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宗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哲學,很多人覺得它晦澀難懂,認為哲學是作者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結果將它置之高閣。

有些人總是謙虛的自甘墮落。

如果覺得哲學枯燥,晦澀難懂,那麼推薦一本《蘇菲的世界》,蘇菲,即智慧,意思就是智慧的世界,書以小說的筆法,以父親教授孩子學習為線索來講述哲學從誕生到作者所能接觸到的派別。讀完了這本書,你將對哲學的各大主流思想、派別有一些初步的理解。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愛好哲學,就是愛好智慧。

哲學,必須回答的三大經典問題是:我是誰?我來自哪?我將要往何處去?

每一個哲學家都不可能迴避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三個問題追究人的最本真的意義,關懷的也是人最核心的問題。這三個問題是站在人類宏觀的角度思考的智慧。

智慧不等於聰明,智慧是個人的自我實現,聰明是智慧的外反射。

我相信我和哲學是有緣的,所以遇見了泰戈爾的《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泰戈爾以人為出發點,去探索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人,憑藉感官去與外界發生聯繫,並確認自己存在。有人說人的感官不可信,那麼就是在否定人的存在,而否定人的存在的宗教,也不可謂是人的宗教。

泰戈爾,從自身體驗出發,去感知自己是誰?自己來自哪裡?自己將要去何處?存在,是我們感官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我們所有的活動都圍繞真實的生活而開展。存在,即現實。

觀點一:生,死,生。

當逃離一個舒適的環境,我們總是痛哭流涕。當適應了一個環境,就又變成快樂。想想嬰兒從子宮的環境出來,我們痛哭,但是我們適應了現實世界,就又害怕脫離它,喜歡了這個世界。那麼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可能恐懼、悲傷,但是靈魂沒有了肉體的束縛、更加自由了,我們是否會更喜歡那個未知世界。

人是否有來世,很多宗教都有說人有來世。活在今天的人,永遠不知道,明天的太陽會不會升起,太陽的升起,不會因為人的意識、意志而轉移。所以,奉勸各位,人們對未知,還是抱有虔誠的態度最好。

當我們讀過書之後發現:死,只是從另一個孃胎,降生到另一個世界時,我們將會坦然接受死對於我們的意義。

《人的宗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觀點二:人的智慧會隨著遺傳代代相傳,智慧也會越來越高。

人單看個體是有限,但是人類是無限的,人在不停的繁衍、演化。因文明的誕生,所以人的智慧得以傳承,生而為人,就要為人類的延續兒做貢獻,或寫書,或作畫等藝術行為。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剛剛有獨立行為的孩子,沒有人教,自己就會玩平板、玩手機。而一位擁有很多生活經驗的老者,學習平板和手機卻很吃力。

老者他們已經有自己一套對待世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當新的事物出現,與他們的思維向左,他們就很難接受,更別說習得。而孩子,作為一個思維空白者,他們可以隨意寫入任何思維。他們將會按照自己學得的思維去發展,去認知,去改變世界。所以可能上帝需要不斷地更新人類,來實現人類的不斷演變。

所以我們人只有不斷在今生好好學習,積攢智慧,才能讓我們人類更快的向前發展。

《人的宗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觀點三:大愛無疆,捨己為人的價值觀

聽起來很空想主義的普世的價值觀。書中也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只有與人分享、與人為樂的時候才是最開心的時候。人獨自生活是沒有價值的,人要與其他人生活,與其他人發生聯繫,這樣才能慢慢的體會價值。

通俗點講,就是在人群中被需要,就是價值。而你也願意同別人分享你的價值。擁有這樣的觀點可能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人的宗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數字生成的餅圖和條形圖的合成圖像

以上是個人讀書感悟,存粹是根據讀書生髮出來的想法。

摘抄《人的宗教》精彩論述,作為我的結束語。

1、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宇宙、從宇宙到無限——這是靈魂的既定路線。

2、文明是一種藝術創造為了實踐我們追求靈性圓滿大願的具體產物,他也是宗教藝術的產物。

3、音樂用數量有限的音符傳達出無限。人們利用心中的音符創作有靈魂的音樂,但如果不用心或甘於墮落,那麼腦海中的音符將變成令人心神不寧的魔音。人的啟發來自樂音,而非魔音。

4、生命的根本慾望是存在的慾望。

5、人生的喜悅在於人與世界形成的一體感。我們用藝術創作傳達出合一的欣喜之情,使得這個世界在我們心目中產生了人文價值。

6、現實的基礎不在於事物的本體,而在於關係法則。(讓我起雞皮疙瘩的觀點,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都一樣,但區別的事聯繫,都是用水是H2O,但是你放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你得不到水的液態。當我們真的突破元素與元素組合的聯繫法則,說不準有一天我們這能“憑空造物”)

7、我們之所以追求名聲,是渴望把內心的真實也變成客觀的真實。不擅長表達的人給別人的感覺總是無足輕重,就像光芒被隱藏的星星無法證明自己的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