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不保心,木不保寸”你如何看待?

花开陇上

农村的老人一直是我们农村文化的传递者,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免不了常常听到很多的俗语老话,虽然起先不怎么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发现,这些俗语老话中蕴含的道理真的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和思考,能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影响!我们今天就来说一句,以前经常听老人说的俗语“人不保心,木不保寸”,看看是什么意思!

“人不保心,木不保寸”: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人不要光从表面看,虽然外表看起来毫无恶意,但是我们无法揣测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一棵树尽管枝繁叶茂,但也不能保证它每一寸木头都是好木材。

老一辈人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人心难测,毕竟“人心隔肚皮”,与人相处时不能一味的相信自己的眼光,也要深度理解别人的内心。世事难料,人心复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私心,我们见到过不少表面朴实憨厚却背后插刀的人也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这句话还有很多都对我们有着警示作用的俗语,比如“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俗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教人道理,耐人寻味。“人不保心,木不保寸”,简单八个字道出了交人的道理。

它的本来意思是:

人心不可测度,都有私心,谁都不能保证人心不变,永远对你好不出卖不欺骗;树木在不断生长,但单凭一时也无法断定寸寸都是好木材。这个俗语就是告诉我们人心多变,尤其是对农村人来说,朴实善良,容易上当受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张有驰,自己把握好分寸。

家住农村的舅舅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他曾经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平时在一起吃吃喝喝,两家大人孩子也都认识,经常往一起凑,平时你帮我个小忙,我借给你点小钱也是常有的事。可是直到表弟毕业找工作,这种看似和谐的关系终于被打破了。是舅舅的朋友主动找到舅舅,说表弟眼看要毕业了,本来就是农村人,如果又找不到个像样的工作,将来找对象都困难,他表示自己有关系,只要舅舅家肯出钱,他就去帮忙跑跑。本来老实巴交的舅舅也没指望表弟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工作,这样听朋友一说,心反而活了。于是到处借钱凑足了十万,想都没想就交到了这位昔日“最铁”的哥们儿手中,结果就是漫长的等待,几个月过去了,工作的事没动静,半年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说法。这时舅舅感觉到自己可能上当了,被所谓的好朋友骗了个精光,去找人要钱,人家就说钱已经都用来打点关系了,要不回来了,至于工作,给的说法是表弟学历低不符合单位用人标准。


农村人本就善良朴实,没有什么心眼,总以为以心交,就可以换回真心,可事实是“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老俗语道出的都是真谛,大家细细品味吧。


小十六123

农村的谚语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说白了就是说人心不可测呀。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难测,有时不得不提防着点,多个心眼,不轻信于人,你肯定要问我了,为什么人心不可测呀?

一,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有江湖。人出生下来就和这个社会离不开了。教育社会上的人和事情,打交道有交往。

二,人的欲望。人性是贪婪和自私的。小时候人总是善良的。那时候不应该了解社会。等人长大了。在做事情的时候,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或者在别的方面。一旦存在利益关系。那所有人肯定是想到是自己。然后再想到的是别人。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经常被歌颂的那个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就这么简单,人性是自私的,所有人都为自己考虑,有的人却又能为别人考虑。所以它就变得高尚了。

三,环境的熏染。有的人是善良的,聪明的他和周围人相处是和谐的,也是大方的。但是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情都是。自私的行为都是阴谋,都是玩套路。自己被套路吃了会上过的当。害怕了,所以现在知道怎么玩了。

总之一句话吧!所谓的人心不可测,一方面是因为人性是自私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大家都在玩套路,被这个社会所熏染了。自己被迫的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和社会的这个大染缸融合了。

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尽量机灵一点,不要被套路了。不要被别人利用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骑着蚂蚁逛街的帅哥

老一辈的农村人总结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让人听起来很有道理。至今有许多俗语还一直在农村地区流传着。比如说“人不保心,木不保寸”,听起来像顺口溜似的,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里面,我向大家解释一下。

人不保心,说的是人不能保证它没有私心,没有贪欲;木不保寸,说的是树木也不能保证它的每一寸都是好木头,没有空心。这两句话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人和树木是一样的,从外边上看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纯洁的,就像树木一样有时候你看到它高大挺拔,其实它的内心已经空心了。就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某些人,表面上看朋友关系还不错,平时吃喝不分,到了关键时刻却在背后插刀,形容人心难测。



当今的社会,人心难测,身在农村的村民,天生纯朴善良却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平时要多加小心。还有句话说人心隔肚皮也是这个意思,事事都不能完完全全的相信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不能保证身边的能够对你一片真心,没有欺骗,虽然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感到不是很舒服,但是话糙理不糙,说的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好多人都是被身边的亲朋好友给坑骗的。很多的人进去传销组织,都是被自己的好朋友亲戚拉进去的,因为他们特别容易相信别人最终导致自己上当受骗。不管怎么样,农村有句话多留一个心眼总是好的,不能事事都相信别人,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帮到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交流,我会持续解答农村的相关问题,请大家多多关注!


农村巷

这是一个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谚语,小时候奶奶还用这个词语教育过我。

人不保心,木不保寸大概的意思就是指做人要坦诚和诚信,不害人。

人不保心指的是我们在与人接触,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应该毫无保留,不应该留什么小心眼。农村人大多纯朴诚信,简单直接,不喜欢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生活在农村,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被朝天,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诚信待人是很正常的,虚伪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木不保寸。生活在农村的朋友知道,农村做饭取暖都需要上山伐木。人们在砍伐树木的时候应该从树根的最底部紧贴大地的地方开始,不应该留一寸的木桩,因为一寸的木桩在晚上或者不留神的时候很容易把人绊倒。这样的锯木方法不地道,简直是在害人,是质朴的农村人厌恶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农民小帮手

农村的俗语谚语是人们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

“人不保心 木不保寸”,这句俗语意思就是说,人心保不准是什么样,木头保不准一寸以外会怎么样。它和“人心隔肚皮”,以及“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意思是一样的,讲的是日常为人处事,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堤防被人暗算了。所以也就有了“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禍从口出”等等的警示俗语。

当然人与人之间也不光是堤防戒备,也有与人为善的俗语,如“后退一步天地宽”,以及“心底无私天地宽”,还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认识到多年流传下来的俗语,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我们要吸取其精华,丢弃其糟粕。当前我们应该保持善良之心,要有“吃亏是福”的精神,为人处事要积极努力做到与人为善,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卫农老头

“人不保心,木不保村”是一句常用的农村谚语。基本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保证他始终都不变心,就像一棵树不能保证寸寸都有用,都是好木材。

这种谚语的形成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农村乡民在长期的人事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在人际交往中人心的不可捉摸。

与这句谚语相类似还有“画龙画骨难画虎,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都是在说人心的难测和不可捉摸。

另外,“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这个谚语也比较常用,经常会在一些书籍尤其是小说中见到。就我见到过的,留有深刻印象的书有《英雄大八义》第二回“哟,那可没准呀。你没听人说吗?“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贼偷贼,难防备。”

又比如《绣花巾》““人不保心,木不保寸”,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别让怀人暗算了。”

当然,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是说从前有个老和尚收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十分勤快:挑水、拾柴、喂马、烧火、做饭、洗衣……总而言之什么都肯做,深得老和喜欢。

有一次,老和尚要除去云游,走之前特地嘱咐小孩说庙里有一个乌金香炉十分贵重,让他务必看管好,不可丢失,小孩满口答应。

可是等老和尚走后没多久,小孩就动心了,拿了贵重的香炉就跑了。后来老和尚回来后,看到小孩跑了,香炉也不见了,就大骂小孩“人不保心,木不保寸”。意思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然这个民间故事显得有些牵强,对人生间的人心揣摩未免过于老道世故了,但无论怎样,它也道出了部分的真实。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欢迎各位留言评论,一起交流。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

俗语,语言一般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就像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部分俗语来自《古今贤文》等典籍。

人不保心,木不保寸

这句俗语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谁能保证对方的心是始终如一呢。而树木也在成长,你也不能看清每寸都是好材料呀。


类似“人不保心,木不保寸”的还有:

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

人心隔肚皮。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每个人出门在外,总要面对社会这所大学的考验,在农村也好,在城市也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必看谁都是坏人,但也不要太大意,春节期间就有一个女孩子搭车被残害,有时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特别是刚初中毕业就出去社会的人,在车站或其他不熟的地方,陌生人过度的热情往往是陷阱,比如要不要找工作呀?要不要住旅馆呀?

总之,多听前人的经验,就会少走弯路。

哪些俗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可留言交流。✺◟(∗❛ัᴗ❛ั∗)◞✺


阿亮的月亮

在农村可以看到,听到很多俗语,很多时候初看感觉没太大意思,什么毫无道理,但是仔细琢磨其实里面蕴含着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大智慧。

就像“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这句俗语,这句话从字面上来看很简单,就是指的人心保不齐是什么样的,木材隔一寸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里面其实蕴含的人生道理还是很多的。

人心隔肚皮

这句话和人心隔肚皮这句话有些相似,主要说的是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谁都不知道,所以与人交往要注意一点,留下几分心眼,就像人们说的“人前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些话有的时候看着感觉有些暗黑,但是其实背后都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的。

一人不入古庙 两人不看深井,三人不抱树

还有一句农村俗语叫“一人不入古庙 两人不看深井,三人不抱树”,也是让人小心处事的,让人自己孤身在外的时候注意提防。既可以理解为字面的意思,对这些事情要小心,也可以理解为文字后面的意思,做事情要注意提防别人,不要被小人乘机暗害。从另外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小心,以免有时候有理说不清。

古时候人们都很少出远门,再加上有些地区比较乱,人们就把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了起来,作为提醒。




农家客


这句话其实还有后两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事不保险,不能信任。”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人不保心。都说人心隔肚皮,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就个心眼,毕竟你不知道他心里的真实想法。木不保寸。对于树木来说,你为办法看到它的内在纹理,究竟是不是有裂纹的地方。 其实这两句话都是讲对人不要过分信任。

像这样的俗语在农村还有很多,你比如说“见人说话留三分”、“师傅教徒弟,留一手”等等。 这种思想在现在有很多人信奉,你比如拿扶老人这件事来说,最著名的是南京彭宇案,在此案过后引发了“扶与不扶”的大讨论,引起人们对道德的思考,直接结果就是现在很多人对于这类事件直接选择不扶,归根结底就是诚信出了问题!

人无信则不立,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真正做到人与人坦诚相待。


我是三眼观三农,敬请留言、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