美國作家或者在美國發表的科幻和奇幻作品(國內的作家想獲得獎可以將作品交由美國出版社出版或者發表),知名度都很高,並稱為“雙獎”。

自從2014年,《三體》電影版的開拍的消息就此起彼伏,由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唐嫣、張翰等主演,多次定檔後又多次跳票,各種各樣的原因紛紛湧出:經費問題、公司高層變動、鬧不和等等,不知目前定檔的2018年能否看到它的身影。

看過劇照,甚至有網友建議由諾蘭大神來接拍此片

而那部曾經打敗過《三體》的《湮滅》電影版則將於2月23日在北美公映了,看看人家的效率,嘖嘖...

《湮滅》(Annihilation)由《機械姬》導演亞歷克斯·加蘭執導。

打岔說一句——就是之前章子怡在“演員的誕生”中辭演的角色:機械姬。

章子怡(左)覺得這樣的妝容出演是不敬業的,於是提出了辭演,右邊是原型

加蘭導演早在《遺落的南境》後兩部小說(《當權者》和《接納》,與2014年獲星雲獎的第一部《湮滅》,三部曲並稱《遺落的南境》系列)還沒出版時就寫好了劇本,並得到了原著作者的肯定和支持。

原著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作者經常徒步的“聖馬克斯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書中很多動植物的原型都來自那裡,他還計劃寫一套《奇怪的自然》叢書(很像JK羅琳大神的魔法動物圖鑑《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節奏啊)。

這也就是影片中神秘的所謂“X區域”,整個故事都是圍繞這裡所展開的。

這裡是30年前因為一次失敗的試驗而形成的荒蕪之地,外圍被一層肥皂泡泡般的“膜”所包圍,進入其中則全是無人區,充滿了你從未見過的動植物。

而X區域的慢慢擴大,令隸屬於政府的秘密組織“遺落的南境”非常恐慌和擔心,長此以往,人類居住區最終也將變成無人區。

為此,秘密組織先後派遣了11個探險隊去考察,但都以失敗告終。探險隊員基本無人倖免,他們中有的全體自殺,有的死於互相開槍射擊,還有的回來後生病而死。

於是,第12支探險隊就出發了,這次的探險隊一共五位成員,且全部都是女性。就此展開了一段前途未卜的探險之旅。

之所以前途未卜、撲朔迷離,就是生活在這裡的動植物都似乎是變異的產物,不僅僅是長相的奇特,會發光的植物、植物與人的結合體、鱷魚般的巨獸等等。

而片中另一亮點應該就是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女主角生物學家“莉娜”,整部影片都是從她的視角來講述的。為了扮演這一角色,還經歷了選角的爭議風波。因原著中的“生物學家”有一半的印第安人血統,而波特曼的父母都是猶太人,這也是好萊塢歷來存在的“歧視”。

為了拯救在第11次探險中失蹤的丈夫,她參加了這次探險,與另外四名隊員: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勘測員和語言學家一起。

原著中五人都無法逃脫死亡的陰影,但預告片所展示的莉娜最後從“X區域”回來,並接受了組織的調查和詢問,這時的她還會是身心健全的嗎?

也許影片如導演所說,《湮滅》的電影版就是原著小說所做的一場夢境,它比小說更超現實、更恐怖、更美。結尾也和小說很不一樣,電影版的結尾更像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會令觀眾大開眼界,併為此津津樂道很久很久。

在那遺落的南境中“湮滅”的她們,也呼喚下中國的夥伴們,在“三體”的世界中覺醒吧!


貓格瓦拉

《三體》是亞洲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作品,劉慈欣用一己之力把中國的科幻文學推到世界級水平。而中國電影與國外電影,以《阿凡達》

為例,在特效,生產模式上的差距不是一條可以彌補的。


《三體電影》已經成為上映時間鴿的最久的電影,也是期待上映排行第一的電影。光大科幻迷怕張番番毀了自己的美好幻想,畢竟張番番導的爛片《信箱》之類的不計其數。也有一些人在遊族影業的官方微博下人身攻擊。我的看法是:拍出爛片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拍。沒有了進步,就只有爛片了。

至於想看《三體》的,已經有大神(文曰小強)在B站自己剪輯的美國片拼湊而成的三體。長達兩個小時,效果讓人滿意,大家可以看一下。


關注一下,天天知道好電影,


赫忠天

科幻電影在中國水土不服,難纏的問題可不止是《三體》這一家,其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初這段時間,中國的科幻文學有過一次非常大的發展和解放,那個時候以《科幻世界》雜誌社為根據地,誕生了(應該說孵化出)劉慈欣、王晉康、何夕為代表的一大批非常牛逼的科幻作家,他們的作品有的大氣磅礴,有的想象力爆棚,如果改編成為電影,當然我指的是好好拍的話,應該是不亞於星球大戰這樣的系列。

可惜錯就錯在他們生不逢時,那會國產電影雖然發展迅猛,但技術方面落後太多,沒有資金和技術條件支持,科幻電影是很難拍攝完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一直都拍不出像樣的科幻電影最主要的原因。

而到了《三體》這個時候,雖然說資本的力量愈加強大,中國電影可以以野蠻生長的方式迅速取得世界級的地位,但是技術的差距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彌補的,好萊塢百年的積澱在那擺著。

再說回《三體》這個個例,其實就有點不走運了。

大劉雖然書寫的好,但做生意可是真不行,不會看人,跟不好隊伍,找了錯誤的投資商,錯誤的影業公司,最終自己掉進坑裡了,作品還出不來。

按照現在國產電影的生產方式,如果要成功拍攝一部科幻電影,最好的途徑就是找萬達、騰訊這樣的龍頭,與好萊塢傳統影業合作,強強聯合,我們出錢,他們出力。

即使成品沒有太多的藝術價值,但在工業水準上,肯定是有保證的。


文藝青年讀美劇

熟悉《三體》的人都知道,《三體》的大場面太多啊,“太空中的兩千朵煙花”拍出來就是妥妥的錢如流水啊。

就連第一部大場面比較少的,也難拍,比如什麼“風箏計劃”切船,還有那個遊戲裡邊的場面都是需要特效的。

而且作為《三體》如果要改編電影也很為難,劇本是一個大難題,其實科幻界一直流傳的說法就有“三流的原著,一流的電影。”也就是說,一部三流的原著小說才會更大可能改編成一流的科幻電影。

因為怎麼說,很好的科幻小說比較……“意識流?”找不到很好的詞來形容。就像《沙丘》系列,翻拍出來的電影真的很也差。



不過,如果你們想看《三體》影視化的話。

可以去看《我的三體》,劇情緊湊,音樂震撼,配音靠譜。只是可能很多人不喜歡這種風格。

豆瓣上9.6分的評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