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

用户66599963632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当时老大38岁,老四24岁,他兄弟俩各有5个儿子,就凭他俩的年龄,其儿子也不会有多大,最大的也就10来岁样子。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惯性,必将注定他们在劫难逃。在之前的东汉末年,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因得罪触怒曹操被杀时,求情放过他的两个幼子,其中一个比他老子更牛逼,当时随口对父亲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随口一问,成为了至今仍震撼千古的名言。斩草必除根,以防“春风吹又生”。因为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以后就是不用别人调唆,只要有血性的男儿也会终身必报。刚烈的女儿也是,但毕竟甚少。因为在封建社会的世袭制中明文规定,只有儿子有继承权,女儿却没有;并不上家谱。而且女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允许从军从政,几乎没有复仇的条件。所以,女人们的复仇之心也就相对地不是那么强烈。在封建社会,如果是满门抄斩,必杀全家;男女老幼都不会放过。而李世民要杀的人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他有危害有隐患的人;並不是满门抄斩。当时他最得力的干将尉迟恭就阻止了他的进一步行动——去杀太子、齐王的党羽。李世民还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英明之人,能听谏言,见好就收。以后他将大哥和老四的5、6个(史书记载不确切)幼女抚养在宫中,封县主。她们生活的都蛮好,后来嫁的也不错。


麟角1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先纠正一下,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被杀是发生在玄武门事变之中,而非事变之后。

男性被杀,而女性没杀,这是为了斩草除根。这源自于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性可以使家世延续,而女性则是为别人家延续后代。很简单的一句话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古代所谓的灭门、诛九族等等,一般杀的是男性,女性为奴为娼,除非女子身怀有孕,否则是不会被杀的。

所以,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儿子均被杀,而女儿则逃过了此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妾,也没有被杀。也就是说,李世民遵从了古代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灭门,只杀男丁,不杀女眷。犯罪、连坐什么的,一般也是这样,父亲犯罪,如果连做的话,一般是儿子,而非女儿。

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奸嫂一说是片面之词。杀兄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至于奸嫂一说,是不存在的,但是奸弟媳娶弟媳倒是真实存在。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奸嫂可以改为杀兄弟,娶弟媳。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时任太子,时年38岁,太子妃为郑观音。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时为齐王,时年24岁,王妃为杨珪媚。高祖李渊共有22子,李渊与窦皇后共育有建成、世民、玄霸、元吉四子,所以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是实实在在的亲兄弟。但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尤其是面对权力。

郑观音时年28岁,面对夫死子亡,无能为力,唯有以泪洗面。此后郑观音孀居五十年,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去世,卒年78岁。

齐王妃杨珪媚,时年23岁,她原本是长安城的歌姬。玄武门之变后,不管是继续旧情,还是如何,反正昔日的弟媳成了如今的妃子。贞观十年,李世民与杨妃生下一子,取名为李明。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杨妃无依无靠,遂被赶出皇宫为尼。

李建成育有六子二女,其中长子李承宗早夭,长女也是早年夭折。玄武门之变中,二子承道、三子承德、四子承训、五子承明、六子承义,均被诛杀。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全家被除籍。至此,李建成只剩下唯一的后代——次女李婉顺。幸亏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不然李婉顺也难逃一劫。

李建成一门被除籍之后,郑观音与李婉顺相依为命。李婉顺,父兄死的那一年只有四岁。按照惯例,李婉顺当时,已经被封为郡主,但是灭门之祸后,郡主变成了阶下囚(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登基,李世民将哥弟的女眷软禁)。直到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出于对建成的愧疚,才将17岁的李婉顺封为区区的县主(县主比郡主低一级)。同年,李婉顺下嫁开国元勋刘林甫之子刘应道为妻。夫妻二人,生活和睦,生育有子嗣。公元662年,李婉顺去世,享年40岁。

李元吉的后代同样如此,五子全部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诛。有四女,也是被软禁,并且也是直到嫁人才封为县主。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好兄弟,更不是一个好榜样;唐太宗是一个好皇帝!


简单历史客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这次政变后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而自己成功当了大唐太子,之后登基为帝,成为天可汗。

李世民即位后下达诏书,追封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安葬当天,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谏议大夫魏徵、王圭求陪送灵车到安葬地,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貌似李建成和李元吉恢复了地位,但从封号和谥号来看,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建成由太子降亲王,元吉由齐王降为郡王,而且二人的谥号,皆是不佳之辞。

那么,这两位主角身死后,他们的妻子儿女下场如何呢?

先来谈谈李建成。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太子妃叫郑观音,一生有六子五女,长子太原王李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都成了玄武门事变的冤魂。长女以及三女、四女、五女事迹不详,次女李婉顺被李世民封为闻喜县主,下嫁开国功臣刘林甫之子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史书记载她风容秀美,博览群书,见识卓越,有惊世才华却深藏不露。与才学渊博的夫君刘应道伉俪情深,同安贫贱,共担荣辱。所以相比其他兄弟姐妹,她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

太子妃,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十六岁嫁给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夫死子亡,时年28岁,之后他孀居五十年,薨于长乐门,从幼女(李建成第五女)归德县主宅第出殡,与夫君归葬一处。

贞观十三年,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建成为嗣。李福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母杨贵妃。

再来聊聊齐王李元吉。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孔武有力,骁勇善战。曾随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司徒、并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上柱国等官职勋位。但是在争储中,李元吉站到了李建成一方,主动安排刺杀李世民。玄武门政变被杀,终年二十四岁。

李元吉一生有五子六女,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一起死在了这场政变中,女儿新野县主李令嫁河东裴重晖,和静县主嫁薛元超,寿春县主嫁杨豫之,文安县主嫁段俨,归仁县主嫁长道郡公第二子。

李元吉原配齐王妃杨氏,玄武门之变后,有宠于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劝谏才作罢,生有第十四子曹王李明。唐高宗继位后,把曹王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

自古帝王之家以“子”为尊,可是往往在政治博弈中丧命的,也是“子”。想想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些儿子,死时年龄恐怕都在十一、二岁之下,本是太真童年,不谙世事,却无辜成了牺牲品,何其悲哉!而那些女儿们,由于没有政治威胁,却往往能寿终正寝。


赵先森

玄武门事变,很多初读唐史的人,都以为是玄武门城门前后发生的李家兄弟相争皇权的战斗,那是望文生义。玄武门事变,波及整个長安城闹市,是杀的血流成河的。但是,为什么不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呢?

有三个原因,

1.李世民在"玄武门"争斗中"名不正",说白了就是"胁父夺位"。所以,他根本没有法理去搞什么“诛连"的理由。如果,太子李建成胜了,"诛连九族"就有名有法了,但是还得李渊准奏。李世民是个睿智的秦王。他连魏征(多次建议太子杀了秦王)等一批文官不但不杀,还找人规劝为他所用。当然,对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是会宽容的。事变登位后,百废待兴,抹去"玄武门"阴暗一面都忙不赢,当然是不会去杀这些女人的。年轻的,长得好的选进宫中也是有的!于是,史家笔下扬善避恶,春秋笔法生花,把"玄武门"之变缩小到城门口一战,笔锋一转,大書特書"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了!不过,李世民的确是文武全才。上皇位后,对游牧民族先打的溃不成軍,后结拜兄弟,和亲安撫等等,处理得当。然后治理国内。在短缺经济时代,长安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见其富裕程度。于是,后世就把"玄武门事变"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2.经过隋未的农民起义破坏性内战,人口,特别是男丁减少,急需增加人口。由于对生育人口的重视,汉唐的妇女比明清的妇女相对开放。唐太宗为了名声(当时以袁天罡为首的大臣叫杀了武则天),不学汉武帝杀勾弋夫人,把武则天也留下,最后成历史上一代女皇。从治国结果看,是对的。由此可见,唐太宗是不愿背杀女人骂名的。

3."玄武门事变"只是从攻打玄武开始,整个战场实际上是摆在長安城内。李建成也是文武双全,指挥过"洛阳战役",消灭王世充等二十多万人。太子和李元吉掌管城内大部分兵力,也为争皇权磨石赫赫。皇帝愛長子,李渊是向着太子的。而李世民的"瓦岗"野战部队,大部分在城外。当时,李家是太原将门世家,镇守边关。他的孙辈也是个个都有燕赵风范(后李世民登皇位后,前八个儿子争夺皇位激烈就可见一斑),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可想象,"玄武门事变"争斗何等激烈。战到激烈时,连長孙无忌这种文官都率家丁挥刀上陣。尉迟和程咬金冲在前头,浑身沾满鲜血,一直到叔宝瓦岗援軍赶到,李世民才占了上风。建成和元吉本人和他们的儿子大部分都战死在长安街战中。后来,设参加战斗的儿子,也同妇女一样,没有杀光!


马大哈68581067

按当时一般的政治规矩,很少有处死妻子和女儿的。犯罪被灭族,一般的做法是诛杀男丁,妻女就没为奴婢。像上官婉儿就是这种情况,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被武则天所杀后,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沦为奴婢。

皇家血脉,自然不能进行没为奴婢这种方法处理。建成和元吉的女儿没有被杀,还享受一般宗室女的待遇,也被封为县主,嫁的也还不错。其他答案已经详细列出,就不细说了。

(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所嫁的薛元超,公主找到这样的夫婿都不容易)

另外当时一般情况下,年幼男性也不会被杀。

隋末的长安城守将阴世师,和李家有深仇大恨。阴世师和骨仪抄没了李渊在河东城(今山西永济县)的老家,李建成李元吉逃走,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智云被捕杀。骨仪和阴世师还派人挖了李渊家的祖坟。李渊破长安后,阴世师和骨仪均被处死。阴世师的女儿被没为宫廷奴婢,有个年幼的儿子阴弘智也因年龄很小免死。阴世师这个女儿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妃子,生了齐王李祐。齐王李祐后来起兵造反,舅舅阴弘智起了很大作用。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这时候年龄都还很小。

李建成被诛杀的儿子有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被诛杀的儿子有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

这10人中,除了安陆王李承道,可以确定其它人都是武德三年以后出生的,当时最多不过6周岁。武德三年六月李渊将一批皇孙封王,包括当年李世民刚出生的儿子李泰,这次没被封王的建成元吉儿子,肯定是之后出生。安陆王李承道可能也就十来岁。

李世民以政变杀兄弟上台,当时的合法性不足,为了让反对势力不拿兄弟的儿子做旗帜,而将其全部诛杀。可能其中还有不会自己走路的婴儿。权力斗争的血腥以至于此。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玄武门之变后,孀居五十年后,死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活了78岁,比李世民还多活了27年。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则被李世民纳入后宫,成为李世民妃子,后来生曹王李明。


仁勇校尉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流血事件,也李世民不得不实施的一场政变,为自己登上权力之巅扫清了障碍。

玄武之变中,李世民和其支持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即,李世民又派兵清洗了太子府和齐王府,抹杀掉了任何对皇位有威胁的人。


当然,李世民做事还不算太绝,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虽然都被杀害,但是对于女眷还是刀下留人。

其实这样可以理解。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有资格继承皇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毕竟身上流淌着李唐皇室的血脉,要是不斩草除根,保不准哪个有歪心思的人利用这个大做文章,起兵造反。当年项羽项梁造反,打着的旗号就是楚怀王的孙子。

但是女儿就不一样了,因为她们对于皇位没有继承权,对于李世民来说没有太多的威胁,历史上可没有听到过以哪个公主作为旗帜来造反的。因此选择放过她们,也是李世民的一种手段。



过多的杀戮肯定会引起世人的反感,李世民又是比较爱惜自己羽毛的人,因此在对自己皇位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放过自己的侄女,也能安抚人心。甚至,李世民还把齐王妃杨氏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小镇月明

首先先纠正下这个题目问的就有问题,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不当将太子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当场杀掉,在杀他们两的同时派兵也把太子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的5个儿子同时杀掉,特别是太子的儿子他是觉不会留下的,一定会及时处理,否则万一李建成的支持者扶持李建成的儿子即位那对李世民绝对不是好事。

那么为什么只杀男的不杀女的呢?其实这个和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古代认为只有男人才能传宗接代,而女人只能外嫁,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古代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灭族还抄家,一般情况下都只是杀男的,女的要么发配边疆,要么罚为娼妓,好点的就是直接贬为平民,如果是皇室贵族要么送入夜幽庭,要么发配边疆,好点的依然会保持贵族身份,有的后面生活还不错,有个善终。比如唐灭隋,可是李世民缺把隋炀帝的女儿杨妃留下当老婆,李世民杀了他弟弟李元吉一样取了他的一个老婆,武则天杀了上官仪,却把他的孙女上官婉儿留在身边。


无聊感悟人生

按照法律,谋反应该诅九族,皇亲谋反只杀本人及其所有子孙,妻子小妾所有亲戚全部处死,儿子所有媳妇亲戚全部处死,女儿夫家亲戚全部处死,孙媳妇亲戚,孙女婿亲戚,重孙媳妇亲戚,重孙女婿亲戚全部处死。国戚家除皇室亲属所有亲戚全部处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儿女应当全部处死,这是法律规定,李世民就是安的这个帽子才能杀人啊!不杀他们的后代怎么能算谋反罪呢?当然,不杀他们的女儿,也正表现其仁慈的一面,反正女儿都是要外嫁的,夫家不可能为其报仇。但儿子不一样,他们可以继承王爵,可以招兵买马,大旗一扯,他这个皇位就会受到威胁。


龙行天下49029827

李世民要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主要是要消灭自己的皇位竞争对手。因为李建成、李元吉势力庞大、支持者众多。虽然他们俩被杀了,但是如果有儿子活着,依然会被他们的旧部拥护,与李世民争夺皇位。

所以,李世民一定要杀死他们的儿子,以断绝其旧部的反抗念想。据史书记载,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杀死。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也被李世民纳入宫中。

在古代,女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对李世民并没有威胁。李世民留着他们,反而可以展现自己的“仁慈”。


国史拾遗

杀与不杀,完全取决于留下的人对权力是否构成威胁,如果构成威胁,那就要根除,如果不构成威胁,没有人弑杀。在男权社会,女人难以撑起半边天。立国君一般也不会立女子,哥弟女儿的存在,并不能对权力构成威胁,所以活了下来。如果还有男子存在,权力就不会安全,男子会长大,长大后就会要求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自己没有这个想法,想平平安安过日子,但别有用心的人不会放过你,会打出这张牌质疑现行政权的合法性,最终威胁政权的稳固性。刘备早已出了汉室的五服,但凭借刘皇叔的这个身份,云集了多少英雄豪杰。草原英雄铁木真,父亲被毒死后,被族人逼迫追杀几乎致死,然天命所归,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的高贵血统,最终让他东山再起干掉了仇家,统一了草原。如是者不胜枚举,这就是有男子必然要死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