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麗水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著“中國生態第一市”、“長壽之鄉”、“華東氧吧”等諸多美譽。

由於麗水獨特的山區地理環境及歷史上各個村鎮之間交通不便,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飲食風俗習慣,衍生出很多具有鄉土氣息的特色食品,有很大部分不僅風味獨特、健康養生,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有些特色食品並不只侷限於一個縣(市、區),在其他縣(市、區)也有生產,我們按照產品的規模大小、歷史文化等因素,將其歸在某一縣(市、區)作介紹。

蓮都特色食品

蓮子脆

簡介

蓮子是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的種子,是衛生部公佈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民間大都用作高級滋補品。麗水1400多年前即已盛產處州白蓮,具有“粒大而圓、色白、飽滿、肉綿、味甘”五大特點,營養豐富。處州白蓮顆粒肥大飽滿、呈半橢圓形狀,中心有凹處,外觀顏色呈白色或者微黃白色,口感脆綿香甜,品質高於一般的白蓮。

蓮子脆是用處州白蓮為原料,採用真空低溫脫水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休閒食品,具有含油率低、營養損失少、無添加劑、保質期長和食用方便等特點。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歷史文化

麗水古稱處州,又名“蓮城”,有“白蓮之鄉”的美譽。早在1400多年前荷蓮就已經開始在處州被人們種植。為了在閒暇的時候能夠賞荷品蓮,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任處州郡守的時候在自己府內構建了“蓮城堂”。更有《處州府志》載:“自蕭梁詹司馬疏導水利,有濠河二處……其壕闊處,半植荷芰,名荷塘……”明代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任處州府遂昌縣令的時候,因其喜好“蓮”,多次在自己的詩詞中提及“蓮城”。

製作工藝

工藝流程:處州白蓮→清洗→煮熟→冷卻→冷凍→真空低溫油炸→包裝→成品。

1

原料:選取無蟲眼、無黴變、大小均一的通心處州幹蓮子,清洗乾淨後浸泡10h左右。

2

煮熟:採用開水煮15min,煮好後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冷卻。

3

冷凍:冷卻後的蓮子置於−18℃以下進行冷凍,冷凍10小時以上。

4

真空低溫油炸:在油炸前,先對真空油炸設備進行升溫,當溫度達到90℃時,將蓮子投入油炸筐中,抽真空,壓力達到−0.095MPa 後開始油炸。油炸至基本沒有氣泡時結束,油炸及時脫油,繼續保持壓力為−0.095MPa,在離心機轉速為300r/min離心脫油3min,得到蓮子脆。

5

包裝:脫油後的蓮子脆冷卻後用鋁箔袋或者塑料盒包裝,存放於乾燥陰涼處,注意防潮,即為成品。

椪柑

簡介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又名蘆柑,皮薄易剝,色澤鮮美,果肉橙紅色,汁多、組織緊密、濃甜脆嫩,化渣爽口、籽少,且有藥用功效。椪柑適應性廣,豐產穩產,優系多,是目前我國發展的品種。

椪柑產自空氣清新、水源潔淨的麗水丘陵山地,光照足、溫差大、養分積累多,所產果實色澤鮮豔,橙黃美觀,果大均勻,果形端正,扁圓或高扁圓形,單果重145~170g,果頂廣窪,果蒂周平廣或隆起、易剝皮、果實汁多、味甜脆嫩、富有香氣,核少化渣、風味濃郁,可溶性固形物12%~14%,品質極佳,耐貯存。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歷史文化

椪柑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龍海縣史記述,“唐大中年間(公元9世紀),九湖七首巖第九代主持中理禪師,常用八泉水澆灌一株橘樹,結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味香,果帝微凹,有6~8條放射紋,形如卦”。

傳述的性狀與目前主栽椪柑中的硬蘆品系的性狀相符。又據明朝未年,凌登名撰《榕城隨筆》載有“閩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蘆柑為最,紅橘次之。蘆柑色稍黃,紅橘則正赤,皆佳種也。三衢所產似也當稍讓”。

產品特色

橘皮:因入藥以陳為好,故名陳皮,是一味著名的中藥。

果肉:含有維持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是一種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水果。

橘葉:味苦性平。入肝經,具有疏肝、行氣、消腫散結的功效,適用於勒痛、疝氣、乳痛、乳房結塊。

種子4~5粒多至20粒,多胚,綠或淡綠。

縉雲特色食品

縉雲燒餅

簡介

縉雲燒餅,也稱“桶餅”,麵點餅類,以本地產菜乾加豬肉作餡,發酵麵糰包裹整形,餅面刷糖油,貼於專用餅桶炭爐壁上高溫烙烤而成,焦糖香、麥香、肉香和乾菜香混合香味誘人,餅皮焦黃油亮,外脆內軟,肥肉化油瘦肉鮮美,油而不膩,鮮香滿口,佐以獨特風味的本地菜乾,滋味極為美妙,回味無窮。

燒餅是縉雲縣有名的傳統小吃,有著悠久的歷史,1989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點心”,2008年“縉雲燒餅製作工藝”被列入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獲得省餐飲協會授予的“浙江名小吃”稱號,2015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縉雲燒餅的口味獨特,濃香味鮮,口感豐富,此味如無專業技藝和工具誰人都無法複製,所謂正宗的縉雲燒餅必須出自縉雲老手之手,令人回味無窮。縉雲人自小吃著燒餅長大,那種熟悉的味道永遠無法忘卻。無論身在何處,燒餅情愫都緊緊相隨,在外縉雲人回到縉雲必定要吃一個燒餅解饞方解鄉愁,燒餅是縉雲人心底的美味,那不單單是一個餅,更是家鄉的味道。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歷史文化

“爐傳三百世,餅香五千年。”縉雲燒餅自古流傳,歷史悠久。傳軒轅皇帝在縉雲仙都的石筍上,用大鐵鼎煉製仙丹。煉製成後與食丹的妃子、臣子跨龍昇天成仙。而沒有食用仙丹的臣子則紛紛效仿,鑄鐵鼎煉製仙丹。仙都石筍下的村民見之,紛紛納悶“為何食鐵鼎中之物,而昇天成仙?”有的也想效仿,但由於無錢鑄鼎而告終。

一日村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對大家說:“食鐵鼎中之物,而昇天成仙,我們無錢鑄鼎也成不了仙,但我們可以做土鼎,食土鼎燒出之物,以求長生不老,消災避邪。”於是大家紛紛動手製作土鼎,上山採藥煉製仙丹。某日一村婦在家中烙餅,見其兒子剛煉製好丹藥,發現土鼎內還有炭火且內壁光滑,就順手將餅貼與鼎壁,烤之。

慢慢的家中充滿了烤熟之餅的香味,而溢出房子,引來了其他好奇村民,大家食後發現烤出之餅比鍋中烙出的餅酥香、生糯。時而久之,煉丹藥的土鼎便成了做餅的專用工具,做的餅被稱為燒餅。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據查,縉雲燒餅至少已有650年的歷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蘊深厚,縉雲燒餅蘊含著許多故事。據說朱元璋當年征戰縉雲,吃過縉雲燒餅,念念不忘;後來做了皇帝,還派人到縉雲,把當年的師傅接到宮中,專做燒餅給他吃。縉雲籍作家吳越先生著的《括蒼山恩仇記》被人們譽為近代浙西南民風民俗的活辭典,在他這部洋洋灑灑的兩百萬字作品中涉筆縉雲燒餅的達30餘次,把縉雲各式各樣人物喜歡品味縉雲燒餅的風土人情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展現給了世人。

製作工藝

1

原料:麵粉、夾心肉、梅乾菜、面娘(已經發酵的麵粉)、糖油(麥芽糖加水,少量蔗糖、食用植物油煮)、芝麻、鹽、味精。

2

做麵糰:清水緩慢加入麵粉中,攪拌,揉搓,加入面娘,充分揉成光滑的麵糰。標準面加水量為30%~40%,另加面娘(老面)20%作為發酵劑,冬天用溫熱的水,夏天用涼水。現做用熱湯延時用涼水。發酵好的麵糰留取部分即為面娘(老面)。

3

發酵:揉好的麵糰置於適宜的環境中發酵,至麵糰明顯膨大,切面呈蜂窩型多孔狀。發酵時間根據氣溫不同為4~6小時。

4

製備餡料:新鮮豬肉切0.5cm見方的肉丁,加菜乾、鹽、味精等,根據菜乾鹹度用精鹽調味,攪拌均勻成餡。一般推薦肥瘦肉比7:3,可根據消費習慣調整餡料比例,但菜乾、豬肉不可缺少。

5

做餅皮:取發酵好的麵糰,壓面排氣,加少許小蘇打去酸,反覆壓揉至麵糰成為光潔不粘手切面幾乎無氣泡狀態。搓揉均勻成直徑為6~7cm的圓條狀,壓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面坯。

6

包餡:按需摘取麵糰,包入適量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厚薄均勻的圓餅坯。

7

刷糖油:依次在餅坯正面刷上糖油並撒上芝麻。

8

貼壁烙烤:餅桶預先加熱,至芯壁溫度達到270℃左右(用少量麵糰擦到爐壁,立即發黃)。雙手蘸冷水,粘溼餅坯背面,單手託餅坯迅速將背面貼實爐壁,用炭火繼續加溫3~4分鐘,觀察餅面出現金黃色,香味溢出時,表明餅已烤熟。

9

起餅出爐:燒餅專用鐵鉗貼到已烤熟的燒餅背面底輕輕地一鏟,及時銜攏夾緊,迅速取

出,即可食用。

景寧特色食品

烏米飯

簡介

烏米飯是用烏飯樹葉和優質糯米制成,其色澤黑亮,粒粒晶瑩飽滿,香糯可口,且營養豐富。烏米飯是畲族人民“三月三”重大節日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因此“三月三”也叫做“烏飯節”。每年三月三,畲族人民都有製作烏米飯供祭祖先、饋贈親友的習俗,這一習俗從唐代沿襲至今,而烏米飯也成為畲鄉旅遊必購的特色食品。

歷史文化

烏米飯在古代叫青精飯,唐代詩人杜甫《贈李白》詩云:“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唐代詩人陸龜蒙也寫道:“舊聞香積金仙食,今見青精玉斧飯。”因此畲族烏米飯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

相傳,古代畲民為抵禦外侵退入深山,在重重圍困中,大家靠一種植物驅蟲防病,並把它與攜帶的大米一起蒸煮。沒想到,這種米飯不僅味道甘美可口,還能在炎熱的夏日存放長久不致變餿。就靠著這樣的食物,畲族先民們成功地抵抗了外侵,在當年的農曆三月三終於突出重圍。這種植物即為烏飯樹,畲民將用烏飯樹葉煮的米飯稱為“烏米飯”。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為紀念這段歷史,也為褒獎畲族勇士們的浴血奮戰,每年三月三,畲族人民家家戶戶都蒸烏米飯,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民間流傳著一首關於烏米飯的畲歌“景寧是個好地方,三月初三三月三,人人都要染烏飯,吃了烏飯身健康”。

製作工藝

工藝流程:烏飯汁製作→糯米浸泡→蒸制→成品。

1

原料:糯米、烏飯樹葉、水(可搭配紅棗、花生、白糖、鹹肉、香菇、豌豆、筍等)。

2

烏飯汁製作:將採摘的新鮮烏飯樹葉清洗乾淨,搗爛,加適量水過濾,去渣留汁,備用。

3

糯米浸泡:糯米清洗後,倒入烏汁中,浸泡8~10h,使汁液與糯米充分混合,浸泡好的糯米呈綠色,倒出多餘的汁液,糯米備用。

4

蒸制:將浸泡後的糯米放入飯甑中,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5

食用:烏米飯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入紅棗、花生、白糖等一同蒸煮食用;或者依照個人口味和鹹肉、豌豆、香菇、筍等食材一同炒制食用。

龍泉特色食品

靈 芝

簡介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Fr.)Lloyd]的乾燥子實體, 性味甘、平, 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心悸、肺虛咳喘、虛勞短氣、不思飲食。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靈芝歷史文化悠久,龍泉自古就產靈芝,據龍泉縣誌記載,“建炎三年己酉冬十一月芝產前太常少卿季陵居屋”。季陵,龍泉城南宏山人,政和二年進士,建炎初從宋高宗至揚州任太常少卿。歷代文人墨客撰寫了無數詩詞、楹聯讚美龍泉。

龍泉真正開始人工種植靈芝始於1992年,之後人工栽培段木靈芝技術在龍泉得到迅速推廣。靈芝產業是龍泉市農村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靈芝和靈芝孢子粉產量大、品質優,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4年,龍泉市段木靈芝年生產量達60000m3,年產幹芝2500t,產孢子粉1200t,產值3.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20.54億元)的16.6%。靈芝規模化基地面積佔靈芝種植總面積的90%以上,以破壁靈芝孢子粉為主的二產產值達1億多元,成為拓寬農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品。

龍泉市具有豐厚的靈芝資源,是全國最重要的靈芝產地之一,1996年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授予龍泉市“中華靈芝第一鄉”榮譽稱號,2010年、2011年國家質監總局批准對“靈芝”“靈芝孢子粉”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色

靈芝的品質特色是朵大肉厚、質地緻密、孢子飽滿、感官性好、有效成分高、重金屬含量低、無農藥殘留。靈芝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時,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將龍泉靈芝和孢子粉與國內同類產品的靈芝多糖含量進行對比檢測,結果靈芝的子實體和孢子粉多糖含量分別比枝條靈芝和孢子粉高59%和9.9%,比棉籽殼靈芝高71.5%和204%;靈芝靈芝酸B含量為187.98μg/g,是其他地區靈芝的2.92~4.26倍;同時靈芝和孢子粉的砷、鉛、汞、鎘等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明顯低於相關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2010年第55號公告)。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麗水特色食品》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麗水美食情報——“長壽之鄉”有哪些美食挑動了你的味蕾?

主編|陳寶國 李偉榮

封面設計|孫寶林 田 靜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