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劇情簡介:歷百程孤獨半生,40多歲的時候碰到石珍珠——她因為殘障,在老家備受虐待,兩人從此開始一起生活;

他們住在北方某個城鄉結合部,歷百程以替人算命維生。來找她算命的主顧常常是妓女,她們都各懷心事;

因為冬天太冷,又碰上掃黃打非,老兩口回到老家青龍。在那裡,他們去過石珍珠的孃家,又回到歷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時候,他們重新上路,趕赴廟會,等待時來運轉……

以長卷的篇幅,中國傳統小說章回體的形式。《算命》的場景隨人物轉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間提供的社會背景中,讓人看到小人物的微不足道,顛沛流離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這個過程中,它試圖洞頭人性。《算命》對殘障和社會邊緣人物的呈現,從不同視角但像《麥收》一樣,充滿了道德挑戰的味道。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這是一個關於生命潛能的演講。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這個有著塞爾維亞血統的澳洲人,因為先天無手無腳(醫學無法解釋),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但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從基督教信仰中獲得力量,勇敢地戰勝了所有先天的災難,成為了創造生命奇蹟的神奇佈道者。面對莘莘學子時,他樂觀、豁達、幽默、睿智深深地感染了現場的觀眾;他講述著自己殘存的“小雞腿”,並以此演示打鼓,踢球,接電話,甚至還和自告奮勇的志願者玩了互動遊戲。在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同時,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那些關於愛,關於生命,關於夢想的片段,深深打動了現場的觀眾,有人激賞,有人垂淚。他用真摯感人話語,傳遞了一種相信自己,戰勝命運,熱愛生活,給人希望的積極力量,不僅震撼了全場,也影響了世界。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八年間,至少20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的性奴隸,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慰安婦”。在影片2014年開拍之時,中國內地僅剩22位“慰安婦”倖存者。當光陰慢慢劃過,時間撫平傷口,這些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的老人們,如今有身在何方,過著怎樣的生活,經歷著怎樣的悲喜憂樂?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我演電影時,在不同的角色中,體驗過不同的人生。還有另一種人生,就是我自己的人生;卸去演員的身份,作為一個人,以我的方式存在。生活中,思緒如風般吹拂著我的腦海。我讀報紙、看新聞、與朋友閒聊、和陌生人交談,總有一些事觸動我的心絃。——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的第一次電視脫口秀j節目《真理訪談》。2012年5月6日開始,每週日播出。

第一集:殘殺女嬰:從出生前開始大規模殘殺女孩已經導致了嚴重的印度人口性別失衡和其他一系列社會問題……

第二集:兒童性侵害:高達53%的孩子,也就是兩人中就有一人是性侵害的受害人。施暴者往往是備受信賴的人,而作案地點就在家中。家長務必警惕和關注孩子的各種求助信號,同時,我們也需要強有力的完善保護兒童免受性侵害的法律。

目前已經開播三季,每季的豆瓣電影評分都高達9.6分。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用奉獻去擁抱。——泰戈爾

婦產科是一個窗口,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生命的誕生,總會牽動個人、家庭、社會的複雜糾結;生活本就不易,生產背後是普羅大眾的人情冷暖。

龐大的故事體量,透過起伏跌宕的劇情,呈現悲憫的視角和情感的溫度,《生門》構成當代中國社會環境最真實、最生動、最揪心、最溫情的縮影。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一襲如畫的長裙,扎著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發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達夫人眼角掛著混合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淚在燈光昏暗的酒吧裡低吟淺唱,縱聲高歌——從白光(四十年代的歌后)到閆秋霞(白派京韻大鼓傳人),從調侃仰慕者送來的不菲消費到對臺下驕傲女人的尖酸與不屑,從渴望的沉浸在回憶中的溫暖歌唱到絕望的跳大神式的嬉笑怒罵……嘈雜的環境中,舞臺是他的——這個小小舞臺是屬於這位華麗的、莊嚴的、刻薄的、膽怯的、惡毒的、勢利的、羞澀的、不幸的、風情萬種的、母儀天下的、冥頑不靈的碧浪達夫人的。

裁縫是個健談的人,他經常會去同性戀的專門據點——比如公園和浴室尋找故事——邂逅,調情、做愛、吃飯……裁縫說他天生就是喜歡男人。

在裁縫眼裡,他的父母是不幸的;他的童年一直缺乏安全感,也沒有什麼意思。

長大後的裁縫靠做衣服的微博收入供自己去了廣州,他想在哪裡實現自己的理想——做一名走紅的“妓女”……確實,他遇見了一些讓他刻骨銘心的男人——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廣州——那時他還很年輕。

一次不慎染上梅毒的經歷讓裁縫開始吟誦《心經》。日復一日。當他反覆吟誦從而慢慢忘卻了經文甚至自然而然地對其進行了徹底顛覆的時候,他似乎有了一點安全感。

裁縫是個健談的人,他生動地強調,金錢、色情。他依舊這樣生動地活著。在渴望中,在絕望中。

健談的裁縫就是臺上的碧浪達夫人。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8部可以改變三觀的紀錄片

本部紀錄片時導演邁克爾·愛普特從1964奶奶開始拍攝的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邁克爾·愛普特在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臺拍攝了紀錄片《7 UP》,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7歲的小孩子,他們來自孤兒怨,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7年,愛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的輪迴從這十四個7歲孩子真實生活開始,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寫滿對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歲看老”,在這童言無忌的問與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導演邁克爾·愛普特首拍此紀錄片時,還是個助手。此後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積累了豐富的拍攝經驗,成為知名導演。

微博搜索關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