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少家产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

收藏讲堂

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说起30年前的“万元户”感到很惭愧,我们整个公社里竟然连一个“万元户”也没有。隔壁公社里有很多个“万元户”,因为人家那里的木工业比较活跃,做的农村的家具,衣柜,桌子等,只要是农村里有的家具,甚至包括当时城里的人家使用的家具也会做,所以“万元户”也很集中。

在我们那有句话是:要是能娶个那里“万元户”的媳妇,简直上辈子烧高香了。

30年前不远,我们村有很多60多岁的老年人,经常听他们说起,当时的粮食有多么便宜,羊肉有多么便宜,一毛钱能买多少肉,买多少布之类的。下面咱们来看看当时的大体价格是多少吧,然后根据现在商品的价格,就能得出当时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资产了。

八十年代大米价格: 0.14元/斤,现在的大米价格:4元/斤,价格是30年前的22.32倍。

八十年代的猪肉价格:0.99元/斤,现在的猪肉价格:13元/斤,价格是30年前的13倍。

八十年代理发的价格:0.03元/次,现在的理发价格:30元/次,价格是30年前的100倍。

八十年代看病的价格:大约0.98元,现在看病的价格:平均为90元,价格是30年前的91.8倍。

八十年代培养一名大学生约:140元,现在培养一名大学生大约:150000元,价格是30年前的1000倍。

还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专家的论证,得出一个整体的估值,30年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230万左右。

现在大家都想想,当初的“万元户”高不可攀,现在的“万元户”又有多少人达到了?家有几套房,或者家在北上广大城市的,大都成了“万元户”,所以,大家开始继续奋斗吧,向“万元户”奋进。


最三农

我家以前也是当过“万元户”的!太多年了!美好的回忆!

我家是在农村,所以看得那些专家级的老师们给出的那些数据和证据,离我遥远。

我家是1989年年初被评为我们村的“万元户”的,那时农村没有商品房和固定工资的数据来直接对比,也拿不出来啥有利的证据。

当时评定“万元户”上边要求的可能是依据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或者是存款达到一万元,但是实际在农村的很多万元户是靠拼凑出来的,把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都计算在内,形成的数字!应该是不真实的,

我先说说那时我家怎么评上的“万元户”!

我家这里是1984年解散生产队,包田到户的,那年我六岁,就和妈妈下地到自己家的地里干活了!

那时因为我父亲是退伍转业到了社队企业干销售,所以没有“地亩数”,(地亩数就是人均分配土地的面积),我家四口人只有三口人的地,一共是2.1亩,其中有七分地是菜田。

当初生产队时我家总是“红笔”的,到年底都是欠生产队的钱。分了地后,我家当时的“地亩数钱”和买种子的钱都是我父亲从战友那借来的。

几年的耕种,田地没有给我们家带来啥富裕钱,一家四口靠种地也就是刚刚解决温饱,因为自家有菜田所以吃菜还可以自足,并且菜田的蔬菜可以送到批发市场卖,因为市场很远,所以大家都是在等收菜的来收,所以价格相对特别低。依靠种菜挣得钱基本都用来去粮店买面粉和油了。所以一年下来,依靠种地基本没有啥收入。

那时我父亲在社队企业中的工资收入是一个月70元左右,我家相当“万元户”基本不可能的!

在1987年我父亲找到了另一份工作,从事建筑行业,当时叫“搞副业”!是很不光彩的一种职业。

随着我父亲在建筑队了的努力,收入逐渐多了,家里日子也好过多了!我家那时我和哥哥上学,就指着父亲搞副业挣得那点钱过生活,虽然比以前好一些,但是和那些家里劳动力多的比还是穷人!

就像好多年前那部电影《月亮湾的风波》一样,我家的客人逐渐多了,都是来借钱的,可是我家刚刚见好的日子,没有钱借给他们啊!那时就得罪了很多人!收割水稻的时候没有人帮忙了,以前都是彼此间帮助,现在却因为没有借钱给你别人,所以也得到了报应!

在1989年的时候,我家盖了新房,三间砖房,有部分钱是我舅舅借给我们家的。当时正赶上评选“万元户”的事,也不知道谁就推出了我们家。当时比我家有钱的有的是,偏偏找打我家真不知道是啥居心!

大队(当时还是大队,后来变得村委会)的会计和一帮人来到我家,开始计算我家的财产。

新建的三间砖房定价6000元,

建房时找建筑队借的脚手架(那种很笨重的三脚支架)也被算成我家的财产,估价2000元,

在建筑队借来的竹跳板也被算作资产:300元

我家早两年前打的一套家具(大衣柜、小衣柜、联二、高低柜)被定价500元,

建筑队分的过冬煤(因为山西大同有工地,建筑队的车捎回来的)因为是大同块,也被视为是资产,定价400元。

我妈妈说家里没有存款,居然还翻了我家,确实没有,还派人到乡里的信用社查了确实没有!

最后我家那辆自己攒的加重自行车-“大铁驴”也被算作财产,那时基本家家都有的,被作价120元,还有缝纫机也算了。

实在是没有找到再能值钱的了,可是离10000元还差点,于是我家的存量也被作价了。还有就是新房建成时亲戚家送的背面也算上了。我家养的鸡也被算了,还计算了1年的鸡蛋钱。

终于凑够10000元了!我家成了“万元户”了!一个村里就五家被评上了。我家和那几家一笔简直就是赤贫户!

当时被评上“万元户”我父母很忐忑,知道这是得罪人了,人家要让你现世,或者真的看看你家到底有没有钱。背上这个名头,谁知道将来有啥运动也许就会被抓典型的!幸好直到现在也没有出啥事!

不是有啥别的意思,只是说说那个年代的“万元户”不见得都是真的!

不过回到题目里我算一下啊!

前几年农村整合,包括我老家周围的很多村庄都拆迁了,都分了楼房。

我家那三间砖房和后来又建的三间一共六间房子算上门楼小房,一共给了150平米楼房,和其他人口和土地转换的面积一共是200多平米,在添了点钱换了三套楼房!

当万元户的那三间房子,就算个整数花了6000元,那房子60平米,平均是100元/平米,前几年分的楼房也升值了,现在值20000元/平米,这就是整整的增加了200倍!

所以那时的1万元核算到现在是200万元!当然这个算法之是适合我们这,那些房价高发展快的地方用该还多!

当时10000元就是个巨大的数字了,现在200万真不算个啥啊!不是说都有那么多的存款,只是估计很多房奴都背着这个数在生活!



杜陵闲人

首先必须要知道“万元户”这个概念怎么来的。

1979年,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人均收入开始明显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资产累计也节节攀升,于是许多家庭逐渐冲破1万元大关。

但请记住,这1万不是月收入,不是年收入,而是指的总资产。

1万块钱在当时能干什么呢?来看一下当时的物价就好了: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

所以这么来看,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了。

而当时的收入水平以工人为标准,每个月为28块钱,夫妻二人同心协力,要达到10000块钱的资产数,需要15年。

而走小商小贩路线的,因为占据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不需要15年这么久,有的两三年,甚至1年即可达到10000元资产。

那么好了,参考这些指标,咱们再根据如今的物价标准,即可得到答案。

1万元当时可以买肉10526公斤,根据中国猪网在2017年12月7日的数据,如今市场肉的平均价在20元,那么10526*20=210520,也就是按照吃的标准,30年前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21万元。

哎,21万元?看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呀!好像达到这个标准很容易!

那我们再换另外一个指标:月收入。如果按照15年这个标准再来看,数据又会有少量变动,根据社保查询网在2017年6月7日发布的《中国34个城市平均工资》,可以看到在北京两口奋斗15年,相当于332万元,排在第34位的长春,是192万元。

哎,这个数字看起来靠谱多了!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这要牵扯到一个概念,叫做

恩格尔系数。

所谓恩格尔系数,指的是一个家庭用收入的多少比例来购买食物,如果这个比例越大,说明这个国家越穷,而国家越富,恩格尔系数就越低,人们花在吃上的钱的占比就越低。

中国越来越富,而且始终在保障市民菜篮子的价格不会出现暴涨,所以恩格尔系数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按照米和肉来推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按照月收入来计算得出来的数字,才是相对之下比较正确的。

30年前积蓄到1万,相当于现在积蓄200万以上。

但问题是,30年前这1万是值得骄傲和炫耀的,如今即便有了200万,为什么感觉并不值得炫耀,甚至感觉依然很穷呢?

目前房价过高,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马丁马小虎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流行说万元户,而在当时而言,一条村、一个地区出现万元户,也是一种荣誉。然而,对比三十年前的万元户,也会有相应的物价房价给予配套。例如,1980年代人均工资几十元,而工资超过2、300元已经是很厉害的了。与此同时,在当时而言,物价非常便宜,几角乃至几分就可以购买了相应的物品,即使是当时比较奢侈的电视机,也大概几十元到上百元,与现在相比确实便宜不少。与之相比,目前我国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与三十年前相比增加了几十倍,物价方面,以前几角钱一顿饭,或几元下个馆子,而如今下馆子也需要上百元,物价上涨近百倍。房价方面,1980年代房子非常便宜,而如今房子少则一两百万,多则上千万,普通工资完全不能应对。如果综合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如今大概等值于一百万以上,大概提升百倍的幅度,但对于当下而言,即使拥有了百万资金,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主动性,恐怕在一二线城市,一百万仅仅可以交到一次首付而已,如今的生活负担确实很大。


郭施亮

基于物价、购买力,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生活品质追求的不同,特别是30年来个人对安全感的体验不同,我们建议用财富体验感来判断现在多少家产才相当于30年前的“万元户”。 30年前,“万元户”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总资产超过1万元,当时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是30元左右,夫妻二人60元,年入720元,想要成为万元户,不吃不喝得14年。90年代,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约为8%,那么,1万元存款的年利息是800元,相当于两个双职工的全年收入。

不过,即使是“万元户”对于当时紧俏的产品,如桑塔纳轿车、大哥大来说,却也要慎重消费。当时普桑的价格为12万元左右,大哥大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而且话费昂贵。不过,现在家庭用车、智能手机早已经是家庭普通消费的一种了。

当然,“万元户”之所以能成为有钱人,其收入来源一定具有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放开的特点。比如通过倒买倒卖的小老板,凭着开出租跑长途的司机等,这些人往往快速掘金,虽然缺乏一定的远见,但当时已经是相当了得,其财富体验感可以说非常愉悦。当时人们在住房需求上也不太高,具有一定购房意识的人也早早的谋得单位福利房或者在私房的基础上进行加盖。

因此,90年代“万元户”的优越感比较强烈。那么,反观现在,能够实现这样的财富体验,相对获得更多的优越感,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衡量:

1、拥有一份充足保障的保险产品,保额在300万元左右。

2、拥有2至3套二线及以上城市的住房,单套住房面积大于120平米。

3、可以从容的实现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并且已经游历过大多数热门景点。

4、对孩子的教育较为注重。

5、家庭现金理财规模在600万元左右。

6、家庭风险类投资产品300万元左右。

7、用于1、2台中高端汽车。

8、每年听2、3场音乐会。

综上,我们大概测算了2018年版万元户的标准为,总资产2700万至3000万元左右。


财经无忌


应愿2

这里需要一个参考物。大米、金价、猪肉价格都是参考物的选择之一。但是,选任何一个实物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比如以黄金为锚。1978年国际金价的平均价格是208美元/盎司,40年后的2018年是1300美元/盎司。1978年1万美元可以购买48盎司黄金,40年后的今天购进48盎司黄金需要美金62500。也就是说今天的6.25万美元相当于40年前的1万美元。

再如以大米为锚。1978年中国的大米价格约为0.35元/千克。40年后的今天大米介个达到了5元/千克。1978年的1万元可以购买28500千克大米,今天购买28500千克大米需要耗资14.29万元。也就是说,今天的14.3万元相当于40年前的1万元。


那我们以大米还是以黄金为准呢?都不应该。因为某种具体货币的价格变动收到了资源禀赋、供求关系、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


GDP平减指数是公认的反映物价变动的指标。GDP平减指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也可是名义GDP与真实GDP之比)。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不变价格GDP。


我们就以1978-2016年我的GDP平减指数为例。

我们以1978年GDP指数为100。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实际GDP指数为3229.7;而名义GDP指数却为20228。那么相对于1978年,2016年我国的GDP平减指数是6.26。也就是说,1978-2016年,我国的综合物价水平上涨了6.26倍,平均每年上涨5%。

也就是说1978年1万元的购买力,相当于2016年的6.26万元。有人说不对啊,1978年的时候没几个热哪有1万元,那个时候1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那是因为你对比较的物品作了比较性选择。你选的都是1978年-2016年物价上涨最猛的物品,比如说房子。再者30多年的时间里,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有的下跌(汽车、电器、电子产品)。


红谷新视界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其重要意义在于,研究历史可以帮助你看清未来。

曾有媒体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答案是“255万”。是真的吗?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第一,以房价为参照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7年房屋均价是408元/平方米,2016年7476元/平方米,相当于30年前的18.32倍。这样看,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18.32万元。而人民日报报道,1989年北京房价1600-1900元,平均约1750元,2017年达到67951元,相当于1989年的38.83倍。如果以房租为标准,增长会更高,据说超过2000倍,但因为当时并非市场化房租,不具有比较价值。

第二,以工资为标准。1986年河北省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105.67元,2016年是4611.17元,相当于86年的43.64倍。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43.64万元

第三,以粮价为标准。1986年河北省小麦收购价格为每斤0.22元。1985-1989年间,国家连续多次提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之后20年涨幅很小。到2017年的收购价格为1.18元,大约是30年前的5.36倍。因此,30年前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5.36万元

综合以上分析,三个角度简单平均来看,30年前的1万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2.44万元。这一比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东西都没有知识的涨价来得快!科教兴国的价值,其实已经藏在历史细节里了。


(谢谢有读者指出不严谨的地方,全部数据重新进行了查实)


沉默的投资者


万元户含金量最高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30年前,也就是1988年,这个时候的万元户也相当可以。曾经我们县里出第一个万元户的时候,还专门为他来了一个表彰大会。



官方数据计算

按照国家GDP计算

1988年全国GDP为;15331亿元,

2017年全国GDP为;827122亿元,

也就是说翻了接近54倍。为54万元年收入。

按照居民收入计算

1988年人均收入为;1380元

2017年人均收入为;57986元

也就是说翻了接近42倍,应该是42万年收入。



生活经验

以猪肉参考;1988年猪肉是4毛5分钱一斤,昨天刚刚买了点猪肉8块钱一斤。这样算下来是翻了接近18倍,应该相当于18万年收入。


以冷饮参考;1988年,冰块2分钱一个,还舍不得吃。现在5毛钱的都没了,起步一块钱了。也就是说翻了50倍,应该相当于50万年收入。

以房价参考;1988年,正好是我家盖房,但是花了接近8000块钱,现在我们县城的房子也接近8000块钱了。也就是说翻了100倍。应该是100万年收入。

以工资参考;1988年,县城工作,月工资30-50块钱,一年工作10个月计算,也就是300-500块。现在县城工作一个月工资在3000-4000左右,一年3-4万。翻了100倍左右,应该相当于100万年收入。



综合来说,没有网上流传的225万那么多,大概相当于几十倍左右。


越关换视界

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一个北师大的金融专家经过测算,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

但在对比了衣食住行30年来的价格之后,我们发现差距并没有这么大。

1、食品:

猪肉:1985年,市场零售价:每斤1.75-1.9元。如今猪肉价格平均约为15元/斤。按照猪肉价格来算的话80年代:1万[85年]=8-9万[现在];

1986年1月,北京市物价局规定,国光苹果一等市场零售价每斤1.00元,现在大约6-7元,1万[86年]=6-7万[现在]。

食品取个中间数,1万[85年]=8万[现在]。



2、衣鞋:

1983年1月20日,90公分男圆领衫每件零售价为1.82元,现在评价圆领衫大约为80元,1万[83年]=50万[现在];

1985年,牛面男皮25.5号三接头皮鞋,每双零售价为32.00元,现在大约为400元,1万[85年]=13万[现在]。

衣鞋按衣服计算,1万[83年]=50万[现在]。



3、出行:

1985年,北京市区职工通用月票5元,现在取消月票,按大约200元公交和地铁计算,1万[85年]=40万[现在]。

1986年8月,永久26型男轻便车,市场零售价涨到263元,如今大约为500元,如今这些价格只上涨了2倍左右,按这个比例来算1万[86年]=2-3万[现在];

80年代一辆桑塔纳价格约为24万/辆,现在一辆普通轿车大概20万/辆,汽车反而降价了。

出行按公共交通工具算,1万[85年]=40万[现在]。



4、居住:

80年代,自来水价格每吨0.12元,如今大约4-6元,1万[80年代]=40万[现在];

“六五”时期(1981~1985)电费为0.07元一度电,如今0.6元,1万[85年]=9万[现在];

1985年5月10日起调整北京市液化石油气民用价格每瓶15公斤装3.60元,如今大约120元,1万[85年]=33万[现在];

彩色电视机的价格约为1000元/台,如今大约为2000元/台,1万[85年]=2万[现在];

1988年7月,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售价是1600元/平方米,现在深圳按大约6万/平方米计算,1万[88年]=40万[现在];

居住按住房计算,1万[88年]=40万[现在]。



5、其它消费:

80年代高中生一学期学杂费,伙食生活费大约50元/学期,而今县级普通高中生一学期学杂费,伙食生活费大约5000元/学期,按这样来算的话,1万[80年代]=100万[现在];

酒:1981年从11月18日起,茅台酒每瓶调为11.80元,如今茅台为1299元,1万[81年]=100万[现在]

饮料:直到80年代初期,北冰洋牌玻璃瓶桔汁汽水零售价格0.15元,如今3元,1万[80年初]=20万[现在]。



6、工资和黄金:

1985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为1148元,2016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1万[85年]=60万[现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黄金价格从每克48元涨到300元左右,近30年来涨了6倍,按照黄金价格来算的话80年代:1万[80年代中]=6万[现在]。

综合以上6个方面的价格对比,我们会发现,如果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那么80年代中期的万元户大约相当今天的40万元户。

这与工资的增长比例大体是匹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