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以“六化”为抓手

安全生产是国家和政府赋予企业的责任,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是市场竞争的要素,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重视安全生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企业要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以“六化”为抓手,不断提高防范事故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责任落实“全员化”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熟知并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工艺水平;建立并完善覆盖本单位所有层级、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制定清单化的岗位责任卡,确保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内容等更加明确清晰,一目了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或安全承诺书,加强考核,切实督促履职到位;将岗位责任内容纳入班前会安全教育内容,督促岗位人员熟悉掌握本岗位责任。

二、事故风险防控“常态化”

加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控,定期对作业活动和工艺、设备等进行风险分析,根据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清单,制定落实管控措施,使风险处在可控范围;涉及高度及以上危险源、重大风险岗位和场所,要明确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严密的管控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涉及的所有作业人员熟悉并掌握;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适时聘请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作业现场管理“规范化”

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和断路作业等特殊、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参照行业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作业许可,履行作业审批手续,落实专门监护人员;对存在交叉作业的,要确定专人在现场统一协调指挥,现场相关情况要记录在案;本单位发包工程项目、出租场所及设备的,必须对承租方或承包方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对其安全生产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和监督实施。

四、基础能力建设“制度化”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规定,健全完善安全例会、安全检查、领导带班值班、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及奖惩等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以及涵盖所有生产经营过程、环节和岗位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标准,把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纳入责任制考核内容,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遵照执行;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行为规范化。

五、事故应急救援“实效化”

编制完备适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岗位应急操作卡,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应急物资,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队伍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装备物资配备使用的可靠性,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利用视频监控、物联网、“互联网+安全生产”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生产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等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智能分析、诊断,实现安全预测、预警及智能化控制。

六、宣传教育培训“系统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