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祕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認字是每個中國人小時候必經的啟蒙時代,也是在傳統中國人看來有文化的標準。

在這些方塊狀的漢字中,蘊藏著做人的道理,閃爍著中國人一以貫之的世界觀。

我們常常困惑,為何短短三十餘年的民國竟出了那麼多大師,而今日之中國卻再難出大師了?

秘密或許就藏在小時候那本最不起眼的啟蒙教材吧!

你所熟知的那些民國大師,如胡適、茅盾、梁漱溟、竺可楨等,他們都是從翻開清末的某一本識字書開始,逐漸解鎖了中國文化的密碼。

這本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它是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兒童啟蒙教材。

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秘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1899年,重病中的清末實業家葉澄衷先生,念及幼時失學之痛,遂決定出資興建了一所新式蒙學學堂。學堂於1900年落成,為紀念已故的葉澄衷先生,故命名為“澄衷蒙學堂”。

首任校長劉樹屏自任主編,組織教員自編教材,耗時一年之久,編成了這本供兒童識字認字的蒙學教材——《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

這部蒙學教材共收錄了3291個漢字,對其中每一個漢字追根溯源,由表及裡,涉及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獸、日用器物以至於生老病死、人生百態,無所不有,無所不包。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不僅是教兒童識字,更向他們展示了一個美妙鮮活的世界,他們將因之而展開自己的人生遐想,未來變得一切皆有可能。

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秘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當今天的我們翻開清末民國的啟蒙教材時,卻發現再簡單不過的漢字,在這裡都有了令現代人陌生而驚奇的解釋。

比如“京”字,我們往往理解為“國家的首都”,而《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會告訴民國的孩子:“首善之區曰京。”

再看“都”字,今天解釋為“全國最高領導機關所在的地方”,《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說:“天子所宮曰都。”

而對“楓”字的解釋則更有意思:楓枝弱善搖,故字從風從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漢宮殿中多植楓木,稱天子所居為楓宸,蓋自此始。

再來看幾個字。

“天”:至高無上曰天,天積氣也,氣包乎地,近地者氣濃,離地俞遠則愈薄。氣盡則空,故曰天空。

“物”:凡生天地之間者皆曰物,分分動物、植物、礦物。

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秘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如果這些還不能讓你感到驚奇的話,那就先請你思考一個問題:陝西為什麼被簡稱為“陝”或“秦”?

你也許會說:這還用解釋嗎?

但《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告訴你,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值得追根溯源一番。

在這本書中,對“陝”字的解釋是:周成王時,周公治陝以東,召公治陝以西,蓋以陝為分界處,今省稱陝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為帝王之宅,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自漢以後,皆稱關中。誠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隴蜀尤必以此為咽喉。

而對“秦”的解釋,則更讓人心馳神往:今陝西省皆秦國地也,宜禾,故字從禾,古稱上腴,歷代都之長安,繁富甲於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長安也。

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秘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除此之外,《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對近代自然科學的傳播和講授也值得注意。

對於“電”和“雷”,它的解釋是: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光曰電。電速三倍於光,每秒約行五十七萬英里。動植及金類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則人造之電也。陰陽二電摩蕩空際,鼓擊而成聲者為雷。雷聲必在電後者,光行較速於聲。如施放火炮,先見火後聞聲也。避雷之法,勿近鐵器,勿著溼衣,勿倚高牆,勿開窗戶。屋高設防雷杆,可以引電入地。

對於潮汐,它引用了當時世界自然科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潮汐之理,昔人但謂地與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終難明確。數年前美國天文學家,謂地球對日月面與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僅關日月吸力,更由向心離心二力而生。對日月面之水,向心力大於離心力,故水也對日月凸出而成潮。背日月面之水,離心力大於向心力,故水也背日月凸出而成潮。對面既有潮,背面復有潮,故地繞本軸一週潮必兩至。

可見,《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不僅面向傳統,追根溯源,向兒童傳遞中國文化和歷史,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還以漢字為載體向兒童傳播西方文化和自然科學,深刻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為什麼民國出大師?秘密就藏在這本不起眼的清末啟蒙教材裡!

民國大師胡適先生曾說,自己幼年時曾在澄衷學堂就讀,用的啟蒙教材正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人到中年之後,胡適還經常對它念念不忘,時時對人提起,問還能不能尋到這本書。他評價道:“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由新式學堂編纂的蒙學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還直接影響了後來民國課本的編寫,如著名的《共和國教科書》、《國民字課圖說》等,都是以這本書為基礎編纂完成的,故被譽為近代“百年語文第一書”。

讀了這部蒙學教材,我們才知道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才深切地感受到今天中國啟蒙教育的落後。就連一向苛刻的陳丹青都不禁感慨道:“現在的孩子看到這部書,不知要該多開心了。”

小夥伴們,你讀過這部啟蒙教材嗎?你對民國老教材的印象又是怎樣的呢?咱們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