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買車,真有必要嗎?是攀比、面子還是真需要?

yufengguanyun

我家是浙江一個農村裡,我們這裡每家每戶都有汽車,有些人家裡不止一輛。現在的車子真的很普遍了,而且農村人買汽車也越來越多的,都是國家的政策好,讓農民有錢了,有好路了,大家都買起了汽車。



農村都是為了面子和攀比買車嗎?不是這樣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需要車子。一般農村人買車有以下幾個原因。

1、現在的農民外出打工的居多,一家人在外面工作一年存個十幾萬塊錢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再加上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好,修起了水泥路,大家買輛汽車改善生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2、現在什麼都講究分期付款,車子也不例外。現在十幾萬的車子只需要花幾萬塊錢就能開回家,而且每個月還個2千3千的按揭對於現在農村人來說不是難事。

3、現在小孩結婚都必須要有車子了,沒有車子很難找到老婆,還有一部分車子是隨著女方嫁過來。這也是農村人主要買車子的一個原因。

4、當然還有一部分是為了面子和攀比後買汽車的。我們村裡有個人房子還是土房子,前幾天竟然開回一輛20幾萬的小汽車,後面才知道問別人借了好多錢,騙別人借錢是造房子的。誰知道他竟然去買了汽車,就是因為大家都有了汽車,他沒有汽車。而且他還要買好的。


宇航農業

謝謝悟空問答的分享,很高興回答關於農村話題的點點滴滴,希望我的回覆能夠大家的認同。

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買車,真有必要嗎?是攀比,面子還是真需要?這是一個很客觀存在的問題,對於其他地方因為不知道不能方便言論,就拿自己的村子裡面來給大家說到一下吧。

我所在魯西南的一個農村,村裡面基本上大多數都已經買車了,沒有買車的一部分是年齡大了,還是一部分是孩子馬上到結婚的年齡到時候一起買。按照目前的這個勢頭看不出五年基本上都會買車。買的車基本上都是以代步為主,從四萬到10萬多價位的居多,當然幾百萬的也有那是個別。

買車的用意絕非是為了攀比、面子,在農村有一輛車實用性更大。首先感謝國家的政策好,這幾年農村的生活水平條件越來越好,農民每年的收入都在穩步逐漸提高。正是因為農民手中有了閒錢,才會有買車的想法,這是最大的基礎。

農村的道路大都不是很好,交通沒有城市便利,有一輛車是很必須的。孩子家人難免有個頭疼發燒,白天還好說,尤其是冬天的晚上一旦有病需要看醫生,那種寒冷的感覺真的讓你回有一種馬上買車的衝動。


我的小車是一輛最簡單的2012版本的f3買了三年了,當時買車最大的原因就是下著很大雨,送孩子上學。到校門口的時候兒子說:爸爸有車的人真好,你看他們上學都不怕雨,當時已經瞬間淚奔了,對兒子說沒事咱也買個。兒子回答道爸爸咱不買,你幹活都太累了。只記得把兒子送走後,隨即問了一位懂車的朋友下午就把這倆白色的f3給開了回來。相信有很多朋友買車都是因為家裡人吧。

在就是現在農村結婚,買小車已經成了一種標配。買不了好的就買個一般的在不行就分期,在農村只要兩口子腳踏實地的幹活,養活一輛車真的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農村買車真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希望大家不要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買車這件事情。農村人怎麼了,農村人一樣買車。


今天可安好

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買車,真有必要嗎?是攀比、面子還是真需要?

我是來自農村的,感覺自己對這個問題應該更有發言權吧!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它是有機體自身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基本要求。

從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需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個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而立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它是有機體外部生活條件的客觀需求在頭腦中的反映

我認為現在在農村很多人買車都是出於外部生活條件的客觀需求,並不是真正的需求,有點強迫的意思。

就比如說我們村上的XX在外打工很多年,雖然還是不怎麼富裕,但過年回家看到村裡有很多人買了車,礙於所謂的攀比心理、面子問題,怕被別人瞧不起就要去買車。買了車除了偶爾有事開開,大多數時間就放在那裡成了擺飾品,你認為這裡對車是真的需求嗎?


再比如說現在農村小夥相親問題。現在大多數地方就有這麼一條必須有車有房,房可以自己建的也可以買的,但車是必須買的!這裡對於男方家庭就不是因為自身需要買車,而是因為滿足相親的條件而不得不“需要”買車,這裡就有點強迫的意思了!你感覺,大多數時間都在地裡農忙幹活的農村人,車真的有必要嗎?

另一個就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它是有機體

自身條件的主觀需求在頭腦中的反映

當然,不可否定,隨著農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人們工作範圍的增大,一部分人是真的“需要”車來滿足生活需求!


就比如我小時的發小,他上了大學,學的師專類的,畢業後,就分配到我們市裡高中教學。剛開始,他每天乘坐公交來往於學校與家裡。當然,在學校有教師的宿舍,但感覺宿舍生活不怎麼方便,就選擇了每天回家。去年,在村裡結婚了,手裡也有點積蓄,就買了輛車來滿足工作的需要,這裡就是自身主觀的需求了。我真的需要用車,所以我才會去買!



那在農村到底需不需要買車呢?我認為,不應該不切實際的盲目跟風,首先應充分了解自己的經濟能力與是否真的需要車?如果自己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也確實有需要來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買車是必要的;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面子所謂的虛榮心,也沒有真實的需求,在經濟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不要買車比較明智!


小應說事

條件好了買個車,也是理所應當的。

家家買車,有必要!

攀比的成份也有,面子也重要,關鍵還是真需要!

一、農村買車的必要性:

1,出門自由,交通方便,不用等車。

2,物資採購,收穫季節,需要車。

3,孩子在城裡上學,接孩子上下學需要車。

4,老人進城看個病,有時搶救很危急需要車。

5,過年過節走個親戚需要車。

6,年輕人在城裡上班下班也的確需要車。

7,全家一起出門旅遊需要車。

8,農村做個小生意需要車。



二、攀比是進步的表現。

1,經濟好了,你有我也要有。

2,創造財富的本身就是用來消費的。

3,買車激起了全家努力賺錢的積極性。



三、面子也是農村人活著的一種追求。

1,活著就是要爭口氣,大家有車,我也買。

2,能力雖有大小,但也不甘示弱,別人買寶馬,我買宏光S。


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就是用來享受的,幸福感的過程就是創造財富~消費~再創造財富……無限循環!


千島湖FIRST哥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雖然現在生活好的,在城市買了房生了根,但是還是農村人的性子。


我記得老家的第一條柏油馬路是在我上小學時修的,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政府出錢,包給施工隊,而是需要家家戶戶自己自己拉土墊道,反正千辛萬苦終於修好了我們村子的第一條馬路,從此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那時候出門走親戚都是自行車,上地幹活都是牛車,反之現在,很少再看到了。為什麼呢?大家都能感受的到祖國的昌盛,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越來越好,隨之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買臺車也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農村,買車的必要就更大了。為什麼呢?首先,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資金向農村傾斜,老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所以道路現在是村村相同了,其次,農村人的嫁娶都是隔壁幾個村子的,以至於親戚越來越多,幾乎村村都有,逢年過節,都是要互相走動的,所以有一臺車是多麼的必要。


老想起我的世界

農村人其實更愛攀比,更愛面子,雖然我不知道面子到底值多少錢,但總有那麼一部分人,見別人有,自己也要有,而且還得比別人好



我就是地地道道農民家庭出身,不是說看不起自己的身世,而是農村裡有些惡習真的需要改正,因為這些惡習的存在,讓太多的年輕人揹負起了不該揹負的債務

農村裡,生活圈子只有那麼大,閒時又喜歡一起擺龍門陣,擺什麼呢!擺誰誰誰又買房了,誰誰誰又買車了,誰誰誰又升官了,各種別人的家事成為了閒時的談資

看見別人家裡都買了車,自己也不能落後,哪怕是長期在外地上班,過年也得買一臺車回來充胖子,車輛買來之後,考慮到油費及保養費,大部分時間都是閒著不開,放在那裡自然貶值,虧的還是自己,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有何意義了



日子是自己過的,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比個高低,買了車就一定是好現象嗎?多少人為了充面子貸款去買車,就為了過年那句,某某某好厲害啊!都買車了,雖然是得到了別人的誇獎,可是別人會給你還貸款嗎?車子只是炫耀嗎?我覺得車子更多的是代步


我個人認為,車子有多餘的錢就買,畢竟車輛是消耗品,沒有任何保值空間,如果買了車不使用,這沒有任何意義,做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注重面子,面子厚了,裡子薄了,吃虧的還是自己


Me光榮

這個應該看具體的地方,我的老家在豫南農村,現在也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車。我個人認為很多年輕人買車,是為了面子和攀比。

另外這裡邊還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購買新車當彩禮。



我老家所在的地方沒有工礦企業,當地的農民純粹靠種地為生。留在家裡面的老人基本上都是種十幾畝地,每年淨收入在一兩萬左右,加上日常開銷,一年到頭基本掙什麼錢(外出打工的要好很多,每年的純收入應該在5萬元左右)。



這些收入和農村娶媳婦的彩禮比起來,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那裡結婚,彩禮錢在10到20萬。最低的標準鎮上有一套房(這個需要25萬左右)。



要求比較高的女孩子,那就是男方必須在縣裡邊或者市裡邊有房(當然可以付首付,需要30萬左右)。

另外就是新車,這也是標配(10萬左右)。

再加上置辦婚宴等其他花費,算下來娶一個媳婦基本上需要55萬以上。

幾乎每一家娶媳婦,都需要找親戚朋友借款。



購買了新車以後有什麼用?對於我們這裡的農村人來說用處真不大。

首先鎮上沒有廠礦企業,年輕人基本都到南方沿海打工。



留在家裡的老年人歲數基本都在50歲以上,很少有人會開汽車。年輕人外出打工,由於受到工廠環境限制,再加上距離南方太遠,所以新車基本買回來以後都在家閒著,很少有人開到南方去。



只有等打工回來過年後,還帶上一家人,出門走親戚。

一輛車子只有過年才會用幾天。過完年把車子扔在家裡,年輕人繼續外出打工。

如果說上面一種還可以理解的話,後邊一種純粹給別人買的車。



我們門上有一個哥哥,30多歲了,喜歡打牌,輸了不少錢。他看村裡幾乎家家都有車,也付了一個首付,貸款買的車。

買完車不到一個星期,就去南方打工。為了磨合新車,把車子丟給小舅子開,一開就是大半年。

去年過年,他把車子從小舅子家開回來,然後和媳婦大吵了一頓。

原因簡單,是車子鬧的。



他小舅子開別人的車,根本不知道珍惜。車裡邊的坐墊被小孩子用小刀劃過,有幾個大口子。車後邊的殼子變形掉漆,據說是在牆上蹭的。

自己買的新車沒開幾天,讓別人搞成這樣的樣子,你說氣不氣?

最後說一句,有車的確很方便。但是對於我們這裡很多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南陽最帥小農民

農村幾乎家家都有車,是攀比還是真需要,這個有很多因素。石頭,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在農村攀比和麵子是有一部分的。很多農村家庭,他們買車有大部分時間是停在家裡。這個就是因為攀比,面子的問題。都看鄰居已經買車,畢竟車對於現在來說屬於一個消耗品,屬於一個充面子的物品。都會跟風購買。



第二,必須買車。現在的農村,尤其小夥結婚買車和買房子是同等。如果沒車沒房子,也很難娶到媳婦。這個確實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這麼這樣。所以很多家庭也是咬緊牙關,不惜代價去買車買房。


第三,交通方便。農村也有有錢人,他們買車只是為了出門便利。沒有什麼真正的需要,只是只求出門便利一些,畢竟條件好了,所帶來了很多的物質上享受。

第四,真正需要買車。在農村一些大的種植戶,養殖戶他們是必須買車。大型的種植戶和養殖戶,他們每天幾乎都不會在家裡,都會在考察項目,考察市場。還有一些做小生意的人,他們這些人是必須買車的。


在農村來說,攀比面子會比城市重一些。或許是城市的人,比如做鄰居,住在一個一棟樓裡,都不一定那麼熟悉。而在農村生活了這麼多年,鄰里鄰居都相對很熟悉,都會跟風與攀比。石頭認為在農村買車攀比與面子還是多一些。石頭個人觀點,如果哪有不對,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與支持。


石頭說鄉村

這個也要分地方。

比如說東北農村,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政策非常好,農民收入也上來了,我家黑龍江那前幾年大家都不願意種地,因為種地地稅很高,還有播種、除草、施肥、收割的人工費,一年到頭剩不下幾個錢,現在國家對種植大豆等有補助,最高每畝150元都,經濟效益有了,收入高了,去年回家,住平房的小夥伴買了樓房(農場便宜,八十平米十萬左右),竟然買了福特羅密歐,我的最愛啊,二百多畝水稻地年純掙七八萬元。

現在的車很便宜,國產車幾萬塊就能買到,質量性能完全夠用,二手合資車兩三萬也能買到,更何況還能分期付款。

所以說農村家家戶戶買車,大部分是需求,畢竟交通不便,有車了為家人提高生活質量,小部分人可能有攀比心理,你買我也買,要不被人歧視。

聚焦北大荒,謝謝大家,請關注。


聚焦北大荒

這問題問的是不是有點低看農村人的意思。很多事情都是討論農村怎麼怎麼樣?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很多農村的不良風氣都是從城市刮過來的。

在我看來,城市家庭才是最不需要買車的。畢竟城市中的交通條件要優越太多。不斷增長的汽車保有量只是徒增城市交通方面的壓力,以及佔據本就密度過大的公共面積。



首先,農村買車是真有必要。一來節省時間,二來出行方便。

農村人買車基本都是在城市和農村都有家,或者工作需要才會有買車的需求。

我現在寄居在城市,老爸老媽還有好多親戚還一直在農村,這樣的情況就決定了很多時候都要在城市農村來回跑,只能說我們老家的公共汽車每隔兩個小時才有一班,萬一有什麼突發事件,太耽誤事。

做子女的,有時間開車拉著常在農村居住的父母出去逛逛,也是盡孝的一種方式。

以前的農村人們僅僅乞求溫飽,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經濟水平的好轉,人們的喜好跟追求逐步像城市化靠攏,顯得越來越時髦,越來越花式。

在很多時候,人都存有一種攀比的心理,而且感覺是遺傳素質裡面就帶有的基因。

比如小孩子,見到別人有的玩具,他沒有就會哭鬧。到了大人這裡,雖然不至於哭鬧,但看到別人有而自己無的東西,心裡也會有點酸味,與其說是買了一輛車,不如說是買了一口氣。

買車,也可以是證明自己過的不比別人差的表現方式。這樣想,其實也無可厚非。

在我們這邊青年男女結婚,現在流行的是訂婚當天男方給女方彩禮錢,結婚時女方陪嫁一輛小汽車的。

最後,農村買車的現象,平常心看待就好。國民在市場中有消費,國家的經濟水平才顯得更活躍。畢竟錢這東西,只有流通起來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從這一點說,農村普遍買車,這是好事情。

更何況最重要的一點,操勞了一輩子的農民也該享享福了。城裡人都能開,農村人為什麼就不能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