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長王毅解讀 “中國風格的大國外交之路”

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中國崩潰論”自己先崩潰了,變成了一個國際笑柄。“中國威脅論”雖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卻更加不得人心。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整理|黃 祺

今年中國外交亮點

人民日報社: 2018年是十九大之後的開局之年,今年中國外交有哪些亮點?

王毅:今年的中國外交亮點主要體現在四大主場活動上。

一是4月在海南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主旋律是改革開放。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本屆年會將總結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展示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前景。

二是6月在青島舉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旋律是弘揚“上海精神”。擴員後的上合組織將重溫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開啟上合組織發展壯大的新徵程。

三是9月在北京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主旋律是“一帶一路”。非洲各國的兄弟姐妹將會以這次峰會為契機,全方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中非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注入新動力。

四是11月在上海首次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旋律是市場開放。中國將向世界張開雙臂,展現市場潛力,歡迎各國參與和分享中國發展的新機遇。

總之,2018年中國外交的大幕已經拉開,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將為中國自身發展營造更好外部環境,也為人類進步事業提供更多正能量。

中央電視臺:自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開展元首外交,引領樹立起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展現了領袖風範,同時推動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得到了歷史性的提升。您是怎麼看待中國元首外交的重要作用和影響的?

王毅:元首外交是國際交往的最高形態,有著其他交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設計師,親自擘畫和推進了精彩紛呈的元首外交。

習主席遍訪世界57個國家,接待了110多位外國元首訪華,這些重大的外交行動不僅極大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瞭解,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也為解決當今許多全球性問題指明瞭方向。而習主席本人的領袖風範和人格魅力,也使很多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領導人都成為了他的好朋友,成為了中國的好朋友。

2018年,除了主持四大主場活動之外,習主席還將赴南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阿根廷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晤。我們相信,習主席親力親為的元首外交將會進一步展現為人民謀福、為國家負責、為世界擔當的博大情懷,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嶄新篇章。

半島問題:各方應拿出政治勇氣

路透社:中國一直高度重視朝美的直接談判,請問中國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什麼作用?為了實現半島長治久安,中方是否認為美方應該撤離駐韓美軍?

王毅:這是一個當前國際社會最關注的話題,我們看到朝韓雙方抓住冬奧會的契機開展了一系列密集互動,南北關係迅速解凍,這為冰封已久的半島形勢注入了一股久違的暖流。發生這樣的變化有人似乎感到困惑,但其實是情理當中。我們看到冬奧會期間,朝鮮並沒有進行新的核導實驗,美國、韓國也暫停了針對朝鮮的軍演。事實證明,中方提出的“雙暫停”倡議是一劑對症下藥的良方,為南北改善關係營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現在,半島問題的解決終於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對朝韓雙方為此做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接下來的關鍵,是各方積極呼應、形成合力,共同把半島局勢重新納入到和平的軌道,把半島核問題重新納入到對話解決的軌道。為此我們呼籲各方,尤其是美朝雙方儘快進行接觸和對話,各方沿著“雙軌並進”的思路,既堅持無核化目標,又積極構建半島和平機制,在推進無核化的進程中同步對等解決各方包括朝鮮方面的合理安全關切。這既是中方的一貫立場,也是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確定的目標。

我還要說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儘管隧道的盡頭已經顯露曙光,但是前行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當半島局勢出現緩和時,各種干擾就會如影隨形、接踵而至,現在又到了檢驗各方是不是真心希望解決半島核問題的關鍵時刻。和平必須爭取,機遇需要把握。各方應以半島和平大局為重,以本地區人民安危為重,拿出政治勇氣,做出政治決斷,儘快開展一切必要和有益的雙多邊接觸,全力推動重啟和平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對話談判。中方將為此繼續做出我們的努力。

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

彭博社:美國總統特朗普說,他願意採取一切工具來防止中國的國有經濟模式破壞國際競爭,那麼請問,中國是否也願意採取一切工具來反擊?如果是的話,中國將會採取哪些工具呢?

王毅:你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攻擊性,當然我認為你主要還是要問中美之間的關係。作為外長,我有責任首先就我們的對美政策再做一次明確的重申。中美雙方達成的重要的共識是很多的,我們都認為中美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重要責任,雙方將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拓展各領域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好分歧矛盾,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友誼,合作應對重大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推動中美關係持續、健康和穩定發展。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合作將造福兩國,也將惠及世界。如果說中美之間有競爭的話,那也應該是良性和積極競爭,這在國際交往當中也是很正常的。換句話說,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夥伴。

中國將繼續堅持走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振興不可阻擋,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美國一些人認為中國因此要取代美國在國際上的作用,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戰略誤判。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核心要義是堅持和平發展,成功之處在於合作共贏。這與傳統大國曾經走過的路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和歡迎。也就是說中國越發展,越能為世界做貢獻。當然,中國實現自身現代化的道路還很長,我們不會也不必去取代美國的作用。中美雙方應該在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雙方各項共識基礎上相互尊重、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美關係數十年曆經風雨,但是對話與合作始終是主線,因為這是唯一明智也是現實的選擇。

大家關心中美的貿易摩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打貿易戰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選擇貿易戰更是抓錯了藥方,結果只會損人害己,中方必將做出正當和必要的反應。作為兩個利益高度融合的大國,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既要對兩國人民負責,也要對世界各國負責。我們還是希望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通過平等和建設性對話,共同找出一個互利雙贏的解決辦法。

回應中國“銳實力”

王毅:過去幾十年,西方一直在對中國作出各種評判和預測,歸納起來無非一種是“中國崩潰論”,一種是“中國威脅論”。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中國崩潰論”自己先崩潰了,變成了一個國際笑柄。“中國威脅論”雖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卻更加不得人心。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事實是什麼?那就是: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年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了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國家的總和;中國是全球減貧事業的主要貢獻者,貢獻率超過了70%,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中國還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貢獻者,我們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維和經費出資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在過去五年中,中國還通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倡議,成為參與全球治理、維護貿易自由化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要貢獻者。

對於這些事實,只要不懷有偏見,不奉行雙重標準,從中看到的絕不是什麼威脅,而是滿滿的機遇。所謂“中國威脅論”可以休矣。

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習主席宣佈“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到2018年已過去5年,現在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將“一帶一路”倡議與自己的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但我們也感到個別西方人也對倡議的目的、實現方式、透明度以及是否符合國際規則有疑慮。請問,未來5年的“一帶一路”倡議會如何發展?如何回應對該倡議的疑慮?

王毅:“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陽光倡議,共商、共建、共享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黃金法則,這六個字決定了“一帶一路”合作具有鮮明的平等性、開放性和普惠性。也就是說,無論是規劃合作藍圖還是實施具體項目,都由參與方商量著辦,一切都在陽光下運作。沒有一家獨大,而是各方平等參與;沒有暗箱操作,而是堅持公開透明;沒有贏者通吃,而是謀求互利共贏。

去年5月,14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是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投出的“信任票”和“支持票”。迄今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一大批合作項目正在全面地推進,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我舉幾個例子,比如中國在巴基斯坦開工建設的十幾座電站,將徹底解決巴國內缺電限電的歷史困境,僅其中一座電站就滿足了上千萬民眾的日常需求。中國企業收購陷入困境的塞爾維亞鋼廠,不到一年就扭虧為盈,不僅保住了5000多人的就業,還使整個城市浴火重生。中國企業接手希臘最大港口的經營,貨物吞吐量迅速回升,重新躋身歐洲大港行列。中國和法國聯手在英國建設核電站,成為“一帶一路”高新技術項目合作的典範。

“一帶一路”是全球公共產品,當然遵守國際規則;“一帶一路”是國際合作平臺,自然按照市場規律行事。去年高峰論壇發表的聯合公報已經對此做出了公開承諾,強調要統籌好經濟、社會、金融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增強項目的可持續性。我們真誠歡迎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共同把“一帶一路”建設好、推進好,不僅加強各國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要開展政策、規則和標準的“軟聯通”;不僅接地氣,還要高標準;不僅效益好,而且高質量;不僅惠及中國,更要造福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