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第72期(總第198期)2017-12-26

一、高端人才競爭態勢日趨極化

互聯網人才具有重要性和緊缺性雙重特徵,誰搶佔了人才高地,誰就能夠掌握互聯網領域發展的前沿方向。通過對全球近3000萬相關行業人才的大數據進行文本挖掘發現,中美兩國已經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中成為互聯網人才最主要的聚集地,以中美為雙核的互聯網人才世界分佈格局逐漸成型。

科學大家作為理論研究探索者,通過以互聯網領域高被引科學家為衡量指標的分析發現,在全球3179位高被引科學家中,中國1022人,佔全球的32%;美國591人,佔全球的19%;排在第三位的英國146人,僅佔全球的6%。通過對互聯網領域以H指數為衡量指標的相關分析發現,全球互聯網領域H指數前20位的科學家中(表1),來自中國機構9人。中國、美國已快速崛起為全球互聯網領域的科學研究領跑者。

表1 互聯網領域H指數前20位作者名單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領域專家作為技術研發開拓者,通過以互聯網領域高強度專利發明人為衡量指標的分析發現,中國共有7479人,美國共有6581人,日本以612人位居第三。全球前20位的高強度專利發明人(表2),全部來自美國和中國,其中14人來自美國企業,高強度專利總數195件;6人來自中國企業,高強度專利總數106件。互聯網領域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前20家機構多為中美兩國企業(表3)。其中,中國8家、美國10家,但專利數量上中國僅為美國的一半(美國1160件,中國508件)。中國和美國在全球高強度專利發明人數量和高人才聚集度互聯網機構上均佔據絕對優勢,但中國在高強度專利總數方面同美國尚存在較大差距。

表2 全球前20位互聯網領域高強度專利發明人名單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表3 高強度專利發明人機構分佈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戰略名家作為思想引領先行者,通過以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家為衡量指標的分析發現,位列全球前20位企業戰略名家中(表4),美國共有11人,位居第一,中國共有4人,位居第二。互聯網領域相關行業已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家的平均年齡為53.3歲,他們正是伴隨互聯網一起成長、成才、成功的頂尖人物、價值典範和時代楷模。在這些蜚聲全球的互聯網領域戰略名家中,有8人未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充分說明互聯網是一個充滿未知、顛覆舊知的非傳統就業領域;從這些互聯網頂級精英所從事的行業來看,其中17人與軟件和服務業相關,3人與實體制造業相關,這也進一步表明以網絡社交、軟件、即時通信和搜索技術為代表的高附加值行業已逐步取代以硬件、設備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成為孕育戰略影響潛力、行業競爭實力和財富聚集能力的互聯網“人才金礦”。

表4 最具影響力互聯網企業家排行榜TOP20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宣傳雜家作為產業集聚推動者,在互聯網領域最主要的代表群體裡表現為網絡社會組織。網絡社會組織是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部門”,是民間力量參與網絡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其形態包括基金會、協會、學會、促進會等各類社會團體,具有價值公益性和分佈廣泛性的特徵,在各自領域內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和廣泛的行業資源。中國目前已擁有7.3億網民,超過5億的移動上網用戶,正處在從互聯網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的戰略轉型期。全國共有546家網絡社會組織,他們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為參與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良好網絡安全生態以及營造健康網絡輿論環境等方面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搭建了廣闊發展平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宣傳雜家逐步成為建立全球網絡社會秩序、促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推動網絡社會管理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二、人才供需失衡成為關鍵瓶頸

2017年,美國互聯網人才需求前八位的企業的人才總需求量約為53.4萬人,而人才供應前八位的高校能夠供應的畢業生人數僅約5.72萬人,需求量是供應量的近10倍。中國互聯網人才需求排前八位的企業總需求量約16.9萬人,而人才供應前八位的高校能夠供應的畢業生人數約1.49萬人,也有10倍多的人才需求缺口。表5為中美兩國互聯網人才供需情況。

美國互聯網人才池院校來源更為豐富,除相關領域的名校如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外,學術實力和生源質量並不突出的大學也供應了大量的互聯網人才;中國情況則與此不同,貢獻互聯網人才最多的大學幾乎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

分析發現,應充分利用好頂級大學培養出的互聯網人才,推動頂級大學畢業生精英庫為互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紅利,積極發現並培育能夠帶來革命性創新的互聯網領袖人物。應鼓勵不同層級的大學發揮人盡其用的優勢,一刀切的政策和單一化的評價會束縛互聯網人才教育健康發展的翅膀,基礎理論研究的人才與應用型人才同等重要。以美國為例,鳳凰城大學通過提供在線教育擴充生源、傳播實用性知識;聖何塞州立大學利用臨近硅谷的地利設置更偏向商業實踐的課程。互聯網需要尖端人才的質,也需要主體人才的量,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構築互聯網領域的人才池儲備機制。應制定政策營造終身學習的環境,通過互聯網人才池的分析精準描繪有關互聯網人才的技能領域、產業方向、工作屬地的畫像,才能有效化解供需不平衡對互聯網人才發展的阻礙。

表5 中美兩國互聯網人才供需情況(單位:萬人)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三、人才加速流動重塑全球格局

人才流動是搶佔互聯網人才高地的直接體現,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領域的熱點地區。研究發現,全球互聯網領域人才流動使得新型市場對原有格局產生了一定衝擊。表6為中美兩國互聯網人才流動情況。

表6 中美兩國互聯網人才流動情況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東西方互聯網人才交流頻繁。2016年,流入中國的互聯網人才主要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流入美國的互聯網人才主要來自印度、中國等國家。

中國將在國際人才市場上更有作為。雖然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經取消,但未來兩代內中國仍面臨巨大人口挑戰,而且隨著中國互聯網領域持續增長,人才需求缺口將持續加大。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中國企業應將把確立國際人才輸送管道作為第一要務。

新興互聯網市場國家的人員流動更為頻繁,互聯網基礎服務領域人才吸引力較大。美國、中國和印度互聯網人才分別每27個月、25個月和23個月更換一次工作,軟件和IT服務業成為中、美、印三國互聯網人才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行業,過去12個月中淨流入量分別增長了5%,12%和5%。

新興創業型互聯網公司與老牌互聯網公司展開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在中國,初創公司開出了更具吸引力的薪酬與BAT企業搶人。據智谷趨勢公開數據顯示,在1—3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中,滴滴、今日頭條、美團等公司的平均薪資比BAT高出21%;3—5年經驗的技術人員比BAT高18%。美國兩家獨角獸企業優步和愛彼迎極度重視人才競爭,逐步將谷歌、亞馬遜等老牌公司視為目標挖角公司。

互聯網領域研究熱點同樣是人才流動熱點。中美兩國互聯網領域的崗位變動率均高於整體行業,且越是熱點領域,如雲計算、軟件開發、自動駕駛等,人才的崗位變動率越高。熱點領域集聚了全世界頂尖人才、海量資金,形成了顛覆性創新、變革性力量。圖1為中美兩國互聯網領域崗位變更率。

《互聯網人才發展報告2017》系列二:中美領軍互聯網人才新高地

圖1 中美兩國互聯網領域崗位變更率

課題組組長:王春法

課題組副組長:陳銳

課題組成員:楊光、黃園淅、石磊、趙吝加、付震宇、王燕妮、馬茹、方園、熊嘉慧、李梅

本章執筆人:趙吝加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