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现在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吗?

DiamondIX

我国目前的粮食现状是总量基本满足,但是存在结构性失衡。如果从总体来看的话,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是可以满足我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的,但是如果分品种,分级别来看的话,我国在部分粮食供应上还是有着失衡,品种上的失衡例如大豆短缺以及玉米过量等,级别上的具体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过剩,但是高端产品不足。

就我国自身的粮食生产情况来说,自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出台“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也通过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的粮食产量也实现了从2004年到2016年间的“十三连增”,因此,我国自身的粮食供应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基本目标。从进口情况来看,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三大口粮进口量都十分小,足以证明我国在口粮方面已经实现了绝对安全,谷物在总量基本可以实现自给,但是大豆还是存在巨大缺口的。


韩一军

中国的粮食目前并不能够实现自产自足,特别是在油脂油料上严重依赖进口,但是在谷物主粮方面可以完全实现自给率95%以上。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饭碗完全由国人自己来掌握,但是咱们的油瓶子却受到外国的操控,而且一时半会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善,这是很尴尬的!

怪象: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粮食进口还是世界第一!

我国目前的粮食产量比较稳定,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已经多年,这一点是值得每一个粮食人骄傲的,如果没有大家的辛勤付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可能像现在一样令人放心。

但是回头一看,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同样是世界第一,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在1.18亿吨左右,同样是世界第一。

那么为什么我国明明已经是粮食产量第一大国,同时还要进口上亿吨的粮食呢?这还要从我国的大豆市场需求来说其。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接近一亿吨!

我国之所以粮食进口量世界第一,大豆可谓是“居功至伟”。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达到了9600万吨,几乎是大豆世界贸易总量的70%,可以说中国买光了全世界的大豆,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大豆生产国都在为中国种植大豆,像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大豆种植大国,农民的增收都得是仰仗中国的大豆采购商,因为中国对于大豆的市场需求真的是太旺盛了!2017年,这个数值在1.1亿吨以上!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为我国大豆消费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进口大豆为主,真正属于国产大豆的市场很小。进口大豆出油率低,价格便宜,深受加工企业和餐饮从业者的欢迎,而压榨后的产物—豆粕又能为养殖业提供物美价廉的蛋白质来源,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肉类来源。

其实撇开每年进口上亿吨的大豆不谈,我国每年的粮食进口不过一千多万吨,完全能够接受。

但是,中国人要想维持目前这样高水准的生活,确实离不开近一亿吨的进口大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在我国大豆和主粮的种植面积的选择上,也同样适用。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5.10


粮油市场报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很关心,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了大豆、小麦等进口的情况下,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那么,就题主的问题来看,要分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粮食总量上来看,受大豆需要大量进口影响,产需存在缺口,但谷物总产量是可以满足消费量的;另一个是品种结构上存在着矛盾,或叫供需失衡。

一、我国粮食产需年度间存在缺口,但谷物产需关系是平衡有余的。

中国的粮食和国际通用的分类不同。国际上是分为谷物和油脂油料两个大类,谷物包括小麦玉米大米高粱大麦等等,油脂油料则包括大豆油菜籽花生等等。而我国粮食的类别,因为历史原因,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既包括谷类,又包括豆类,还包括薯类。其中最明显的是将大豆包括在了粮食范围。

从近十几年来的情况看,国内粮食生产稳步增加,不管大家认不认可统计局公布的粮食十三连丰、十四连丰这些数据,但从实际的情况看,随着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粮食总产量已经坐稳了6亿吨以上,其中2017年的总产量是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

而从国内粮食总的需求来看,随着人口增加,口粮消费在刚性增长,再加上饲料用量、工业用粮也在增长,国内粮食总消费量也是逐年提高,但幅度上,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增速在放缓。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预测,2017年国内粮食总消费量70640万吨(14128亿斤)。

对比产量和消费量,是存在8850万吨(1770亿斤)的缺口的,而这个缺口主要表现在大豆品种上

但如果对比谷物的产量和消费量,则明显表现出了产大于需的特征,也意味着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是能够做到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谷物总产量为谷物产量56455万吨(11291亿斤),其中主要包括小麦12977.4万吨、稻谷20856万吨、玉米21589.1万吨,其他谷物约1032.5万吨。以小麦、玉米、稻谷三大品种的产需总量分析,2017年三大主粮品种(也是主要谷物品种)总产量55422.5万吨,而总的消费量约5.3-5.5亿吨,年度间是存在产需结余的

二、不同粮食品种的产需关系不同,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失衡格局。

四大主粮之中,小麦、稻谷总体产大于需,玉米产需开始出现缺口,大豆则大量依赖进口。

根据行业机构供需平衡表的预测,本年度小麦产需盈余1360万吨。在经历了一拨小麦饲用替代玉米之后,随着玉米价格的下跌,小麦饲用的成本增大,饲用量明显下降,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了制粉消费。

稻谷品种由于主要的消费途径就是口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粮的绝对摄入量在下降,人口增加带来的消费刚性增长速度在放缓。预计2017年度稻谷的产需盈余在1060万吨,较去年下降了720万吨左右,主要原因是2017年稻谷减产所致。

玉米随着这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播种面积下降带动产量减幅较大,而消费需求随着深加工行业的扩张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国内玉米产需从2017年开始出现缺口,预计本年度的产需缺口为3100万吨,这也为去库存提供了条件。

我国大豆这20年来,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对外的依存度也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大豆消费对进口大豆的依存保持在85%以上。本年度的消费量预计是11120万吨,而国产大豆产量只有不到1500万吨,需要大量进口,而且这一格局还将长期保持。

三、自给自足还体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和现阶段以普通品种为多数的粮食供应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们对于优质专用食品的消费不断增长,包括优质大米、优质专用小麦等的消费需求持续被看好。优质稻谷国内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产区加强了对优质稻的种植力度,而且相对于中国长期进口的高端大米——泰国长粒香米来说,国产的大米已经有很多是可以替代甚至超过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国进口小麦每年大约200-300万吨,进口到国内也主要是品种调剂的作用,对市场影响有限,但从加工企业生产来说,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品质稳定性、产量稳定增长等方面还有待发展。


粮小咖

作为三农媒体从业者,我就不绕弯子了,以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情况来看,我国粮食并不可以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我国目前的粮食自给率大概在百分之85左右。

分种类来看,小麦,稻谷和玉米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毫无压力,但大豆却要严重依赖进口。

具体数据来看,以2017年为例,我国粮食总产量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的水平,具体数据为6.1亿吨左右,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达到了1.1亿吨,同样是世界第一。


说句浅显点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国每消费一百斤粮食,其中有八十五斤左右是国产,有十五斤左右必须要依赖于进口。

有些人估计要纳闷了,为什么世界粮食产量第一是我们,世界粮食进口第一还是我们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我国的粮食供需关系目前所处的尴尬情况了,那就是结构性失衡,简单理解就是有的品种产量太多了,造成了堆积,比如前些年的玉米,每年产量那么多却无法消化。而有的品种产量缺口则特别大,而且一时半会没办法得到根治,比如说大豆。

这么说吧,我国每年进口粮食中,绝大多数都是油脂油料,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说我国的油脂油料严重依赖于进口都不为过,这也是为何不久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为何会以直接延伸到大豆领域,因为大豆是我国进口量和总额最大的农产品,去年进口量达到了9500万吨以上,占据了世界大豆贸易的半壁江山。

但是在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三大主粮领域,我国要想实现整体的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如果具体来看这三大主粮作物的生产情况的话就会发现,都可以完全依靠国产来实现自足,但是每个品种出现的情况由不相同。

玉米前些年供需关系是明显的供大于求,经过这两年的改革,已经变成了供需基本平衡。

小麦的供需关系这些年一直保持稳定,但形势依旧严峻。

稻谷的供需关系日益紧张,将是下一步改革重点。


我国每年进口的玉米,小麦和稻谷产量总和不及国产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个是世贸组织的规定,但整体来看完全依靠国产没问题。

但是,国产大豆难担大任,进口大豆总量高企不下的状况近期不会得到根治。


钟情三农

希望今后也能多提多讨论民生国际的问题,少谈风花雪月!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就不具体拿数字举例了。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吃的很多东西都是转基因食品。好像忽然一夜之间冒出来那么多,蔬菜、水果、以及农副产品,看起来质量好、价格也合适。反观我们经常看报道,某某地区农产品滞销!农民们欲哭无泪,可消费者这边还抱怨,一会“豆”你玩!一会“蒜”你狠!

这就让我们糊涂了!为什么一方面地里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我们买的农产品价格接连上涨!还有不断涌进来的进口农产品!其实问题出在哪呢!我们就要从农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种什么才能挣钱。农民掌握有限的土地,还要投资化肥、泡沫塑料、农药、水费,还要搭上人工除草、收割、储存等繁琐的大量前期工作!这是是投入成本,如果想要收益必然选择经济作物。种粮食没有补贴的话,别说挣钱、能持平就好了。

第二,进口粮食的冲击!粮食种子农民是无法自己培育的。而进口粮食都是大型跨国公司类似产业化生产的,成本低、且有一系列的生产运输、销售系统。我国的小农民怎能与之抗衡!

第三,政策倾向。就拿日韩两国来说,他们电视中吃几颗水果、或者几片肉就幸福的不得了。有些夸张但也是事实,因为他们限制进口农产品、保护国内农民利益,加之国土狭小。所以价格高昂,但他们是适当进口,而不是依赖!

除了以上几条,传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供应城市的遗留。导致我们对农业的不重视,到目前来看农耕地、以及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都是重大隐患!盲目的发展房地产,还要靠国家帮忙去库存,更是雪上加霜。

也许有人会说,推广城镇化是好事!但还有一个问题,城镇化不是把农民的农耕地征调,交给某个大型企业就完成的。农民靠地吃饭、工人靠工作吃饭,冒然的迁农民进城,集中农耕地、想法好,但操作难度比发卫星还大!原因很简单,农民基数太过庞大,处理不好是要动摇国本的。

所以,照目前形势来看只能进口补充粮食不足,这个现实又尴尬的问题了!


zhaozilong3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依照中国现有粮食生产状况来说,实现自给自足也没问题。毕竟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并且每年粮食还有不少结余可用于工业加工用途。但是我国粮食种类不均衡,如果我国人民要吃的好那就不得不进口了,比如说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百分之八十,我国完全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准确的说是实现部分自给自足。

在这里咱们可以看一下去年海关的数据,统计来看全年进口粮食达到1.3亿吨,较去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增加了1100万吨,可以说增加量基本上都被大豆所占据,而像我国的其他粮食来说进口量是非常小的,总共才3500万吨。而像小麦水稻进口量不过各400多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进口的同时也在出口,2017年全年出口粮食280多万吨。即便是我国大量进口的大豆也出口11万吨。

从上面的数字也可以看出,进口的粮食主要是油料作物,口粮方面进口比例还是非常小的,稻米进口比例不足2.7%,小麦的进口量占3.3%,可以说水稻和小麦的自给率都在96%以上,口粮方面还是非常有保证的。如果说我国粮食的自给,也只是部分存在隐患,像今年国家已经在东北地区大力推广大豆种植,并且对于大豆补贴方面也提高到了每亩200元以上,在今后大豆对外依存度也会逐步降低。

以上就是科学兴农为您分享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兴农

如果现在的中国人生活水平和30年前一样,我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那时候的人吃的是什么。在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小时候吃的只是一饭一菜,菜里不要说是猪肉,就是猪油也不多。猪肉只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点。从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逐年增高。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人对肉禽蛋奶以及海产品需求量很大。因此养殖业所需要的饲料也特别多,而这些饲料全部指望本国所产的粮食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饲料中的豆粕,主要是依靠进口的大豆所压榨出来的。

2017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963.6万吨,大米进口532万吨,玉米进口720万吨,大豆进口9550万吨。如果没有这些进口的粮食和大豆,能吃上一口猪肉是很困难的。

有的人说国家玉米库存压力很大,为什么还要进口粮食。根据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2017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是5.3亿亩。玉米总产量在2.6亿吨左右。假如这9550万吨大豆不依靠进口,最少也得需要5亿亩耕地(大豆亩产按390斤算)。这样就把5亿亩的玉米地给占用了。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库存玉米只有1.8亿吨。而这点玉米还不够一年的养殖业所用。那么下一年怎么办?也就是说这5亿亩土地全种大豆,那么每年就要缺口2.6亿吨玉米。怎么算我国耕地面积最少还缺5亿亩左右。所以我国粮食自给自己是不够的。


山野5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是因为人多,粮食消耗的厉害才叫大国。但中国农业还是有能力养活十三亿中国人的。但是不是单单能养起十三亿这么简单,它牵渉到很多经济,生活,政策,政治因素,所以事情一考虑复杂,问题就不好办了。

所以,中国目前的粮食产量,质量,种收机械化和智能化成度还有待提高。这都须要国家重视,要分区域,分地质有计划来种植农作物,因为现在农业还形不成大的规模,粮食价格偏低,产量各方面都上不去,还提高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是把进口粮油看作是国家须求,中国粮农没有话语权。能够自给自足的事却变成了只有进口才能满足的事。

也许国外地多人少,一年的产粮够十年用的都没问题,所以出口很便宜。最终受伤的是中国农民,不过国家也在想办法,让农村人都进城,这是个一计多得的事。中国农业才有今天这种不上不下,不好不坏,没有大起色这种局面。


火起来才是硬道理

粮食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的根本,中国现在绝大部分粮食企业都已经解体,一个中等城市就只有那么为数不多几家国储库(个人认为,不一定对)。一旦发生领土纠纷、战争等像俄罗斯现在的特殊情况,中国13亿多人口,一二个月内国内粮食吃光,如果国外全面禁运,怎么办。中国和俄罗斯不能比,中国人口13亿,俄罗斯才2亿多吧?二国土地面积相似,而中国相对俄罗斯人均粮食产量多少,不做好紧急时准备,到时——-。


四平竹节

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包产到户提高农民的干劲,近些年农业科技发展迅猛,种子、化肥、机械等。另现在付食丰富,人的饭量自然下降,粮食储存能力提升等综合因素,吾国粮食是能自给自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