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楚霸王项羽不自杀而是过江东,他还能卷土重来和刘邦争夺天下吗?

问君何如初见

唐朝的杜牧写过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的李清照也写过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为这两首诗歌的广为流传,项羽过江东,能否卷土重来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不妨试想一下,项羽过江东,一路逃回老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和项羽划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面为汉,东面为楚。当时刘邦兵多粮广,项羽兵少食尽。刘邦想引兵西归,萧何建议,如果此时不趁机消灭项羽,是纵虎归山。刘邦听取萧何建议,召集诸侯韩信、彭越等人合兵一处,进击楚军。

项羽驻扎垓下,弹尽粮绝,兵折将亡,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惊,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兵败如山倒,项羽带领麾下壮士八百人连夜逃出重围,一路往南,汉将灌婴率五千人追击,项羽逃到淮水,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个人,还迷路了。向一个老农问路,也不知什么仇什么恨,这老农故意指错路,让项羽一行人走进一片沼泽地中,被困,汉军追到。

项羽引兵往东,到东城,环顾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跟着。身后追兵数千,项羽寻思此番是逃不掉了。对身边的人说:我起兵抗秦八年了,经历大小战役七十多次未尝一败才能够霸有天下。今天我被困于此,实在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今日只好决一死战,愿意和兄弟们最后一次冲锋陷阵,突出重围,斩将刈旗,让兄弟们知道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于是项羽大喝一声,抢入敌阵,所向披靡。一行人且战且走,到了乌江边上,乌江亭长接着。找来船只,让项羽迅速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人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称王。希望大王急渡江。现在只有我手里有船,汉军追到,无法渡江。

项王大笑说:天之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而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虽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又如何不内心有愧呢?

于是不过江东,自刎而亡。



项羽自刎江东,是一时冲动所致呢还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兵败将亡,项羽真的毫无机会可言了吗?项羽过江东,自然能够解一时的困厄,暂时苟且偷安,但他必然面临如下问题:

1.项羽能否重振兵马,挥军西北,与刘邦及天下诸侯争霸天下。

江东人口,乌江亭长说了,有数十万人。项羽当初起兵,率领八千江东子弟,那么项羽很可能最多从江东聚集1-2万江东子弟兵,而且都是未经战阵的新兵。项羽再搜集被汉军击败的楚国残兵,可以得到3-5万人,加起来不到七八万兵马。要在急切之中统率八万不成熟的军队和刘邦及众诸侯的数百万成熟军队交战,项羽毫无胜算。

2.面对汉军的穷追不舍,项羽能否找到立足之地,休整兵马,聚集粮草恢复元气。

即使项羽过江东,刘邦还是会穷追不舍。因为刘邦必须一鼓作气,彻底击败项羽。如果等到项羽有了喘息的机会,聚集残兵,号令天下,刘邦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再次战胜项羽。毕竟项羽是天下霸主,天下诸侯虽然背叛项羽,但是名不正言不顺。

项羽有三个地方可以立足,江东、旧楚国及其封地鲁国。项羽之所以惨败,是因为被彭越烧了粮草。如果项羽有一年时间休养生息,聚集粮草兵马,他有八成把握卷土重来。但是刘邦不会让他站稳脚跟,恢复元气。



3.即使项羽能够聚集粮草兵马,再次与刘邦决一雌雄,他能否改掉心高气傲、有勇无谋的坏毛病,运筹帷幄,再次做天下霸主。

刘邦击败项羽,因为得到了一群文臣武将的帮助。萧何、韩信、陈平、张良、彭越等人,都是齐心合力绞尽脑汁要置项羽于死地。然而项羽,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项羽固然是人中之龙,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是他一个人,怎么敌得过刘邦一群人?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不会用人,事必躬亲,因此左支右绌,疲于奔命。

因为怀疑谋士范增,导致范增气愤出走,病死路上,才是项羽从四十万兵马的西楚霸王到垓下的败军之将最大的原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还是那个骄傲的项羽,还是那个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项羽,所以项羽最终还是会失败。即使征服天下,项羽还是不能像刘邦那样做一个开万世基业的一代雄主。因为他只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不是驱策天下兵马的君王。

以上前两点,是项羽自刎乌江的重要原因。因为项羽自己也知道,他没机会卷土重来了。而不是因为对不起江东父老,所以无颜过江东。

后一点,才是项羽致败的真正原因,项羽到死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毫不起眼的刘邦能够打败他。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力能扛鼎,项羽致败,因为他太自以为是,太信赖自己的一身蛮力。就像他年轻时候看到秦始皇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也。项羽太骄傲了,他一生没有对任何人低下过头颅,所以他不可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卷土重来。




博书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真的发生,历史定当改变。项羽如果不选择自杀,有两种可能。

一是他吓破了胆,只想苟且偷生。

项羽如果在乌江没有自杀,那说明他的英雄气概被风吹散,不再是那个一根筋的项羽。人在沉重的打击之下,可能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土堆里。不想听不想看,能得一时的安乐就好。如果项羽自暴自弃,即使不死,也不可能卷土重来。

二是他学会了忍辱,东山再起亦有可能。

很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由于本身具有的贵族气息,遇到挫折,很难学会忍辱负重。比如说隋炀帝杨广,东征高丽失败,从此便一蹶不振。其实项羽身上,就缺了这一点。如果在乌江边,他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点。从此痛改前非。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跟着他干。到时楚汉相争,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总结一句话:当然以上只是猜测。历史既然选择了刘邦,那自然是天意。想必项羽过了江东,也难再翻风浪。


Fandy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大胆且有趣的假设,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假设~

在我看来,只要愿意渡江而东,留的有用之躯,像越王勾践学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访求贤臣隐士,整顿吏治,刷新政治,秣马厉兵以窥西北,一旦天下有所变动,便帅三军之众,誓师北伐,未尝没有一统九州的机会~

一:经验和能力需要时间的磨砺


也许有人会说,项羽太骄傲了,政治手段太稚嫩了。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必然难以改正天生的缺陷,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固然,项羽出身贵族,身上有个浓烈的贵族特质。虽然出身无法改变,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能使你不得不做出应有的改变。比如就帮吧,起兵以前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贪财好色,经常和一群狐朋狗友前呼后拥的四处游荡。此时,谁又知道他能够逐鹿天下,一统四海呢?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陈胜吴广的造反,无所事事的刘邦因为一时醉酒,私放戍卒,从此不得不踏上流亡落草的道路,如果不是六国后人纷纷起兵反秦,堂堂汉高祖可能就此止步于一介草寇了~可见社会的发展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跟刘邦想比,霸王项羽显得何等只能,他出身贵族,天生神力,才华盖世,仿佛命运之神最大的垂青者。再加上有一个能力出众叔叔一直为他保驾护航,可以说年轻的项羽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外面世界的残酷凶狠并不是他所熟知的。相比之下,刘邦的人生经历就显得异常的丰富而多彩。在和童年的卢绾完成学业之后,刘邦开始了他的游侠生涯。在名士张耳门下做起了食客。回家以后由于不事生产,经常去嫂子家和酒馆里蹭吃蹭喝,经常受人白眼,却能够无动于衷~此后又捐钱买了个泗水亭长的职务。整日里和衙门的朋友们厮混,并且还混得不赖试问,能够在中国式的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是个人能力又岂是能够小看的?能力,就我看来,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不停的社会实践训练出来的,项羽与刘邦相比,就个人智力而言是完全不在刘邦之下的,仅仅只是社会层面的历练远远不如刘邦而已。只要假以时日,项羽完全拥有能够与刘邦相媲美的能力,甚至有过之也不无可能。

二:年轻是项羽最大的资本

项羽和刘邦相比,他最大的优势不是能征善战,因为就战将而言,后期的刘邦拥有了不逊于项羽的韩信?他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年轻。


所谓,年轻就是资本。截止乌江自刎时,项羽是30岁,刘邦是54岁。如果这时刚刚遭遇人生巨大挫折的能够忍辱负重渡江而东的话,年富力强的项羽未尝没有机会卷土重来,我们知道统一后的汉帝国面临着各种困境,一心想要废长立幼的刘邦,骄悍善妒的吕太后,拥兵自重的韩信彭越,再加上年纪渐长的刘邦自己。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刚刚建立的大汉帝国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如果此时再加上潜伏江东静待时机的项羽,汉帝国到底还能再坚持多久呢?或许,为了制衡渡江的项羽,刘邦会留下韩信,但是谁又有谁能够制衡韩信呢?‘陛下善将将’终究不过只是个美好的论断,现场之上需要的终究是能够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勇士。一旦项羽过江,刘邦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老人来说,这种折磨他又能支撑多久?

三:江东本是项氏根据地


项羽是项氏家族的族长,这是自项梁去世之后就获得大家公认的。项氏一族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著名的项燕就是项羽的爷爷。这种显赫的家世和出身使项氏在楚地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在他垓下突围到达乌江的时候,前来接应的乌江亭长劝他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矣,’项羽闻言道:‘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江东父老对于项羽是很有认同感的,即使项羽失败了,他们依然会接受项羽。就如同接受一个在外遭遇了挫折的孩子一样,其次,项羽本人的嫡系部队也出自于江东一带,而他自杀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综上所述,我以为,如果项羽能够克制自己骄傲的自尊,屈己渡过江东,在江东父老的协助之下,未尝就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正如唐人杜牧所说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谢谢~


狐笔春秋

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秦帝国,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车辆的轴距,击匈奴,服百越,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中国版图的格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版图的历史伟人秦始皇,病逝于巡视的途中,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皇帝。

由于秦二世的昏庸无能,残暴无比,导致了身为屯长的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已经灭亡了的六国贵族也开始了复国运动,最后,秦二世被逼自杀,秦三世子婴继位。

身为楚国将领項燕之后的项羽,以及亭长出身的刘邦领导着各自的起义军,都聚集在他们拥立的楚怀王的左右,跟秦朝军开战,开始了恢复楚国的运动。

在楚怀王的见证下,项羽跟刘邦约定,两路大军,谁先攻入秦朝的首都,谁就有资格称王。

虽然,刘邦自身能力有限,但是,由于他的为人诚恳,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虚怀若谷,使得许许多多的各类人才争相归附,使得刘邦的势力大增,秦国的地方势力纷纷投降,几乎兵不血刃,就进入了咸阳。

而文武全才的项羽,由于嫉贤妒能,导致了各类人才纷纷离去,而且,项羽就知道武力杀伐,不懂的收买人心,最后,迟于刘邦进入了咸阳。

于是,刘邦就被楚怀王封为汉王,项羽不服,就逼迫楚怀王也封他为王,楚怀王不同意,于是,项羽就杀掉了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

由于刘邦领导的军政集团,人才济济,各项措施都相当的得力,使得刘邦深得人心,反观项羽就知道诉诸武力,很快就失去了民心。

在刘邦,项羽最后对决的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败退到了乌江江边,如果他逃回江东,就会给江东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毕竟大势已去,刘邦统一天下,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所以,为了保护江东父老,项羽才在乌江边自杀身亡,悲壮的死去,而刘邦也是英雄惜英雄,就没有血洗江东,成就了项羽的一世英名。


沈阳杨艺

答案是不能!

大家要注意,但凡是能得到天下的人物,大多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而项羽得天下实在是太顺利了。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项羽能得到天下霸主这个称号,只是由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一场巨鹿之战。由这次战斗,项羽暂时降伏了六国的旧贵族,以及投降的秦国人。

然而,还是那句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有天下太巧,最终失天下也太速。

大家翻开史记就可以发现:项羽创业初期得到权力太容易了。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注意看最关键的一句话: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也就是说项羽出身就给他铺平了路,然而一路走来太过平坦的话,一旦受挫,就难以起复。

与之对比,看看历史上得到天下的那些人物,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吧。

比如说项羽的老对手刘邦。刘邦最惨的时候连自己老爹都被项羽绑了,项羽说刘邦你投降,不投降老子把你老子炖汤喝!刘邦却来一句:那你可别忘了分我碗汤喝。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当初唐王朝刚刚建立,秦王李世民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惨败于薛举。带出去的士兵死伤十分之六,如果不是薛举恰好病死,可能唐王朝就不复存在了。

秦王御之,次高墌,度举粮少,利速斗,坚壁老其兵。会王疾,卧屯不出,而举数挑战。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恃众不设备,举兵掩其后,遂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王还京师,举拔高墌,仁杲进逼宁州。郝瑗谋曰:"今唐新破,将卒禽俘,人心摇矣,可乘胜直趋长安。"举然之。方行而病,召巫占视,言唐兵为崇,举恶之,未几死。仁杲代立,伪谥举武皇帝,未葬而仁杲灭。

还有铁木真,一代天骄,大家不要只看贼吃肉,要看看贼挨打的时候。

及烈祖崩,帝方幼冲,部众多归泰赤乌。近侍有脱端火兒真者,亦将叛,帝自泣留之。脱端曰:“深池已干矣,坚石已碎矣,留复何为!”竟帅众驰去。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将兵,躬自追叛者,驱其太半而还。时帝麾下搠只别居萨里河。

看铁木真的本纪,那真是惨不忍睹,除了背叛还是背叛,铁木真少时的记录那真是一个跟头连着一个跟头。

而上面举的这三个例子,这三个帝王,都是在挫折与困难中挣扎出来的。反观项羽,那就实在是不咋样了。说真的,拿项羽与本朝太祖相比如何?

本朝太祖最惨的时候,自己一手拉起来的队伍被留学毛熊回来的人给抢走了,各种瞎指挥下,几乎把血流干了。自己的辛辛苦苦在江西带出来的八万人,走到陕西,还剩七千出头。可那又怎样?

还不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所以,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没有刘邦那股死不服输的劲头,他赢不到天下。


王斌兔斯基

不可能的,项羽大势已去,失去民心。空有一身武艺,毫无智谋,一介武夫而已。刚愎自用,独断转权注定他只是一个霸王而非一个王者。在民心收买方面,刘邦草寇出生,自然知道百姓需要要什么 怎样获取百姓的人心,平时也在意在百姓心中的声望。项羽则恰恰相反,贵族出身,目中无人,以为天下是靠武力,兵力夺取。就算他成功也是下一任秦王,况且他不可能成功。在人才方面,不要我说大家也知道,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将士大多来自项羽旧部。在人才聚集和人才使用方面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在军事实力方面,垓下之围,实力已经耗尽,众多江东儿郎,只剩项羽一人。阵亡原因也因项羽的决策,四面楚歌时还在自娱自乐。就算回江东,百姓也不一定接待他,自己的子嗣和一个失败的君主,在江东百姓心中孰轻孰重,虽有仁人志士,认为君主重要但毕竟是少数,多数百姓心中还是在乎自己的儿女。所以项羽的选择是正确的,与其在羞愤中苟活还不如成就一世英名,自刎而死。况且项羽不是一个肯忍辱负重的人,从他性格就知道,这样的结局也符合他的本性。


灵魂语录

假设项羽过了江以后,刘邦肯定会穷追不舍,项羽继续疲于奔命,卷土重来不存在的。当年八千子弟兵横扫秦军是在什么环境下?暴秦统治民不聊生,这是民心所向。垓下之战败走乌江时,已是军心民心尽失,江东子弟都逃回去了,还会再跟着一穷二白的他干吗?项羽统治时期和暴秦差距不大,远不如汉王经营的好,萧何乃一代名相,钻研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了群众基础,霸王项羽再无斗志。


勇者奇缘

卷土重来需要实力和勇气,项羽都缺少!

项羽已经心灰意冷,八千儿郎已经灰飞烟灭,如果东山再起,会造成更多的杀戳,项羽不想自己的原因,造成更多人的死亡,他已经不是巨鹿之战九战九捷的的项羽了,经过垓下一役,四面楚歌,军心已失,无力回天,再苦苦挣扎,只能徒增伤害,项羽必竟是贵族,觉得自己身死,才能对得起八千子弟,如果再执着下去,对不起父母乡亲。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刎乌江是英雄所为,宁可自杀,不想苟且偷生。所以历来为人们怀念,英雄落幕,美人迟暮,虽悲状,但决不失英雄所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