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1944年10月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1944年12月20日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1945年1月20日发起硫磺岛战役,同年3月1日开始进攻冲绳。冲绳战将是1945年11月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前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战役代号“冰山”。


在太平洋战争使冲绳很有可能变成战场的形势下,日本方面自有其应对措施。在马里亚纳群岛主岛塞班岛失守的1944年7月,日本政府决定让冲绳本岛和宫古岛等地居民疏散。当时的冲绳县人口大约60万人。冲绳县制订了将60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满15岁的儿童等大约10万人疏散到县外的“县外转出实施纲要”,并计划将小学生集体疏散。

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美军登陆冲绳岛)

可是,8月22日,满载疏散小学生的“对马丸”号轮船在鬼界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造成了仅小学生就有至少775人死亡的悲剧,此即著名的“对马轮事件”。1944年10月10日,美军开始对冲绳发动大规模空袭,冲绳首府那霸市内大部分建筑被炸毁,疏散工作反倒加快了步伐。到1945年3月美军登陆为止,大约6万人疏散到了九州等本土,大约2万人疏散到了台湾。1944年12月,第32军司令部和冲绳县政府决定让留在冲绳本岛的居民中的大约10万人到冲绳岛北部的国头等地区避难。而到了1945年3月下旬,美军的舰炮射击开始后,大约5万名避难者潮水般地涌来,冲绳岛北部的山岳地带遍地是挣扎在饥饿和疟疾中的避难居民。

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惨烈的冲绳战役)

冲绳居民疏散不及时的原因之一,是冲绳县知事泉守纪在1944年10月10日冲绳遭空袭后自己跑到了比较安全的普天间避难,实际上放弃了职务。而且,他在1944年12月去东京出差后一去不返,后竟于第二年的1月12日调任香川县知事。至1945年1月底岛田叡作为新知事到任为止的大约1个月里,冲绳的居民对策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岛田到任后,为居民避难和确保粮食而四处奔走,但由于时间不足,多达30万县民被遗留在了成为战场的冲绳岛南部地区。

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冲绳平民走出掩体,向美军投降)

不及时的居民疏散对策尚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也非事实的全部。60年来的日本国防战略即是将日本当做“国门”,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屏障本土”。日军大本营为冲绳拟定的战役方针是“舍石作战”,即将冲绳当做石头丢出去打击敌人。在这一战役方针之下,冲绳人全部成为了可以使用的“作战资源”,而并非应受保护的“国民”。

早在1944年10月,日军参谋本部教育总监部为“本土决战”做准备而制定的《上陆防御教令》第六章第三节《利用平民》中就明文规定:“如何利用平民会对战斗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守备队长在精心考虑如何指导平民的同时,也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掌握他们的动向,让他们从事劳役,或者担任警戒、监视任务,或者让其自谋生路,直至最终使其参加战斗。对于不逞分子则要当机立断严加处置,防患于未然,不得有误”依照这一精神,第32军参谋长长勇当时在《冲绳新报》(1945年1月27日)上呼吁:“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军部的指导,全体县民都要成为战士”,“为了不妨碍作战,老人、儿童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为了挽救县民的生命而不允许失败”。

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不考虑冲绳人的生死,二战日本军队用冲绳人的生命阻挡美军的进攻

(惨烈的冲绳战役)

由于第9师团调往台湾,造成冲绳岛守备兵力不足。仅凭第32军现有的两个半师团,根本不足以执行保卫机场、在滩头阻击美军的任务。所以,日军改变防御策略,决定充分利用岛上有限的纵深,尽可能将美军拖入代价巨大的持久战。简而言之,日军将不会投入重兵防守宽阔的岛上平原,也不会为保卫机场付出过大代价,而是要将主力部队龟缩到冲绳岛南部的多山地区,主要战斗将依托构筑完整的坑道和洞穴来进行。换言之,日军将敞开大门,将美军引入冲绳岛纵深,冲绳人世代居住的家园,以冲绳人的家园为战场,迫使美军付出尽可能大的代价。而冲绳人将为之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代价,则并不在日军的考虑范围之内。参考文献: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大东亚战争全史 冲绳现代史 冲绳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