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思维模式不跑偏才能答好题

众所周知,申论难,仿佛一座大山挡在成“公”的路上。这样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考试,如何才能最精准、高效得答题是大家的重要任务。很多人对申论有误区,觉得就是抄材料。这当然不可能的。如果申论真的这么简单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考生辛辛苦苦刷题,但是考出来却40分。所以,这项考试考察的是大家更深层次的能力。

申论:思维模式不跑偏才能答好题

考试大纲中明确说明公务员考试是一项考察的是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具备基本能力的一项考试。一个是会写,能够上传下达政府公文,也就是申论所考察的内容。一个是会说,当然就是面试中对大家综合素质的考察了。

那么,深层次来看,申论考察的其实也就是五个思维能力加上五个核心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这个。

辩证思维:考察考生能不能客观、全面、理性、辩证的看待材料中的内容。观点以及现象。能不能抓住主要问题,甚至是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毕竟,申论答题大部分都是由繁到简的过程。材料中的与题干相关的主要内容才是答案要点。

抽象思维:申论卷子一般6000到8000字,看似联系不大的材料但是实际都是一个话题,搜集材料,然后筛选之后进行组卷的结果。所以,能否从纷繁杂乱的材料中,甚至是很笼统的材料中,找到答案要点。尤其是归纳概括题。所答对象一般都是抽象的。而归纳、概括能力也是整个卷子考察的基本能力之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申论答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发散思维:考察能不能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或者进而解决问题。申论中有一大题型叫做综合分析题,这类题的一部分的答案并不在材料内,需要考生自己分析、推断。在解决问题类题中,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然后进行解决,所提对策、建议等合理、全面、有引导性一定是分高的。

规律性思维:申论考察的不是经验性思维,所以考生要少一些自己的主观臆断。多一些分析材料。申论答题最重要的审题,其次重要的就是读懂材料。

理性思维:申论的答题角度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我”。而是站在公共管理角度来讲的。所以,对于公务员来说,法律的尊严,依法执政等等是最重要的。申论考察的是理性思维并不是道德绑架以及道德渲染,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考生要做的就是答题的时候时刻想到这道题到底考察的是我哪项能力,答题侧重点在哪里。然后在精准审题的基础上进行答题才是拿分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