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韓服,是中國漢服女裝中,襦裙的縮水版,區別就在於,韓服總體呈“金字塔形”:裙子膨大、上衣短小,乍一看很象中國唐代的齊胸衫裙,但卻是兩回事。
日本的和服,女裝跟從男裝的款式,類似中國的深衣長袍,但與漢服對比,也與漢服的直裾、曲裾袍有差別。
女子韓服,與中國唐代、明代女子漢服的區別:
1、韓服上衣在裙外、V領、下裙加裙撐膨大;
唐代齊胸裙上衣在裙內、對襟領、裙子自然下垂,即使穿了襯裙,也不會蓬成韓服那樣。
2、漢服,左襟壓右襟,繫於右腰側,從對面看來,呈“y”字形;
韓服,左襟壓右襟,但繫於胸前,從對面看來,呈短尾巴的“y"字形,特別是白色護領不夠長的,呈“v”字形(還有一種類似小"U"形)。說白了,韓服的左襟,是斷衽的!
中國明朝時,流行過一陣裙撐,但效果和韓服的不同,而且只是一時流行,很快因“服妖”而被禁止。
明 孔府舊藏蔥綠地妝花紗蟒裙(請與下圖中韓國宮廷女服對照看)
朝鮮服、韓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仿照中國曆代的漢服,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款式。
我們今天看到的韓服,特別是宮廷禮服,大多源於中國宋、明兩代。
中國明朝的襖裙,是中腰裙。
朝鮮半島最初模仿時,也是中腰裙,後來衣服變短,也就把裙腰提高到了胸,但可能是習慣不同,或不知如何固定,現在的韓服,裡面都是吊帶裙。。。
上衣類似中國明代服飾,特別是花紋圖樣,但同時又結合了朝鮮半島的習慣和審美,兩邊開衩到腋下、衣服前襟和後襟做成斧頭形,方便插入雙手,以及不束縛篷篷裙。。。
韓服在李朝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變化。更真實的還原,請參看明成王后的黑白照片。
下圖這款即是韓國仿照中國明代漢服襖裙,自我發展的一種古代宮廷女服(請與上面明代女服對比看):
而現代日常韓服,乍一看上去,卻又很象中國唐代的窄袖齊胸裙,導致不少中國人,也有意無意地認錯。。。
中國唐代漢服:齊胸衫(襦)裙
朝鮮服、韓服 (古代是露乳的,日本佔領半島後,下令上衣加長)
中國漢服褙子
大明官服
韓國傳統婚禮的女子服飾,類似中國漢服的褙子(大衫),但腰帶繫到了胸上。。。好好的中國漢服褙子,被棒子們一改,淚奔……好好的中國明朝官服,內腰帶跑補子上面去了……淚奔
現代日本和服,男裝女裝都是長袍式,形成於日本的戰國、江戶時代。
而中國漢服,男女皆穿袍衫式(嚴格名字是深衣制)是在秦漢時期,差了一個千年,沒有傳承關係。
這是中國漢服的直裾、曲裾款,在此不論考證問題,就說大家默認了的直裾、曲裾款。
漢服的直裾,是比較寬鬆的,而且有衣緣(和服無),袖子也與和服的袖子有區別,和服追求的是直線條,所以袖子也是狹長、無弧度的,與中國漢服不同。
漢服的曲裾,光從下襬來說,便與和服不同了
中國漢服的男子直裰,衣服兩邊開衩,且寬鬆
不糾結裁剪、細節問題,單從外表來看,中國漢服深衣袍衫,整體是寬鬆自然的,而日本和服長袍,是筆筒狀裹於身上的,不自然。
漢服的袖子一般都過手,或到手掌一半的位置,歷代中國漢服,也有很多種袖型,廣袖通常都有一度的長度、圓弧度;
而和服的袖子,只到手腕,且大袖是長方形,有的還前端縫合、後端開口,與中國漢服完全不同。
和服注重腰帶裝飾,系大結在背後,中國漢服則崇尚優美自然飄逸,並且和服的腰帶很寬,一定要把腰纏得看不出來那是腰,漢服的腰帶再寬,也沒和服的寬大。。。。
總之,和服追求的是直桶型,與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與審美有關。
日本有句話:平胸和水桶身材,穿和服才好看。。。汗
中國自古有很多描述美人腰的詩句,也有楚王好細腰的傳說,所以即使如漢代曲裾那樣緊緊裹於身上,腰也不會象日本一樣都找不到,反而能顯出細腰來~~
復原的中國先秦女子裝束
即使是夏天的浴衣,日本和服依然直筒得找不到腰,並且上下不寬鬆,袖子短方。
非“水桶形”的和服:唐衣
類似中國漢服 褙子+裙的“日本巫女服飾”
另外,和服有一種女子裙裝,出現在明治、大正時期,俗稱“大正風”,是當時模仿西方女式褶裙、又搭配和服而發展來的一種女學生服。現在日本女人穿那種裙裝和服,多配黑色小皮靴。
順便說一句,這種日本女學生服,影響到了中國民國時代的女學生裝。所以,民國女學生裝,下面穿的,其實是西裝裙……
和服的敞領,是有穿著要求的,只有藝妓和年輕女子,才穿敞領。
中國漢服、日本和服的區別圖示:
日本平安時代的貴婦裝,也就是傳說中的“十二單”,是日本自己弄出來的一種款式。
日本的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宋朝,而宋朝時,宮中流行的是鳳冠霞帔;
而唐代的“鈿釵禮衣”,據考證應是直裾制,但是具體形制已不明;
漢朝的“三重衣”,又離日本平安時代有點太遠了……
很多人把日本大正時期的女學生裝,歸類為中國漢服中的“袴”,但其實日本巫女、武士穿的,才是“袴”。
另外,日本確實有中國漢服褙子式的外套,不過都很短,也就過腰。
順便再貼一個和服演變圖,讓大家理清一下,唐代的吳服,怎麼演變得跟中國沒關係了:
日本人自己畫的圖:
閱讀更多 天下文化雜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