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01 政策

根據財政部等五部委在2018年4月12日發佈的《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

2018年5月1日起,率先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簡稱“稅延養老險”)試點的包括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等三地,期限暫定一年。

那麼試點之後,究竟有哪些人群可以受益?稅延養老險政策能省多少稅?退休後能領多少養老金呢?請繼續閱讀文章揭曉答案。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02 何為稅延養老險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簡稱稅延養老險,是指允許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投保人在個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稅。由於退休後收入通常大幅低於退休前,這意味著領取保險金時投保人要交的稅款變少,同時降低了投保人當期的稅務負擔。

試點新政同時也意味著傳統的養老三支柱(社保、企業補充、個人儲蓄),邁向趨於更為均衡的形態。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03 如何減稅

此次試點政策的適用對象包括工薪一族、個體商戶等,對於供職於企業的員工,月收入低於人民幣16667元者,可以享受到月收入6%的稅前列支額度;月收入高於16667元者,則能享受每月1000元的稅前列支額度,繳費期間工資收益暫不徵稅,領取時25%免稅,75%按10%繳納,相當於只需繳納7.5%的稅款。領取方式則包括終身月領(或年領)、固定期限15年(或20年)月領(或年領)。

取得工資薪金、連續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

當月收入的6%和1000元較低者

-年收入<20萬,每月收入×6%

-年收入≥20萬,每月收入1000元

個體工商戶、合夥企業自然人合夥人等:

取應稅年收入的6%和12000元較低者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以上海為例,稅前月收入2萬元的個人,扣除限額為1000元/月,即每月可節稅250元;對於稅前月收入1萬元的個人,可以節稅85元。

根據中國太保發布的解決方案,以一位月收入20000萬元的30歲上海男性為例,其每月可購買1000元的稅延養老保險。由於他是風險中立性客戶,因此可以選擇將資金配置到收益保底型賬戶。60歲退休時,若其選擇15年養老金的領取方式,則每年可以領取5.45萬元,累計的省稅金額高達13.45萬。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04 產品指引

2018年5月7日,銀保監會等部門發佈《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釐定稅延養老險的設計原則、交費方式、收益類型等規範。此次《指引》要求,保險公司開發設計稅延養老保險產品應當以“收益穩健、長期鎖定、終身領取、精算平衡”為原則,滿足參保人對養老資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管理要求。

《產品指引》顯示,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分為積累期、領取期兩個階段,可提供養老年金給付、全殘保障和身故保障三項保險責任。其中,參保人在年滿60週歲前且未開始領取養老年金時發生全殘或身故的,保險公司一次性給付產品賬戶價值並扣除對應的遞延稅款,同時按照產品賬戶價值的5%額外給付保險金。

“稅延養老保險屬於保險版的個人賬戶養老儲蓄,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個人賬戶投資收益的積累是很透明的過程,產品購買人可以隨時查詢。另外,除了養老金的給付之外,稅延養老保險還具備全殘或者身故兩項保險賠付。”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05 如何購買

據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稅延養老保險提供了多種產品設計類型。一方面,客戶可根據自身需求、偏好、年齡等因素選擇購買一種或多種產品;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可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長,選擇提供一種產品或多種產品。

目前《產品指引》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的不同,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包括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動型三類、四款產品。具體而言即為:

①收益確定型產品(A類),指在積累期提供確定收益率(年複利)的產品;

②收益保底型產品(B類),指在積累期提供保底收益率(年複利),同時可根據投資情況提供額外收益的產品,可細分為每月結算收益的產品(B1款)和每季度結算收益的產品(B2款);

③收益浮動型產品(C類),指在積累期按照實際投資情況結算收益的產品。

購買流程:

個人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向保險公司購買產品

↓↓

獲取扣稅憑證

↓↓

憑證提交給公司HR,抵扣個稅

↓↓

領取階段,保險公司代扣代繳個稅,領取稅後淨金額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HR

接受員工提交的稅延養老險扣除憑證

↓↓

增加稅前抵扣項

個人稅延養老險細則落地:省個稅瞭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