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之前發了一篇關於美國女天文學家亨利埃塔的文章--《仰望星空的女孩-從小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北斗為何叫“帝車”》

其中的知識延伸中介紹了我國古代根據北斗七星的位置變化而知四季更替的知識,用一幅圖就能很清晰做了總結。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表示“這還是第一次知道”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大熊星座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這個角度真像個水舀子

因為最近自己誦讀古詩的緣故,隱約記得有古詩也談到了這個天文現象---可見這個知識在過去是個“常識”。

我讀的這首古詩還是一位沒有做過官的大詩人寫的: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一生沒入仕途---實則想當官沒當上而已。不必王維的人在官場心在田園,更不比陶淵明的棄官歸田園。所以在詩句中就有所體現他的絮絮叨叨的牢騷---“我年以強仕,無祿尚憂農”,意思是“你看我都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一官半職,但我還是憂國憂民,特別關心農民的收成,關心農業生產呢。“這就是現在很多人一樣:吃著地溝油,操心中南海。”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荷花池好比中南海啊

孟浩然也不是瞎操心,或者是光說不練,他還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在長滿桑樹的野外隨著老農一起耕種。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荷hé花的“荷”是個多音字,讀hè的時候有扛著、擔著的意思。想想荷花開放的樣子,是不是一大片荷葉、一大朵荷花,支稜在一根莖上?人們把表示像葉子或花朵扛在肩上的行為比喻成“荷”hé。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這hè著的可不是鋤頭

還記得當年的那首非常流行的臺灣新民謠的代表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這樣唱到: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鋤頭在肩上

牧童的歌聲在盪漾

喔嗚喔嗚喔喔他們唱

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

歌手有時候發音不那麼準,還是我們給讀錯了,都是“hé”把鋤頭在肩上。

回到孟浩然的這首詩,還有兩聯沒有說,都是和天文有關係。首聯是:“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這裡的“鬥”就是北斗星,“回北”的意思是,昨天夜裡北斗星的斗柄還指向北方,還是冬天;今天早晨就轉向東方,一年中的春天開始了。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從尾聯“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我們知道,過去的農民都是“天文學家”,也是“天氣預報員”,還是“經濟觀察家”,可以根據天氣推測今年的好壞,不止一位老農說這是一個豐收年啊。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從斗柄轉向之際的農活氣候,就能預測到秋天的豐收

與孟浩然一樣在一首詩歌裡說到北斗和農活收成的還有陸游的《喜雨》:

喜雨

宋·陸游

楚巫奔走畏天慳,變化寧知轉盼間?

初夜電光搖北斗,平明雲氣冒南山。

坐令沃野新秧遍,已覺豐年舊觀還。

白首老農愁破處,夢迴高枕聽潺潺。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坐令沃野新秧遍

說到北斗星位變化還有一句古詩,很貼切: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沈約《夜夜曲》

河漢就是銀河。

誦讀唐詩順手學天文之一:北斗星與四季輪替

縱橫、橫豎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