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成銀行攬儲神器 利率上升節奏或放緩

大額存單是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這類產品納入了存款保險範圍,相比於定期存款收益率要高,還具有可流通轉讓的特點,也可以提前支取僅損失小部分收益。

資管新規下銀行積極轉型

日前多部門下發的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至2020年年底的過渡期內打破剛性兌付,金融機構發行的新產品需符合意見相關規定。

從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來看,4月份各家銀行共發行4533款理財產品,環比減少425款,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共發行2835款,環比減少271款;股份制銀行發行1436款,環比減少88款;其他銀行發行262款,環比減少66款。4月份保本型理財(保本浮動收益型+保證收益型)發行1064款,環比下降245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發行3469款,環比減少180款,保本型理財產品下降更為明顯。

從年化收益率來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呈明顯下降趨勢。4月份,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4.83%,環比減少5個基點,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下降24個基點至3.98%;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下降6個基點至4.97%,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更為明顯。

銀行爭相上調大額存單利率

銀行的轉型並非一蹴而就,在銀行存款“縮水”以及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帶來短期壓力的背景下,銀行紛紛上調大額存單利率來吸引投資者以緩解壓力。4月中旬,建行率先推出較央行基準利率上浮45%的一年期大額存單,起購金額為30萬元。隨後,中行和農行也推出了利率上浮45%的大額存單產品,起購金額均為30萬元。而進入5月份,更多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開始加入其中。截至目前,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以及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上海銀行、青島銀行、長沙銀行、中原銀行等城商行也已相繼調高了大額存單利率。另外,多家農商行的利率上調則高達55%。

針對銀行為何紛紛爭相上調大額存單利率,在趙亞贇看來,首先,從行業層面來看,一方面,4月份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另一方面,雖然4月份企業存款和財政性存款有所增加,但仍舊增長乏力,總體來看,整個銀行業仍存在一定的存款壓力。其次,從銀行層面來看,和大型銀行相比,中小型銀行的業務結構當中,同業業務等非核心負債業務以及表外業務佔比較高,對同業存單等主動負債業務的依賴程度較大,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這些業務受到監管嚴格規範,中小型銀行同業負債規模擴張受到監管制約,負債端資金緊張。

“在資金面整體偏緊的情況下,各家商業銀行都加大了對一般性存款的拓展力度,但是中小型商業銀行一般性存款等核心負債基礎薄弱,在存款拓展過程中也處於劣勢,所以通過提高利率來吸收存款從而緩解攬儲壓力成為各中小銀行的策略。”趙亞蕊認為。

黃志龍表示,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受阻,存款、大額存單等表內業務必將受到重視,在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的環境下,銀行要擴大表內業務,做大表內資產端業務,必須通過利率上調的方式吸引負債端資金。

趙亞贇認為,近期大額存單利率上漲,是與信貸收縮分不開的。我國企業槓桿率較高,信貸收縮後企業借貸壓力增大,大額存單作為一種資金拆解方式因此而受到追捧,同時也拉高了利率。6月份還貸壓力增大,流動性又日趨緊張,市場利率有可能進一步拉高,進而也拉高大額存單的利率。

下半年利率上升節奏或放緩

黃志龍認為,利率上調將明顯增加銀行負債成本。短期內,銀行大額存單利率還可能上升,特別是在基準利率調整滯後情況下,銀行大額存款只能通過基準利率上浮的策略,來吸引負債資金。從中長期來看,銀行大額存單利率還需要關注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預計下半年大額存款利率上升的節奏將逐漸放緩,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趙亞蕊也表示認同,從銀行運營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加上銀行的各項運營成本是要低於資產收益率才能有正常盈利的,在當前非標、委外等高收益資產配置渠道受監管嚴格規範的形勢下,銀行缺乏能夠實現很高收益率的資產來對接高成本負債。此外,從大額存單利率吸收存款的角度來看,普通存款能夠吸引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客戶群體,對利率敏感的群體而言理財產品更具有吸引力,此外,攬儲的核心還是要獲取穩定客戶,而穩定的客戶除了利率,產品以及全方位的服務等也至關重要。

因此,趙亞蕊認為,長期來看,中小型銀行應當從加強產品創新、提高客戶市場的精細化程度,增強精準服務能力、加大交叉銷售力度等多個方面建立拓展核心負債的長效機制,增強主動負債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