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分析楊梅生長特性

楊梅好吃樹難栽,尤其東魁楊梅旺長的狂野性,若修剪不當、多年放任修剪、或任其自然生長,均會出現年年大量落花落果或一個果不長的情況,出現許多樹冠高大鬱閉、低產、低品質的情況。

① 與別的果樹不同,楊梅有一年三季抽梢旺長的特性,春梢4月上旬幼果結出後萌發;夏梢果實採收後的7月上旬發生,秋梢抽發於立秋後大概8月中下旬。花芽分化基本在春夏梢形成後的7-9月,到11月底花芽分化基本完成。隨後花芽繼續發育。花原基分化歷時3個月之久,因此春梢和夏梢都能形成結果枝,秋梢因花芽分化不充實而很少結果。

② 楊梅上半年的開花結果與春梢同步進行,下半年的花芽分化與夏梢、秋梢生長同步進行,有激烈的梢果競爭矛盾、大小年營養失調矛盾。尤其旺樹萌發春梢愈多從而落果更嚴重。楊梅根系與地上部的生長高峰十分接近,這也與其他果樹不同。

③ 關於結果枝:“15釐米以下10釐米左右為最好,4-5釐米長度的枝梢也可以”。因為15釐米以下短梢上的春梢萌發時間遲(4月下旬或中旬),此時幼果直徑超過0.5釐米不易落果;而長度超過15釐米的長梢萌發早( 4月初甚至3月下旬),此時東魁楊梅剛開花或開花後不久,幼果剛形成或很小,梢果爭奪營養,尤其旺樹的長形梢多,造成幼果大量脫落;此外長梢上畸形果發生率遠高於短梢,果形小品質也差,兩者雖可溶性固形物都差不多,但食時短梢果甜感,長梢果卻是酸感。

④ 根據調查數據中庸樹勢平均萌梢率、萌發新梢數、新梢長度都處於中庸,但產量最高畸形果發生率最低。中庸偏旺樹勢的新梢平均長度能達到10釐米的最佳狀態,產量比中庸樹勢稍低,果品應該更好。因此楊梅果樹必須調整到“中庸樹勢,短梢結果”的良好狀態,重點是調整樹勢,維持穩健樹勢。在樹勢穩健的基礎上,配合土壤、植被等生態環境的調整,逐漸創造平衡自循環的有機種植系統。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二、穩健樹勢

(一)營養平衡的生態剪枝法

根據樹勢分中庸樹、中庸偏強樹、中庸偏弱樹、弱樹、旺長樹,來確定剪枝方案。具體包括:

1、夏季採後的大枝修剪(7月中旬前):

採收後一週左右萌發夏梢,6月底至7月中旬為夏梢生長的高峰期,楊梅成花著果均以夏梢為主,因此採後以整形為主,只鋸大枝不剪小枝,以此促發夏梢,控制晚秋梢,促使當年形成花芽,為來年結果打下基礎。疏除重疊大枝和過低過弱枝條,將營養集中於減少的健康枝條;對於過旺的側枝去強留弱,使側枝健壯而不徒長,而弱樹則去弱留強。刪除上部直立枝、樹冠外圍密生枝、交叉枝、病蟲枝、疏除或回縮更新遠離骨幹枝的側枝,促進樹體通透;短截或整體剪去內膛光禿枝,促發內膛新梢抽發,並及時培養成結果枝組。生長旺盛的高大鬱閉樹,普遍上強下弱,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雖然中心主幹上主枝較少,但上部主枝或中心主幹較直立而粗壯,生長過旺。可視情況逐年鋸除樹冠中上部直立性枝序1-2個,降低樹冠。同時刪除樹冠四周的密生側枝,去強留弱,多剪上少剪下,多剪外少剪內,促進樹冠內部和下部枝條生長,增加樹冠有效容積。另一種是中心主幹上主枝較多,中心幹直線延伸,頂端優勢明顯,造成樹冠上部生長過旺。對此可選擇樹冠上部體量較小並斜生的枝為中心主幹,進行“換頭”回縮修剪,削弱頂端優勢,改善內部光照。修剪後的部位塗抹木焦油包裹,減少水分蒸發並有殺菌作用。

2、冬季的小枝細剪(11月至來年2月):

注意避免12月下旬至1月的冷空氣來臨期間凍傷。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左右,為楊梅相對休眠期。強樹早剪(避免抽發晚秋梢),弱樹晚剪(保護樹勢)。看樹勢、花芽量來進行,剪去直立枝,強枝,保留中庸、斜生枝。強樹輕剪少短截,弱樹重剪多短截。對多花樹疏除密生的弱花枝,疏刪或短截30釐米以上強花枝,集中養分,又能促發一定量的春梢,防止大小年,還能減少來年疏果工作量。對少花樹疏除過強過多的營養枝,儘量多留花枝,減少來年春梢量,提高坐果率。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3、旺長樹的秋或春季修剪(10-11月或來年4月初):

10-11月份可以看出花芽量在頂端及下部的分佈情況,據此處理不同的秋剪程度。根據中醫的“春發夏長秋收冬藏”規律,以及中醫名家彭子益“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闡述的原理,來運用“秋剪減勢、冬剪促勢、春剪緩勢”調理樹勢。

在夏長之時已過、植物不再繼續旺長,秋梢也已停止長梢,而地氣(大氣中的熱能、來自太陽的能量)將要收回到土壤中、植物光合產物的營養也將回流到根系,正要收藏還未完全收藏好之際,對旺樹適宜秋剪,剪掉頂部旺枝,減少頂部光合作用及部分營養的迴流收藏,中醫從節氣來講物性,秋主收斂,秋剪則對狂野旺長性的樹來說有助其收斂之功(弱樹絕對不宜),是減勢,有助來年樹勢更健康穩健,還能避免抽發晚秋梢、整體上來講也可減少來年春梢髮梢量。同時可以讓下部枝條繼續得到更充分陽光,更多的光合產物,儲存的養分也多了,進入冬藏後,再對下部弱的部分配合進行冬剪,以促進花芽發育。旺樹秋剪得越早,新春梢的長度越短,越容易在第二年形成花芽。對於旺長樹,如果秋季沒有修剪,到了冬季全部養分已經冬藏,植物處於相對休眠期,此時再進行冬剪則是促勢,意味著營養更集中,來年勢必循環生髮,更加促進來年春季長勢,不僅促使頂部剪口下方分化的葉芽徒長,也促使整體春梢旺長,造成果梢爭營養而落花落果嚴重,以及年年冬剪年年徒長枝旺長的現象。因此,如果旺樹秋季沒有修剪就留到來年4月初楊梅將要謝花時,再修剪,將營養消耗分散,從中醫角度看,春剪有悖於植物立春生髮的物性,故春剪是緩勢, 只能使樹勢緩和。4月為春梢生長高峰,春剪後,促進局部根系因缺少光合作用營養而均勻萎縮、死亡,使得春梢抽發時間遲於開花結果時間,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開花結果與長梢的矛盾,提高坐果率。春剪促使形成大量新的結果短枝群,又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供應,使得果實充分膨大。

這樣經過一個完整的循環,到來年立春開始新一輪的大自然循環運動之時,就有利於樹體上下趨於均衡。果樹整體趨於穩健。旺樹通過上年的秋季重修剪或春剪,結果用枝群已經形成。而且,可使樹體營養充分供應到花芽分化和花器幼果上來。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二)生態種植的土肥水調節:

根據楊梅的開花(一株普通的壯年樹約有20萬朵雌花)、結果、一年三次抽梢、三次根系生長高峰期的規律來調節土肥水。

① 對於山坡地水土流失嚴重的,秋冬季增加客土,就地挖掘山地表土、或增加自制有機基肥,每年或隔年加厚根部土層5-10釐米。

② 每年2次,在5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尤其對於山坡地水土流失嚴重的果樹,刈割山上的蕨類茅草、平地雜草綠肥等做地面覆蓋,厚度為20-25釐米。起到保土、保肥、保溼、保溫的作用,促使楊梅根系發育良好。也有利於樹體對硼、鈣的吸收。

③ 結合5月的割草和11月的冬季剪枝割草,將自制或天然的(楊梅樹下及山坡森林裡的)本地有益微生物引入土中,混和草、落葉樹枝(楊梅5、6月的大量落葉、冬季剪下的樹枝)、調節合適的C/N比,作為基肥就地填埋做土發酵,或者就地覆蓋堆肥,根據土壤和植物不同情況,添加天然礦粉等不同材料,通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發酵作用,起到優質有機肥的功效,同時還能減少褐斑病等真菌性病菌,改良土壤。

④ 春肥:滿足開花、坐果、和春梢生長的需要。2月上中旬看樹施,對花量多、樹勢中等或偏弱的樹,撒施含有益菌的自制天然鉀肥,對樹勢衰弱的還可噴施自制的含氮元素的青草液肥或尿酵素。樹勢強或花量少的不施。

⑤ 果實期:4月底至5月初看樹施肥,掛果多、樹勢弱的,撒施含有益菌的自制天然微晶鉀肥,促進幼果發育膨大,樹勢強、掛果少的樹不施。新葉期,果實發育期,貝殼粉配合木醋液或自制水果酵素,補充果實鈣元素,也可以增加果實硬度,減少白腐病發生。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⑥ 2月至7月,採用通過歐盟認證及SGS檢測合格的硅肥(二氧化硅,土壤裡的主要成分),地面澆灌也可以葉面噴施,其沸石結構在葉面上形成,有一定驅離軟體蟲的作用,強化鉀吸收。研究發現硅肥可大大提高作物的抗病性。硅肥也可以提高果實細胞壁韌性,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果蠅幼蟲的進入。另外針對果樹表現症狀,用天然硼砂,麥飯石粉,配合青草液肥酵素或尿酵素(氮元素較多),或日本愛媛菌酵素多次噴施,補充因土壤和氣候,比如南方暴雨天氣沖刷山坡,淋溶嚴重時造成的無機中微量元素缺失症。

⑦ 採後追肥:因6月上中旬落葉達到高峰,7月上旬至立秋前是夏梢萌發期,也是褐斑病的主要發病期,容易造成葉片大量脫落,同時,7月中旬至10月上旬,也是根系的生長高峰期。因此在採後的7月上中旬前,要完成追肥。自制含豆餅、鉀礦粉、麥礦石粉的有機微生物菌肥,恢復樹勢促進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但對於樹勢仍較強且已有足夠的春梢、夏梢,則將採後肥推遲到11月施,以免不利花芽形成。

⑧ 7月下旬前用0.3%-0.4%波爾多液既可預防褐斑病,又可補銅補鈣,減少落葉,為果樹儲存營養。

⑨ 11月中旬至次年2月,秋梢完全老熟後開始,可以使用2-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自己熬製效果更好。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三、生態調整

(一)蟲害

當地楊梅果園主要出現的是草履蚧殼蟲,卷葉蛾,少量的蚜蟲、粉蝨、尺蠖、松毛蟲,銅綠金龜子,果蠅等,因為果園自然生草,山地植被多樣性較好,沒有造成大的危害。

楊梅卷葉蛾是楊梅主要蟲害,可及時摘除卷葉或剪除被害枝梢。但即使較多的卷葉蛾,其幼蟲吃嫩梢不食老葉,而春梢旺發會形成大量落果,讓卷葉蟲幫忙,吃掉一些嫩梢,反而相得益彰呢!

蚜蟲喜歡營養過剩的嫩葉,蚜蟲的出現其實是因為土壤的C/N比失調,導致植物吸收的氮過多,所以蚜蟲是來平衡這種過盛的。對於吃春梢夏梢嫩葉及果實的金龜子,此外發現一個果園裡面幾乎所有的金龜子,都只是集中在幾棵比較衰弱的樹上,在健康果樹上幾乎沒有金龜子的痕跡。

對於很多細菌性、真菌性病害,比如褐斑病,是楊梅主要病害,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導致樹勢衰弱。都跟“土壤-樹”的生態系統的健康及免疫力有直接關係,跟雨水等環境因素也有關。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防治方法:

① 改良通風透光條件,疏除過多灌木,降低鬱閉度,造就不利於蚧殼蟲類發生的環境。

② 秋季和春季對樹上的枯枝及蟲口密度高的活枝進行清理修剪,冬季剪除枯枝、病枝;冬季枯枝及春季落葉均可混合有益微生物菌,鉀元素較高的堆肥材料,埋入土中或就地堆肥,增強樹體抵抗力,減少蚧殼蟲的適宜生長環境,及減少褐斑病等真菌性越冬病源。

③ 嚴重情況下,卷葉蛾、蚜蟲、等等,可用中藥製劑“生物農藥”,1%苦參鹼水劑500-700倍液噴霧防治。楊梅果蠅幼蟲蛀食果實(和蒼蠅是兩碼事),有機種植不能用化學農藥防治,只能在果實緋紅期前清除雜物腐爛物,成熟期揀除地上落果和爛果,減少蟲源。另一方面,通過補充礦石粉增加硅含量,促進硅元素吸收以增加果實細胞壁韌性,一定程度阻止果蠅幼蟲進入。也可用中藥苦參,或楊梅樹皮粉防治,或者用塑料盆盛糖醋液放果園內,誘餌吸引兩種成蟲。

④ 沃土可持續發展中心的經驗:病害多發於連續的陰雨天氣,可以噴施200倍的木醋液、韓國自然農法裡的“天惠綠汁”、日本“愛媛菌”、“EM菌”、“光合菌酵素”等有益微生物發酵液等這些陽性物質。另外一個原因是微生物發酵液含有豐富可溶性有機物成分,這些有機物成分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本質是相同的,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陽光不足而造成植物營養衰弱的表現。

⑤ 保護和利用瓢蟲類、草蛉類、小蜂類、有益蜘蛛、小花蝽等天敵,達到以蟲治蟲效果。根據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劉玉升教授的研究成果:按照最簡生物多樣性原理,引進“載體植物”紫藤,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瓢蟲(異色瓢蟲、龜紋瓢蟲),防治蚜蟲、粉蝨;引進花生苗,或者櫻桃作為載體植物,可以培育深點食蟎瓢蟲,防治紅蜘蛛。讓天敵昆蟲能實現自循環和週年防控,不僅防蟲還能減少病害的發生,保護作物健康,提高抗性。

⑥ 最好的方法就是注意土壤C/N的平衡。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二)恢復生物多樣化的平衡:

① 採用山坡自然生草、平地間種綠肥作物的生態栽培法,能顯著改善果園小氣候、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② 挖出兩個生態池,種植水生植物給蛙類安家。

③ 種植灌木類的藍莓、攀藤類的小獼猴桃、桃樹等,保護果樹附近的多樣化野生植物。

④ 增加種植一些花草蔬菜美化田園,比如紫藤、波斯菊、萬壽菊、艾草、白花天竺葵、大蒜、大茴香、薄荷、鼠尾草等等,同時吸引瓢蟲、赤眼蜂、小蜂類、等天敵昆蟲。

⑤ 逐漸增加間種一年生的多樣化綠肥或作物,比如冬季種植一年生鬚根系的黑麥草、豆科的白三葉、蠶豆、野豌豆、直根系的油菜,春季種藿香薊、玉米、各種黃豆綠豆豆類。綠肥的根系在土壤中伸展可以打破板結土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相當於土壤改良的“先鋒”。利用一年生綠肥的生長凋萎週期實現無需割草的自然覆蓋、疏鬆土壤及綠肥還田作用。

⑥ 自制農用酵素(酶),以便做土著有益微生物菌種IMO括培。利用一年生作物(草)死亡形成的土壤空隙,注入本地有益微生物,實現土壤改良。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三)給土壤注入活力(微生物菌群):

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使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了單一種類微生物的非正常繁殖,打破了土壤中微生物種群的平衡關係,而且單一種類微生物還攻擊軟弱的農作物根系。土壤病害、植物無法汲取營養,就是土壤微生物與農作物之間關係惡化了的信號。給土壤注入活力的方法,只有活用土著微生物來恢復微生物平衡。

用草或落葉等有機物覆蓋土壤表面,為微生物營造棲息之地,然後再給土壤補充採自當地的並在自己家培養的土著微生物和乳酸菌,使已經單一的微生物種類重新恢復多樣化。

自制的不同菌種直接使用,可以起到不同的植物防護、營養的綜合作用。比如:

① 土著微生物OM菌:功效:微生物菌群能產生糖類物質,佔土壤有機質的0.1%;與植物粘液、礦物胚體和有機膠體結合在一起,起到改良土壤作用;還能參與腐殖質的形成,提高肥力。能把空氣中的自由態氮轉化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態氮;微生物中的多種溶磷、解鉀細菌能分解土壤中固定的磷、鉀元素,釋放出來速效磷、鉀化合物供作物利用。微生物產生的如赤黴素、生長素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質,能刺激作物生長,特別是根系發育。優勢有益菌群在作物根系周圍佔據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空間,並且能分泌殺蟲抗菌類物質,起到防病作用,避免土傳性病原菌的侵害。通過微生物的活動,均衡了土壤中養分供應,蛋白質、糖分、維生素含量提高,硝酸鹽含量下降,降低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作物品質明顯改善,口味好,保鮮時間長。

② 木酶菌:防治因真菌導致的根腐病等、分解土壤農殘最厲害的“殺手”之一。

③ 光合菌:降解土壤及水源毒素;噴灑作物後,增強植物光合作用和葉花果長勢,提高產量。

④ 日本愛媛菌AI:含有三種不同性質的微生物——乳酸菌(厭氧型)、納豆菌(好氧型)、酵母菌(兼性厭氧型)混合併發酵,通過綜合作用有利於制衡有害微生物繁殖,可用作田間預防病害發生的自然農藥。還具有除臭、分解有機質、和淨化水質作用。

⑤ 小柳樹農場的“植物防護液”,主要用於有機蔬菜:以淘米水為主(本身含豐富的乳酸菌)製作微生物發酵液,加入木醋液、蛋殼繼續發酵,稀釋後使用,用於抵抗病蟲害,補充營養,也可用於堆肥和育苗土發酵製作。

楊梅怎麼管理?楊梅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四)通過堆肥和自然循環提高土壤肥力:

前面已有通過生草和間種綠肥作物等自然循環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還可用自制微生物菌種做堆肥改良土壤。具體運用時間可結合每年農場安排的5月中下旬割草和11月的割草剪枝,以及2月上中旬的春肥、7月中旬前的追肥,根據土壤、果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具體方案。

① 直接拌土進行土發酵;

② 製作含有微晶天然鉀礦粉的鉀肥菌肥;

③ 製作不同功能的有機發酵腐熟堆肥,比如泰國MO堆肥、博卡西堆肥,作為基肥和追肥。將堆肥材料的C/N比調整為20-30左右進行堆肥,可製造出優良的堆肥,堆肥完成品的C/N通常為15-25。

④ 製作液態青草有機氮肥、含鈣或鉀的光合菌液體肥等。

優質有機肥從物理性、生物性、化學性三方面明顯改善土壤的效果:

① 通氣、排水、保水;

② 抑制病蟲害,

③ 生成如氨基酸、維生素、酶等生長促進物質,

④ 促進土壤團粒化,

⑤ 分解有害物質,

⑥ 提高保肥力:土壤原有的CEC再加上腐殖質的CEC,足以提高肥料成分的保持力。根據作物所需緩慢供給,肥效因而增長了。

⑦ 對施肥過多有緩衝存儲作用,

⑧ 補給微量元素,

⑨ 能讓植物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促進作物健全發育,補充日照不足的效力。

以上是楊梅管理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種植楊梅的農民朋友可以試一試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