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木工藝,攢接與攢鬥

  俗話說“三分料,七分工”,紅木傢俱的工藝是傳承了幾百年的手工工藝,蘊含著濃郁的中國傳統古典傢俱文化,每一個環節都極度嚴謹,對工藝的高度講究是打造一件高品位、高附加值的藝術品的必備條件,每一道工序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攢接工藝,經過卯榫之間的攢合,不僅將小料進行合理的使用,而且充分地體現了木工藝的技巧美,是科學性和藝術性在紅木傢俱上結合的完美體現。

何謂“攢接”?

  “攢接”是北方工匠的術語,南方工匠稱做“兜料”,是採用卯榫接合來完成的一種構造方法。大多采用小塊的木料,經過卯榫的攢合,拼接構成各式各樣的幾何紋樣。

  凡傢俱中有攢接工藝的,要做到完美流暢,也非常困難。一般它們被安置在紅木傢俱需要的裝飾部位,如床身圍欄、榻身後背及左右設置的靠欄、櫥櫃的亮格,以及桌的牙子、踏腳的花板等,成為一個完美的裝飾組成部分。

論紅木工藝,攢接與攢鬥

明式黃花梨網背書架:背部使用的即為攢接工藝

  通過攢接工藝構成的幾何裝飾,有的用單純的圖形反覆構成裝飾紋樣,有的以單獨紋樣組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形式。常見的有萬字紋、十字紋、田字格、曲尺式、回紋式、上下凸連式、直連式、斜連式等。這些由傳統欞格式窗景產生的式樣,形式簡潔明快,格調疏密有致、清雅醒目,運用細木作的“攢接”工藝形成了特色的裝飾語言。

何謂“攢鬥”?

  “攢鬥”是明清傢俱工藝術語。“攢”指把縱橫的短材用卯榫按合成紋樣,“鬥”指鎪鏤的小料簇合構成花紋,攢與鬥有時結合使用,故將這種裝飾加工的手法簡稱為“攢鬥”,南方叫“兜料’。常見採用攢鬥工藝的如架格的欄杆,各種圍子,中牌子等。

  從美學上看,“攢鬥”工藝體現了以我國“通透為美”的審美觀念,也是傢俱中國風格的集中體現。這種工藝源於中國古建內簷裝修製作門窗格子心的工藝技術。中國古建內簷裝修在製作門窗時,是用欞條組成各種幾何紋“步步錦”、“冰裂紋”、“燈籠框”、“盤腸”、“角蔓花”、“六方菱花”、“正搭斜交”等。

論紅木工藝,攢接與攢鬥

明末黃花梨冰綻紋櫃:櫃身上部攢鬥冰綻紋

  在紅木傢俱製作中,如製作架格的欄杆、各種床圍子時通常會應用這種工藝。雖然在整塊木板上鏤空鎪花,也能製作出同類的花紋,但因木板有紋理,使得大面積的鏤空鎪花非常不結實,所以必須採用欞條拼嵌的工藝。特別是對於床類傢俱來說,更是如此。何況採用這項工藝,既可充分利用小木料,又可以做出非常好看、非常結實的幾何花紋。

  與此同時,“攢鬥”還延伸出“鬥簇”一名,這乃根據其造法試擬的一個名稱,意指用鎪鏤的花片,仗栽銷把它們鬥攏成圖案花紋;或用較大木片鎪出團聚的花紋,而其效果仍似鬥簇。

攢接、鬥簇的具體應用

攢接、鬥簇做成的裝飾構件,由於用料和結構的不同,其功能強弱及裝飾效果也有明顯的差別。攢接比鬥簇的構件堅實,但花團錦簇、華麗輕盈的效果又是攢接難以達到的。

論紅木工藝,攢接與攢鬥

  例如說腳踏的面板或桌子邊抹和棖子之間的矮老,在負荷及聯結上都需要它承重而堅牢,這裡如果不用面板、矮老,而代之以裝飾構件,那麼只宜用攢接方法做成欞格,如井字、筆管等式。

  而傢俱上的其他構件,由於所在部位的不同,並不要求必須承受重量,那麼使用攢接或鬥簇就不受限制。既可使用攢接的裝飾構件,也不妨使用鬥簇的裝飾構件。例如羅漢床及架子床圍子,兩種做法的都常見。至於亮格櫃門心,實例雖兩種都有,但門扇過厚,容易顯得笨拙,所以用鬥簇似乎比攢接效果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