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活跃在哪儿?

行列式-大师

“九·一八”事变后,退入关内的东北军主要分为陆军、海军两个部分,其活跃地点,以及最终的命运大致介绍如下:

东北陆军

退入关内的东北陆军,最初布署于华北,参加了长城抗战。1933年被国民政府改编,全军26万人整编为5个军,从原先的“东北边防军”番号,改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步兵”,具体的番号情况如下:

第51军(军长于学忠)。

辖:第111师、第113师、第114师、第118师。

第53军(军长万福麟)。

辖:第108师、第116师、第119师、第129师、第130师、骑兵第2师。

第57军(军长何柱国)。

辖:第109师、第112师、第115师、第120师、骑兵第3师。

第67军(军长王以哲)

辖:第107师、第110师、第117师。

第63军(军长冯占海)

辖:第91师。

各直属独立部队:

独立第105师(师长刘多荃)、独立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师、骑兵第4师、骑兵第5师、骑兵第6师、炮兵第6旅、炮兵第7旅、炮兵第8旅、工兵团、辎重大队、铁甲车大队、通信大队。(后各独立骑兵师统编为骑兵军)

1934年后,东北陆军一部(第67军等)开始参加在鄂豫皖围剿红军的作战,一路追击至西北,其他57军、51军、骑兵军等部也都在1935年陆续抵达西北,随后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夕,东北陆军被再度整编,统编为51军、57军、53军、49军、67军、骑兵第2军等部,兵力大幅缩减。此后,49军、67军参加了津浦路、平汉路沿线抗战,67、49、57军被调赴参加淞沪抗战(67军因损失过巨,编制被撤销),51军、53军、57军还曾参加武汉会战(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过台儿庄会战)。

抗战胜利后,原东北陆军又卷入国共内战。内战开始时东北军的序列包括:第53军、第12军、第71军、第92军、第96军、东北挺进军、第49师、第51军、整编第25师。其中51军、53军等部参加了进攻山东解放区、接收东北等作战,51军等部参加了进攻苏中解放区的作战。

最终51军一部在上海投降解放军,53军在沈阳投诚,12军一部在陈官庄等地投诚、92军在北平接受改编。


东北海军

东北海军原辖有东北海防舰队、东北江防舰队、东北海军陆战队等单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江防舰队沦陷,东北海防舰队撤退至山东半岛,以青岛、威海、烟台、长岛为基地,1933年被改编为海军第三舰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以身处华北前线的第三舰队和原东北海军各机构为基础,成立海军前敌总指挥部。1937年12月18日,第三舰队在青岛实施焦土抗战,将大量舰船自沉于青岛港,原舰艇部队人员及陆战队、教导队等改编为炮队等单位,在1938年撤至徐州预备加入第五战区作战,后被命撤往湖北第九战区,第三舰队被改编为长江要塞江防守备司令部,负责长江中游的炮台防御(沈鸿烈受命担任山东省主席,率海军陆战队一部重新返回山东开展游击战)。

马当要塞保卫战后,因部队损失严重,江防守备司令部被撤销,部队被整编为江防独立总队,其后一部在1944年被考选编入赴美接舰参战士兵总队,参加了接收“太平”、“太康”等美援军舰的活动,剩余部分则在1945年被编入赴英接舰学兵大队,参加了接收英援“重庆”、“灵甫”的活动,作为抗战前中国四支独立性海军之一的东北海军(其他三支为闽系中央海军、粤系广东海军、军政部电雷学校)的历史就此结束。

在第三舰队部队撤向长江中游之前,前身为东北海军葫芦岛航警学校的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则在1937年撤至湖北汉口,旋又辗转迁至四川万县,并将广东海军黄埔海军学校以及电雷学校并入,至1941年在校学生毕业完成后停办。


海研会

先说前传,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分布在两个区域,精锐主力被张学良带进山海关,部署在平津华北一线,大约17万人。因为一年前的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介石,率兵入关“武装调停”蒋冯阎的中原大战。



冯阎崩盘下野,蒋介石取得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对张学良自然恩宠有加,升少帅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和北平政治分会老大,把整个华北的地盘交给了张学良,所以之后少帅就常驻北平,对东北的事情掌握不够。

留在东北三省的东北军大约11万人,以及一些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日军主要进攻的是辽宁和吉林两省,两省东北军接到不抵抗命令后大部南撤到锦州附近,一部做了汉奸,比如吉省东北军参谋长熙洽和洮南镇守使张海鹏等。



黑龙江省东北军在马占山领导下进行了抵抗,著名的“江桥抗战”就是他指挥的,终因孤军作战而失败。再之后是苏炳文的海拉尔抗战,失败后余部经满洲里退入苏联被缴械,黑省成建制的东北军就算没了。

1932年初,日军攻取齐齐哈尔后掉头扑向锦州,张学良再次不战而撤,将东北军全数撤进关内,这时的东北军分为两坨,平津一拨,热河一拨。1933年,日军扫荡热河并推进到长城沿线,热河东北军头目汤玉麟望风而逃,这样东北军全部集中到山海关至古北口的长城以南和平津地区,去掉逃跑途中损失的和被日军消灭的,杂七杂八大约还有22万人。



东北和热河丟失,全国一片骂声,为平息舆论,蒋介石叫张学良请辞本兼各职,去国外避避风头,1934年回国后,老蒋给他个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的职位,驻武汉,东北军绝大部分开到鄂豫皖打红军,打得也不怎么样。

红四方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后,老蒋再次折腾东北军,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都是蒋兼),驻西安。东北军又从华中调往西北,进攻陕北红军,损兵折将。

损失的部队军政部也不给补充,张学良终于急眼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度度狼gg

大体活跃在3个方向,投共、投蒋、投日。

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以极少的兵力占领东北,张少帅率领几十万大军不抵抗,至今为人诟病。

投共

(1)九一八后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有中共、东北军、民众、甚至土匪胡子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对日作战,牵制了大量的关东军和伪滿军。


图:抗联将士

(2)东北军也有大批官军加入,比如李延禄16岁加入东北军,九一八后加入抗联;陈荣久九一八后加入抗日联军,后担任第七军军长,1937年与日伪作战中牺牲。

(4)在关内的敌后抗日战场也有东北军的身影,他们积极响应中共的号召,加入抗日的斗争中,比如吕正操将军。

投日

投日的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关外的,一是在关内的。

关外的

(1)九一八后日本在东北扶植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为了便于统治日本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军”,主要有投日的东北军组成,规模大概有20万左右,作为关东军的仆从军协助日本清剿抗日联军和抗日民众,可谓罪行累累。


图:伪满洲国军

(2)东北军将领中最无耻的就是张景惠,九一八后他返回东北去当汉奸,担任伪满洲国军要职,实在无耻。

图:张景惠

(3)抗战胜利后这部分军队大多被解散,老蒋看不上这些杂牌军,只有少部分被整编,充当了炮灰。


图:伪满洲国日本鬼子宣传画

关内的

(1)张学良出兵调停“中原大战”时,带到关内十几万精锐东北军。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在南京,当时在西北地区的东北军分成两部分:以少壮派为主的主战派,主张武力解决事变;以元老派为主的主和派,主张和平解决。

(2)少壮派枪杀了元老派王以哲将军,激起东北军内部强烈反响,要求惩办肇事分子,后经中共调停平息。

图:汪伪军

(4)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要求东北军继续抗日,西北地区的东北军投蒋,表示服从中央的调遣,后被蒋分割调往苏、豫、皖、鲁等地,由于蒋排挤压制这批军队,为了所谓的生存,先后又有大批东北军投靠汪伪,当了汉奸。

投蒋

(1)服从中央后的关内东北军,被蒋介石调遣到前线,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远征军的战斗等,为正面战场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不失为民族英雄。

(2)于学忠原东北军高级将领,在鲁西南担任国军集团军司令,大小战斗无数次,拖住日军数万人,歼敌万人以上,曾被炸伤过,不失为抗日爱国将领。

图:于学忠将军

(3)当然还有其他的东北军参加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大多被蒋介石消耗在抗日的前线。

(4)参加中国远征军的东北军,当时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由于张学良的愚,被扣押在南京,导致东北军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如果张不亲自送蒋回南京,继续领导东北军抗日,完全可以作为一支抗日的中流砥柱,哪怕战死沙场,也能给东北同胞有个交代,不至于如今仍为人不齿。

恨未生当时

报国心不湿

戎马披甲胄

提刀荡倭寇

上马思国难

儿爷顶青天

2018.3.9于南京,小小罗罗蛛手札。


小小罗罗蛛

张学良的30万军队大多数都被整编到国民革命军中央军的序列下在淞沪会战、保卫长沙、保卫南京、昆仑关会战、远征缅甸腾冲等等战役都到看到张学良原先部队的东北将士。我作为一个新南京人,感谢当年淞沪会战保卫南京时候他们做的贡献。他们这些东北籍战士也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最多的。918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光从张学良部撤退到关内的行为作为依据!污蔑东北人,搞地域民族歧视是卑劣的行为,是无耻缺教养的恶棍才会做的事。历史不会否认会永远记录这些活生生可敬的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壮举事迹!


南方系的亲爷爷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军慢慢的走到了被瓦解和分化的边缘,原东北军一部投降了日本人,如元老级人物张景惠,张海鹏。有的人留在了关外继续与日本人死磕,如抗联,马占山一部。大部分的东北军驻守在关内,如宋哲元的第九军下辖十万人。还有一部分军队被蒋介石用于内战,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内部出现了分裂以至于派系之间进行了武装冲突,最后蒋介石把东北军整体拆散,建制打乱编于各军之中,有些原东北军建制被取消,到了抗战后期东北军已名存实亡没有行程独占一方的实力,以前占据整个东北的东北军消失了


史地菌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军在东北的官兵加入到东北义勇军的行列,后来余部有不少加入到抗联的队伍里。关内的吕正操在抗战初期率东北军一个团留在冀中大平原坚持,改编为八路军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东北军常恩多、万毅所部一一七师在山东加入八路军,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这些部队后来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