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萬科地產變革管理與流程信息部總經理謝志方先生,新力地產集團助理副總裁金衍先生,華髮股份總裁助理朱士保先生,光明地產副總裁何為群女士,寶華集團副總裁楊健先生也作為嘉賓蒞臨現場。

主辦方嘉賓包括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先生,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克而瑞總裁張燕女士,築想科技董事、總經理蔡婷女士,北京有明雲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子健先生,北京有明雲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譚雲傑先生,雲智易物聯雲平臺首席執行官雷巧萍女士。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他們從決策、管理、產品、價值四大維度,分享了行業大數據化應用的成果和趨勢,見證地產與大數據的最新碰撞與融合,共話智企時代,大數據+智勝未來!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本次大會的主旨是“智企時代”,核心理念就是房企的數字化發展大勢所趨,企業需要基於大數據的創新模式,同時也需要大家一同攜手共建地產行業的全新數字生態圈。圍繞著這一主題,各位行業內的重量級演講嘉賓分享了大量令人大開眼界的乾貨,本文整理了其中精華,汲取各家所長,為您一步到位展示地產與數據的最新碰撞與融合,與您共同見證中國房地產信息化騰飛的新起點。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先生率先登臺,帶來《房企規模化時代數字化發展不可逆》的主題演講。

觀點精選

  • 我和張燕總12年前就開始做大數據,剛開始做的時候真沒有什麼人關心,因為當時還沒有大數據的概念,開發企業要麼說我知道的信息比你還多還快,要麼說數據根本沒用,當時房子賣不賣不掉,跟數據沒有任何關係。很多時候傻傻地堅持可能就會獲得一些回報,堅持了12年之後,房企都有了CIO這個職位,也都開始重視大數據了,目前百強企業100%訂閱了我們的CRIC系統。
  • 除了原先的行業數據之外,我們今天還在投資數據、客戶數據、產品數據,在商業地產、長租公寓、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產業地產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拓展,當然還有二手房這塊的數據也在推動過程中。
  • 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是為開發企業的存量資產,特別是大資管這一塊提供各類數據,這裡面的空間可能更大。大多數房企還是想著高週轉,能賣的全賣掉,但是政府規定房企每個住宅項目的15%必須自持,忽視掉每個項目中的會所,可能很多其實都是“負資產”,每年都在賠錢。那麼有沒有大數據能夠來支撐大家,告訴大家,這一塊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而我們易居、克而瑞等相關板塊現在都在積極探索。
  • 12年是一個輪迴,12年之後我們認識到數據對企業的價值,認識到房地產大數據對房地產行業的價值,認識到我們能用數據提升效率,利用數據引領我們的工作,甚至能夠用通過這些數據,引領行業的未來的發展。
  • 這兩天我在做路演,易居企業集團也很快會在香港上市,所以跟投資人交流最多。他們也認為今天克而瑞和大數據是整個易居企業集團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競爭力,也最能對未來產生極大推動力的板塊。這也堅定了我們願意把這塊做好、做下去的信心和決心。
  • 我最希望的還是和在座的所有企業共同創建整個中國房地產大數據的生態鏈、生態圈。能夠讓中國的房地產大數據真正有用,最終還要拉一個主體進來,也是最難的主體,那就是政府,我們希望它能夠加入。如果到那一天,我相信我們這個行業會做的更好,我們這個行業會真正地“房住不炒”、可持續生長的、健康的產業和行業。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萬科地產執行副總裁、 首席財務官孫嘉先生帶來 《數字化時代千億級企業管理的思考》。

觀點精選

  •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不管是人文主義的用戶需求還是蓬勃發展的技術浪潮正在驅動所謂的傳統行業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 首先看客戶方面,在互聯網技術浪潮過去十年左右的席捲過後,中國形成了最活躍、最開明、最挑剔的客戶群體。到我們這個行業,客戶的三個標籤是新理想主義,客戶眼中的房子不再是居住空間而應是生活方式;是新個人主義,渴望自由、討厭舒服更加追求瀟灑,有個性的生活;是新實用主義,因為不缺房子從而更理性、更務實。
  • 技術方面,信息化的浪潮,數字化的轉型趨勢比我們預期得更快,從硅谷最新的預測看來,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可能就是3、5年的事情,包括物流在內,很多傳統的行業技術的顛覆,會比我們預想的更快。
  • 這兩種趨勢結合在一起,導致房地產行業面臨4個轉型:首先是速度在變,工廠化生產方式大大縮短了產品開發週期;第二是賽道在變,新存量週期悄然到來,市場中心正從銷售轉向服務;第三是邊界在變,房地產+多業態,行業邊界正在重新定義;最後是格局在變,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跨界融合創造更大想像空間。整個行業邊界被徹底打開,守是守不住的,這會讓我們的行業更熱鬧,更有價值。
  • 美國行業峰會上提出了RE-Tech概念,因為房地產科技時代正式到來。我們的體會是它至少會從4個方面來重塑行業:
  • 1. 重塑開發,BIM、裝配式建築,讓像造車一樣造房子成為可能;
  • 2. 重塑營銷,移動化、社交化、O2O全渠道精準經銷;
  • 3. 重塑服務,通過大數據、客戶360度畫像,提供全方位、跨業態、高黏性、全週期、全生態的生活服務和優質體驗。
  • 4. 重塑產品,這是難度最大的,現在房地產定製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隨著RE-Tech,隨著雲設計、柔性生產、BIM等技術的應用,早晚有一天,以住宅開發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行業會進入C2B時代,從源頭甚至拿地就開始定製,真正為大眾客戶實現定製。
  • 萬科內部有一個沃土計劃,希望高科技團隊以及他們能夠提供的服務,能夠成為萬科,特別是今天大萬科各種各樣業務成長的沃土。我們試圖去打造這樣一個所謂全自主的數字化的開發,全渠道的數字化營銷,全過程的數字化服務,以及通過BIM促進全自主的數字化定製。我們希望通過生態的重塑,最終一方面打造萬科的數字化基礎平臺,一方面支持萬科的定位,最後形成一個開放、共享、平等、協作的平臺。
  • 在重塑開發領域,我們跟華為、IBM、有明等優秀的合作伙伴,重塑了萬科以住宅開發為代表的開發全流程,希望以此實現業務的規範化、過程的透明化、專業一體化、缺陷反饋的閉環化、分析決策的實時化。
  • 重塑營銷裡面,用社交化的工具,可以改變以往的騷擾模式和斷點模式,每個項目的信息全部線上化,通過銷售顧問可以直接送達廣泛的經紀人群體,經紀人動動手指就把合適的樓盤信息傳遞給朋友、親戚、夥伴,一鍵轉發,這樣每個樓盤的全鏈條數據經理都可以看到。
  • 重塑服務,基於客戶大數據洞察,整合多業態,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服務與產品。多業態導致我們和客戶的關係,從典型的高額低頻,變成了典型的低額高頻。
  • 重塑生產,我們今年開始下決心打造BIM雲平臺,從最基礎的標準化的管理、精細化、可視化開始做,結合不同的業態,最終在傳統的開發製造環節打造出平臺,也把合作方的數據引進來,最終通過BIM和其它新技術的結合,推動各個場景的應用,爭取有一天實現房地產至少部分環節和產品上的C2B,真正為客戶定製,這是BIM最終極的目標。
  • 我們有幾個感悟,第一是科技和業務是互哺的關係,本身業務需要科技的助力,科技進一步發展,確實也會幫助我們把客戶理解得更精準,把整個開發製造和後端的服務經營環節做得更高效,把跟在座各位夥伴的合作做得更精益。
  • 第二是創新與基礎並舉,長征真的要一步步走。至少對萬科來說,我們沒有找到捷徑,我們至少花三年時間,把最基礎的信息化、最基礎的流程先拉一遍,這個過程很痛苦,洗數據就洗了兩億多條。
  • 第三是內部與外部互連,我們越做越感覺到,很多投入和成本,很多耐心,光靠一家企業不夠,需要行業內的有識之士一起努力。很多東西共同投入、共同產出可能效果更好。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房地產行業ERP系統的先行者,大發地產大數據平臺的掌門人、大發地產執行總裁廖魯江先生隨後帶來題為《規模房企的數字化管理》的演講。

觀點精選

  •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我們內部做ERP的過程。其實我們自己想把內部的數據搞明白,恰恰應了今天的主題——新決策,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IT系統,為我們的決策提供一些基本的數字依據,或者數據基礎。
  • 其實從應用端切入IT系統可能效果更快,更簡單,比如從銷售、從供應商的招標開始。但是回頭再看,發現也許看上去笨拙的路,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當時沒有想到的好處。當我基礎數據打牢之後,它是一層一層遞進的,當你有了基本的基礎,你嫁接其它東西進來的時候,數據流、信息流是能夠流動起來,是可驗證的。
  • 給大家分享一下過程。第一個問題是你想做什麼。當時我就是想尋找決策的依據,讓數據更準確,能夠為當時的規模。
  • 第二是怎麼做。我的要求是底層數據必須一致,是打通的。因為以前都是成本數據是一個包,財務是一個包,設計是一個包,採購又是一個包。我希望這一系列的數據都要是通的,最終算出來的數字不是人算的,而是系統算的,做決策的過程必須是要透明的。按這個邏輯梳理你的架構、流程,梳理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這個過程恰恰決定了你最終呈現的數據能不能達到你想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數據最後能夠為我們的決策賦能。
  • 過程中的難度在於每個數據的標準化,比如營銷上講的面積,在特定場合下說的數字,和成本上的數字,財務說的數字,工程說的數字,在特定條件下應該是一樣的,不能雞同鴨講。人是靈活的,但機器是挺笨的,你必須要設定清楚,必須把很多業務場景結構化,在這種業務場景下設定特定的定義。這是我們自己內部做ERP系統的時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 還有涉及比較少的財務,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幾乎全自動實現報表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們做到了A股和H股不同會計標準的兩套報表,基本實現自動化,或者叫半自動化,因為報表拿出來的時候,還是要半自動的。從產品設計開始,到設計完成,到變成現金,到形成報表,這個過程是可以實現的。
  •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就涉及大量的流程改造的問題。第一部分是專業本身,就是要讓你的成本、設計、工程、投資、財務等部分專業,讓它們的業務邏輯和運行規則是明確、一致、連續的,這是第一層專業高地。第二層問題是專業深井,必須要打通第二層的數據,形成深井。第三層是和公司策略有關係,根據層略的先後順序,在實現第二層的基礎上,實現它的應用場景。
  • 應用場景方面,協同辦公是IT帶給我們的最好的辦法,當你打通整個深井,以考勤為例,我記得原來發一次工資要48個人參與這件事情,一星期大部分時間在弄考勤,尤其涉及到物業,涉及到不同的排班方式和考勤方式,變得極其複雜,現在大概兩個人就可以做了,而且系統自動統計。
  • 最初做這個系統是為了決策需要,是向內看的,但數據打通之後就需要向外看。比如地產和買房人客戶之間的這個過程,是低頻次的,現在需要頻繁的交流,在頻繁交流的基礎上可以做各種的應用,現在這裡面已經可以應用很多新的技術,他們的數據都會沉澱到我們的決策系統當中,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決策支持,這才是真正的未來。
  • 在這些應用場景下,把數據應用起來,這個才是未來、包括現在更好的決策,能讓我們更有效地瞭解我們的客戶,並根據客戶的需求,以數據為基礎重新素描客戶,重塑業務模式,這個是我理解的新決策。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決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那什麼才是好的決策?大數據在其中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克而瑞總裁張燕女士就此帶來題為《大數據在房企決策流中的應用》的演講。

觀點精選

  • 我為大家分享的是狹義的決策,主要是投資決策,因為未來3到5年將會是房地產規模化的最後的窗口期,投資決策相較其它節點更加重要。克而瑞重點的一些研發和產品的場景化應用也是放在投資條線當中的。
  • 我們調研了我們核心房企的投資總和IT總,接近8成的人認為大數據引入非常必要,但是大部分目前所謂的大數據應用還是放在營銷端。這個部分的線上產品的應用,還是比較侷限在精準營銷這個部分。
  • 客戶數據在板塊城市的研究過程中,有哪些可以應用的場景呢?大數據已經成為了房企標配,只不過配置的標準或高或低,高配的房企從城市的選擇到區域的挖掘,到項目的判別,到客戶的分析,整個完成了一條完整的閉環,低配的還是我該不該拿這塊地,怎麼迅速的做判別,投資的核心點還是做到了項目的甄別上。
  • 城市選擇其實是規模化過程當中最核心的一點,快速的甄別出有效的潛力城市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隨著規模化,房企更多的需求越來越多是基於核心城市下沉到三四線,所以我們今天我們進駐的城市越來越“邊緣化”。基於上述的數據類別,我們形成了對核心城市群、核心區域和潛力區域的不同場景的應用。
  • 核心城市群中三四線的下沉是關鍵,很多城市缺乏完整的數據鏈條,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用什麼方式在基礎數據不夠完整的前提下解讀這個城市呢?克而瑞的核心城市群研究集中在環京和粵港澳,主要解決的是市場類數據,同時通過典型項目調研獲得這些數據。但這還不夠,這些數據對整個城市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我們更多的數據挖掘放在宏觀面的分析,比如二三產業的比重、居住人口變化、城市交通、軌交點的設計、通勤的距離頻次等等,這是我們收集的重點,包含大量非行業數據,最大的一個運用功效是讓我們通過數據瞭解這個城市未來的消費潛力。所有這些數據經過了統一標準化之後,能夠形成每個城市之間單條數據的統一比較,這樣我們對於城市的判別,哪怕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判別,就會非常快速。
  • 核心區域是開發的重陣,兵家必爭之地,而潛力區域是戰略佈局的重點。這裡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呢?如果大家都進入了精耕細作,那就需要顆粒度更細的數據做支撐。可能三四線城市現在對我們比較陌生,但是對未來具有潛力城市的週期點做精確判斷是很重要的。以大浙江為例,我們覆蓋到41個,包括地級市、縣級市在內的所有城市,40多個城市,我們絕大部分都有顆粒度較細的數據,包括宏觀數據、市場供求、去化週期,精細到這種程度的話,我們對投資和項目的判斷,第一可以提高速度,第二也更為精確。
  • 從城市的佈局到區域,一方面需要顆粒度更細,另一方面,簡單的查詢和交叉分析已經不能滿足,更需要的是通過算法,構建出來要得到結論性的一些東西。所以我們基於區域的挖掘,運用了兩個核心的方法,一個叫柵格地圖,通過統一的地理座標,將所有宏觀、中觀、微觀與行業數據,下沉到1×1公里的最小單元面積當中,幫助我們對區域價值的判斷更為客觀。而且這類指標可以不斷的增加,一旦確立了數據底層,這樣的增加會不斷的增加柵格的精確度。用柵格的方式對潛力區域進行計算,更適合今天比較成熟的二線城市,在已經開發相對成熟市場中,再找到它的價值高點。
  • 我們對區域挖掘的另外一個進入點是地塊發現。地塊發現的核心是從每個地塊的下沉開始的,從空間維度上,將所有研究的區域分割成單元地塊,分為已建成、未建成和未來供應,從整個區域的空間、規劃和開發時序上,看到現狀和未來的潛力空間。形成對區域當中分割地塊的全貌的瞭解之後,我們還可以點擊到任何一個地塊,這個地塊的前世今生、所有的信息都會完整的呈現在這樣一套線上產品當中。通過不同的功能模塊,可以馬上對地塊的可研做數據的支撐。
  • 進入到城市和區域之後,我們需要判別一些項目,比如之後的定位是什麼。克而瑞在思考一個問題,即我們能不能將線下做的服務線上化,提高效率的同時讓數據全部打通形成標準,通過底層數據標準化,建立數據倉庫,並且建立數據的研判模型,通過算法可以得出項目研判的依據。最終所有的結論放在一個界面中輸出,幫助大家進行快速的判斷。
  • 通過這樣的一個界面,最後最大的功用是什麼呢?每個公司都有對產品判別的邏輯,只要有基礎數據,而且基礎數據按照算法全部統一之後,通過建模就能得到這樣的結論。把項目判別的標準實現完全線上化,就可以快速複製,一天當中進行幾十塊地的判別,用這樣的算法就可以完成。
  • 從城市到區域到項目,貫穿其中永遠不變的是客戶數據。克而瑞一直在想能不能用一種方式,能夠快速得到這個城市、這個板塊內,具有購房傾向或購房慾望的客戶的整體數據。數據是指什麼?就是客戶的整體畫像。終於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數據源的整合和算法過程中,做了一些突破,所以我們現在有兩種方式來獲得客戶的數據,首先是地理圍欄,基於具體的項目,圈定AOI範疇,獲取範疇當中所有客戶能夠使用的移動設備的IEMI號,之後跟第三方數據源做匹配。第二是基於全網的APP和網站的搜索,可以通過數據的解析的方式獲取客戶的整個過程和路徑,跟第三方數據源做匹配之後,形成畫像。
  • 客戶數據的應用,核心重點在兩個部分,一是城市研究和區域板塊中客群的分類,另一個分類結合到下沉到某一個單獨的項目上做整個的運營。比如在文旅型項目上,客戶數據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 12年來我一直在從事大數據的工作,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今天大數據基於房地產的應用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它既需要先行者更需要同行者,所以非常感謝一路以來陪伴著我們的夥伴。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如何做到管理的高效、細緻,大數據是如何在其中化解危機、步步為營的?北京有明雲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譚雲傑先生就此分享了《大數據、新管理、智企未來》的題演講。

觀點精選

  • 今天我們在講管理的時候,要帶上一個新字,因為我們看管理的視角,管理所發生的基礎以及我們管理的目標、改革創新的目標都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第一主要來自數據。數據會變成現在看待新管理的基礎和基石,新管理最終的目標是走向智慧的企業。
  • 今天數據已經不再是信息化的副產品。數據是基石、核心。圍繞數據我們要做幾件事情呢?第一件是業務數據化,數據擺在那裡不用會陳舊,但會失去效率,讓業務本身產生數據才可能是新鮮的。
  • 其次我們講資源整合優化這個領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集成的概念,而是有更大的外延和內涵。我們做整合的時候也不再是系統間的簡單集成,我們看到的是多業態甚至是跨行業跨界的整合關係。基於數字和互聯網化的創新,把合作伙伴接入進來,把客戶接入進來,改造我們的業務,最終互聯互通,開放共享。一個是走出去,把企業內部的業務開放出去,一個是接進來,把合作伙伴客戶接入進來,最終把數據變成業務,通過內控運營,集成多業態的融合,用互聯化和開放共享的生態圈的方式讓數據流動起來,讓數據變成我們的業務,到這一步才能實現智能化。
  • 要把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我們需要IT系統的支撐,需要一站式的集開發、運營為一體的平臺。類似於微信平臺,每位客戶、合作伙伴、內部員工拿到這樣的一個平臺之後,每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每個人打開平臺後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能不能做到呢?如果要做到,我們需要方面6個核心能力:
  • 首先是開發、定製、自主創新的能力。傳統IT層面上我們拿到一個軟件,是沒有辦法進行個性化定製的,既然是創新,那麼每家企業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平臺要賦於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 第二,創新還要足夠快、足夠小、足夠靈活,所以要有微服務的能力。
  • 第三,我們做這樣的事情,不能把企業集成、融合、一體化的能力丟掉,所以需要平臺內置的能力。
  • 第四,既然是數據核心,除了自己的業務數據,還有第三方來的,這些數據共同構建成業務的核心,所以我們需要提供業務數據和大數據一體化的能力。
  • 最後兩個能力,是向客戶最終完全開放我們的平臺的能力,或是把這個能力開放給用戶的能力,做到賦能。
  • 在這樣的平臺基礎上構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既包括數據模型,也包括業務模型,業務的繼承和數據的關聯都在模型上表達,就像電腦裡面的那塊主板。接下來在模型上面構建微服務,業務內涵變成一個個微服務的形式,完全的開放出去,就像在集成電路板上插電子元器件一樣,每個電子元器件可以是獨立的,但是一旦到主板上就知道它應該是什麼位置,如何和其它元器件交互。
  • 圍繞統一模型構出建統一的業務模型,這個就構成了IT的個基礎核心,這個基礎核心上面,我們可以去開放非常多的服務。這個服務以數據為核心分成兩種類型,一種稱之為數據的生產者,包括給人用的業務服務,給設備用的物聯網服務,給規則用的流程服務,各種各樣的服務產生基礎數據。然後我們還有相應的數據的消費者,包括傳統的報表也好,驅動控制也罷,這些東西最終形成閉環,構建起企業的核心的業務和數據處理能力,然後產生各種各樣的應用,這是有明雲目前在整個以數字為核心的新管理架構上搭建的架構。
  • 有明雲專注於房地產,所以會在統一的基礎設施上,除了技術的平臺之外,提供房地產行業的行業模型,以及相關的服務,這些服務我們開放之後,大家都可以來使用它,你也可以把這個服務拿走,可以拿到你自己的環境裡面,加上你自己的內容,變成你自己的,因為源代碼是開放的。
  • 我們希望自己是賦能者的角色,除了提供應用,更多是提供能力。有明雲提供基礎設計可以幫助你一步到位構建出你基於企業的私有云,具備6大能力,都在雲平臺上進行開放。當這些不同的雲運行起來,因為有共同的技術,所以相互之間是能夠互聯互通的。我們在經營私有云的時候,你的合作伙伴也好,你的客戶也好,你的上下游也好,就可以基於這樣的架構,幫助你搭建生態圈,每個小的生態圈合在一起就可以變成大地產行業的生態圈。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大數據時代,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打造第一流的產品從而推動項目銷售及企業發展,是每一個設計師都必需面對的挑戰。融信集團設計研發中心總經理張燈先生就此作了題為《大道至簡,持續迭代》的演講。

觀點精選

  • 現在的AI技術越來越發達,但建築師是有創造力的行業,跟藝術家一樣,最不容易被AI所替代。
  • 5000億以上房企已經達到3家,1000億已經有17家,Top100房企佔比預計將突破50%。這是一個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時代,這是一個努力奔跑才能原地不動的時代,我們很辛苦,感覺是在跑步機上跑步,出了滿頭大汗才走了一步。如何能更快的、腳踏實地地跑步,是不是產品才是解決之道?當然我們希望IT產品、雲技術能夠支撐我們的產品落地,能夠為客戶實現他們所希望購買的價值。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說:我接觸了好多開餐廳的老闆,每個老闆都跟我講管理、布點、數據,沒有一個老闆講怎麼做菜,很奇怪。既然房地產是以產品為核心的銷售行業,所以產品方面一定要抓住。
  • 現在的外部環境是怎麼樣的呢?五限時代,我們想買房都買不了,開發商想賣房也賣不掉,外部條件如此,在大規模的企業生產速度如此之快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辦呢?是不是應該在整條業務鏈裡面重新定義產品的角色呢?
  • 現在很多企業體系化標準化程度還不高,最好把施工單位、採購單位都標準化了,但是這樣的產品力是符合未來購買者需求的嗎?比如在座各位父母喜歡的房子,各位會買嗎?你們的子女會喜歡你現在喜歡的產品嗎?一定不是的。現在是每5年一個代溝,每一代人所涉獵的喜好、品位都有比較大的差異。我們希望用產品的東西解決這些問題。
  • 我提到大道至簡,簡就是一種思維的簡化,做產品最怕輸入條件多,我們畢竟不是電腦,運算起來就容易死機,一死機,藝術細胞就死了很多,創造出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了。所以我們試圖通過三個價值的轉變,把思維放緩、放簡。
  • 第一是交易價值往使用價值轉變。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一定的客群使用價值的,這是從人性本身出發的價值。
  • 第二是個人價值往群體價值轉變。未來群體價值會更重要,可能對房型的要求不一定排在第一位了,因為群體價值是指一類人群居住在一個社區裡的情況,然後這一類人群會有一個羊群效應,會帶領相同品質的人群居住在同一個社區,比如綠城會把高端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比如仁恆特別適合海歸的高淨值人群。喜歡星河灣的不一定喜歡仁恆,因為它是特定人群的聚集地,這樣價值的轉變才能給我們帶來簡單化的思考。
  • 第三是大眾價值往人人價值轉變。我看到了一些室內定製化的東西,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不要用普世的價值觀套用客戶,而是要讓他可以選擇。
  • 我們融信提出了二八開的原則,希望能夠用20%的產品去創新去實現頂尖精英的居住的夢想,強調的是一種夢想;剩下80%希望實現城市精英居住的理想,理想指的是功能舒適、品位符合,包括前面談到的三個價值的迴歸。
  • 我們也希望通過規劃層面的東西,在我們以前所忽略的空間裡去實現更多的可能的功能,比如下沉庭院,比如兒童、老人、青年群體、保姆,嬰幼兒種種人群如何聚集、互動、生活在一個社區裡,而不是關在自己的房子裡。當然我們還希望通過現代的材料實現簡單的秩序美。動態產品力也是我們希望實現的,即希望產品是持續處於有產品力的狀態。
  • IT企業一週就可以打一個補丁,但是房地產企業很難做到特別快速的迭代。我們創新做了一個產品,蓋出來、賣出去,物業客戶服務反饋客戶信息,我們再返回到設計環節進行修整,這個整個週期可能需要兩年以上時間,跟IT企業差距特別大。我們希望房地產企業能夠在不那麼完美的情況下持續迭代,哪怕修正了一個衛生間的臺盆,可以先放出去,讓一部分的客戶使用起來,其他再陸續地逐步地迭代。
  • 我們也希望通過產品系的升級+標準化提煉,共同來打造融信既有產品力又有快速複製和迭代的能力。我們也有幸跟築想進行了一些合作,利用築想給我們做的平臺,來實現數據化和標準化的東西。一個是產品標準化平臺,我們希望藉此及時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能夠有一批人在線下做產品的陸續迭代,讓這些迭代的產品能夠及時在全國的各項目中及時落地。另一個是軌道管理平臺,在整個設計條線中,對所有設計管理動作是否執行到位進行管理,包括選擇產品、定位階段使用的一些工具。這是我們的理想,希望用這兩個模塊,使具有產品力的標準化程度迅速落地。
  • 我們希望像克而瑞、築想這種數據平臺公司,能成為中小企業的助力,實現我們彎道超車的理想,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和大企業雖然有銷售額上的差距,但也許我們已經處在同一起跑線,此時我們再出發,就不一定大者恆大、強者恆強了。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產品化複製和迭代的能力成為房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這一環原來在房企信息化中是最薄弱的一環,如今已成為各家房企軍備競爭的一大突破點,作為百強房企產品化+信息化的實踐者和推動者,築想科技董事、總經理蔡婷女士為現場觀眾帶來《產品化升級新引擎》的主題演講。

觀點精選

  • 我們公司一百多號人,5年只做一件事情,即所謂產品化,其實我們就是不斷跟蹤著張燈總這樣的產品總、設計總。讓他們把80%的精力放在創意和決策上,他們已經想明白的、並且可以規律化的東西,我們用IT技術來實現,我覺得這幾乎就是我們所有築想人的使命、情懷。
  • 產品力裡哪些方面是可以信息化的呢?築想也發明了一個詞叫“三管一黑”,第一管裡面的數據,第二管裡面的時間,第三管供應鏈品牌和產品的定位,第四管黑科技。
  • 我特別感激張燕總取的CIOC這個詞,最後一個C是一個循環的概念,因為老總在做任何決策都必須是設計成本、採購、工程、營銷4個流程一起想的。
  • 管數據:數據不再只是文檔,數據是一棟建築,建築的代表的就是數據。每一棟建築按照空間是完全可以切割的。我們的系統可以把產品、把每個空間細分清楚,然後平臺就像你自己的淘寶一樣的,你可以把旗下所有項目以及競品項目做數據切分,切分好之後每個數據都可以對位。這樣的產品共享平臺,幾千幾萬個戶型可以同時在裡面走。使用的時候,分權、集權、放權三種企業,基本上在落地的時候會有三四種做法,這三四種做法在系統裡面稱之為項目配置。
  • 管時間:這條軌道變成一套機制,每個人打開電腦就知道當天要做什麼,怎麼做,這樣的軌道我們太多集團都在使用。我們自己都在用這個軌道,從CEO角度我覺得非常棒,可以做到節點管控。
  • 管供應鏈品牌和產品的定位:我們的想法是每個項目在沒有找設計團隊之前,我們的產品總、項目總、營銷總就能通過傻瓜式的點點點,就能點出一套設計方案,而且同時就能得到成本數據。我們把集採數據、最棒的設計師做的圖片,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接聯動綜合單價,你選的產品不一樣,風格不一樣,綜合單價也隨之變化。這樣就可以把80%的精力留出來做創意、決策,剩下20%就在你腦子裡過一遍、用機器過一萬遍,就能過出最好的東西來。
  • 說倒黑科技,可以黑到宇宙,黑到可以看AI。當時我在麻省的時候碰到一位建築師,他講有一個理想,想做一個變形金剛,合起來就是一輛房車,它完全可以定製,打開之後就是一個40平方米的房子。我們跟復地研究了一個售樓處,4輛車開到那邊,一打就是一個售樓處,三個月之後撤掉還可以複用。這輛車本身結合了大量的建設設計,實際上是非常有意思的黑科技。
  • 哪裡有一輛車在上生產線之前還沒有想好設計、沒有想好怎麼銷售?不可能。我們現在系統非常多維,總得來說就是為了實現最初的初心,讓那麼多可愛的建築人,把精力和才華放到設計上面去。有些IT技術你不清楚沒關係,你只要告訴我,我呈現的一定是長得像建築的IT。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在產業地產中,運營商和客戶之間是一個永久性的關係。如何通過物聯網技術去構建生態、培育環境、運營用戶,進而實現企業利潤的保值和升值,碧桂園集團早在數年前就在此領域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與探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這一創新的領銜者,碧桂園集團信息化創新業務負責人張磊先生做了題為《人工智能+創新場景+精細運營=智慧美好新生活》的精彩分享。

觀點精選

  • 產業地產總體的發展趨勢,分三個方面:第一產城融合,第二互聯服務,第三是精細運營。
  • 產城融合受國家的宏觀調控,越來越嚴苛。另一方面土地拍賣新規頻出,傳統開發成本持續上升。政府對產業發展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的提高,對產業地產政策的支持也越來越大。
  • 互聯服務方面,用戶對產品的品質和便捷性有越來越高的需求,實現服務升級是重要趨勢,搭建互聯網平臺,必須充分挖掘互聯網的物聯網的科技應用,實現產業服務、辦公服務的快速效應,提高便捷性。
  • 精細運營在產業地產的核心價值不是簡單的銷售變現,而是營造產業環境。打造產業地產服務平臺,產業地產只有真正開始專注平臺生態圈的建設,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關於高週轉、全產業鏈、科技創新:產品的高週轉在碧桂園視為抗禦一些風險的最有效的手段,通過高週轉可以實現產品投資的最大化,也可以最快的回籠資金,實現產品品質以及投資回報最好的平衡。全產業鏈目前碧桂園還是國內做得比較好的。在科技創新方面,碧桂園研發了SSGF,去年一年時間申請28項專利,2017年也進入科技小鎮的領域。楊國強說過:深圳的成功是因為科技,但是他們的房子太貴了,我們想在深圳旁邊建一個科技的城。從一個樸素的觀點出發,碧桂園實現從造城到造產城的戰略突破。
  • 在一個產城融合的項目裡面,我們有這樣三類場景,第一類是產業板塊,更多的是服務進入到小鎮的企業,給他們提供一些配套的支持。第二是居住板塊,我們會為所有進入科技小鎮的這些企業的員工、房產業務提供生態宜居的環境。第三是宜商,我們會創建很多商業的場景,給企業更業主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活體驗。
  • 有這些場景的需求,我們一定要有一些手段來實現,所以我們構築了4大平臺:互聯網平臺、物聯網平臺、支付平臺、大數據平臺。
  • 講一下物聯網平臺。隨著項目越來越多,做物業管理也好,做住宅管理也好,每個項目不同的設備怎麼樣統一管理,這是一個痛點。不同廠商之間設備不兼容,這也是痛點。所有的信息大多數來自手工填寫,數據嚴重不準確。通過物聯網平臺,首先可以實現所有的數據都能自動獲取。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和分析,通過物聯網平臺可以使設備運維和管理的成本下降40%,消除數據孤島,統一數據的標準,有利於建造一個完整的基於人、基於設備的生態,同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實現服務的升級,為企業後續的產品做賦能。
  • 把設備鏈接起來之後我們就有了一些應用,針對業務場景的應用、搭建能力,以及應用場景靈活擴展迭代能力。當所有的這些能力聚合在一起,所有的場景發揮作用之後,可能我擁有的就是一個基於物聯網的生態能力。可以在產能融合的項目,在一個小鎮自己建一個生態,同時與第三方優勢生態融合,建立一套統一的基於地產的物聯的接入標準。
  • 當生態建成之後,我們會有海量的數據,我們可以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存儲、展示、分析,同時把結果形成產品,佔據優勢,進行商業化方案和產品的輸入。
  • 總結一下,碧桂園現在做的碧合平臺有5大特點,創、快、融、保、通。創是技術領先、創業標準,我們找到了行業比較好的技術和合作夥伴,基於業務實現創新。保持了適度的領先。快是自主高效、靈活迭代。只有你具有自主研發的能力,能夠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才能保證自主高效、靈活的做一些產品的迭代,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融是開放功能、生態融合。保是品質運營、安全保障。通是數據聚集,萬物互通。數據收集上來,才能實現數據的連通。通過這樣的平臺,實現了人和物,實現了建築、人、物、設備等等各方面的連通,才能夠更好地通過大數據為後面的企業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去賦能。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智慧地產究竟有多神奇,物聯網又是如何有效連接設備、用戶與數據,如何利用物聯網平臺實現多維度、全場景覆蓋的科技創新,在提供高效服務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和產品創新?雲智易物聯雲平臺首席執行官雷巧萍女士帶來《智慧地產、物聯未來》的主題演講。

觀點精選

  • 從2016年底到2017年往後,在百強房企裡面,包括千億以上企業,60%開始佈局物聯網。
  • 物聯網平臺核心是解決設備從連接開始,以及連接數據採集和採集上來之後的運營和價值轉換。這個場景下面,雲智易關注的是智慧生活大領域,核心邏輯覆蓋人的生活半徑。
  • 如何變得更加智慧?為什麼從2016年2017年我們看到地產企業大量應用和規劃物聯網技術,這和技術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數據的價值和對物聯網的數量、規模、體系的價值都是有目共睹的。從基礎的傳感器到聯網的芯片,到網絡寬帶條件,這些技術這幾年都在不斷的成熟。地產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藉助這個智能設備和對應的物聯網技術,但是很多還停留在單一場景下考慮精裝的時候帶物聯網設備、帶智能設備。
  • 我們看到兩個特徵:首先無論是資產持有還是新業態的發展,這麼多地產企業向運營的邏輯轉化,它的底層一定是用戶和數據,物聯網數據以前在地產企業是空白,企業會考慮如何從平臺的角度進行數據的規劃和採集。另一個層面,我們看到地產企業會從整個集團的戰略層面提出對科技的結合,也會看到地產企業和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包括和AI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
  • 以前我們在IT行業,甚至互聯網行業,我們會聽到大量的金融科技,但是很少聽到地產科技這個邏輯,但這兩年美國、包括國內都開始向類似方向去談。行業裡的企業,都在將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進行落地以後的場景應用,但這個場景應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地產企業面臨很多困難。
  • 我們接觸到地產企業的需求大部分來源於場景和項目,需要做社區的智能化管控和產城的創新點。從集團的角度看很多是缺少統一規劃的。物聯網面對的情況也是一樣的,但是物聯網的好處是剛剛開始,設備量也是剛剛開始,非常需要進行整體的規劃,需要在集團各種業態下面,將不同業態下的不同產品以相同的標準,全部連接到平臺,並且對設備的數據進行標準的採集。
  • 從行業本身去看,數據採集、設備連接最終都是為了應用,不論是2B的還是2C的,融合上需要更多新的技術,無論是大數據還是AI,當然物聯網在這個行業裡面也是全新的體系,所以整個人才的結構跟傳統的信息化甚至傳統的互聯網都不太一樣,因為它是一個跨學科特別長的鏈條。
  • 地產構建自己的物聯網的平臺,目的並不是去說要自我封閉。今天雲智易更多的是站在背後,讓企業擁有物聯網的力量,我們構建的是地產物聯網服務的生態,這裡麵包括幾個類型,頂上屬於設備層,最下面一層我們叫做IC層,包括芯片、模組、PCB,屬於物聯網的硬件層,上面是IaaS層,再上面是XLINK,還有第三方生態,這就是今天整個輸出的地產物聯網的生態體系。
  • 為企業輸出物聯網生態服務的時候,我們希望抱有幾個宗旨,第一是為這家企業構建整個物聯網平臺,並且協議標準,並且能夠向外進行整合合作,而不是掣肘於別人。第二我們希望物聯網的數據在整個地產行業裡面能夠發揮它的價值,不是完全受制於設備,純粹作為硬件設備使用。
大開眼界!首屆CIOC未來峰會,超長乾貨都在這裡

CIOC未來峰會,明年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