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利好超短债基 机构明确提出产品需求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经一个多月了,公募基金受到的深远影响也在逐渐显现,超短债基的悄然“走红”就是其中一例。

“超短债基热度明显有所上升,可能跟近期资管新规落地、这类产品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银行理财产品有关,我们最近也是高度关注。”一位沪上公募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加速布局超短债基

近日,光大保德信超短债基公布了发行文件,从6月1日起开始募集。根据监管机构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今年以来,宝盈安泰短债债基、创金合信恒利超短债债基、汇安短债债基等多只产品相继上报,令这类素来比较“冷门”的产品变得热闹起来。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随着超短债基的走俏,业内不少基金公司也开始关注这类产品,销售部门提出的需求或将倒推基金公司筹备并上报超短债基产品。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超短债基?

对于这类产品的定义和划分,业内的理解也存在细微差异。

另一位公募投资经理则介绍,所谓超短债基其实就是市值法货基,“投资范围还更宽泛,投资限制更少”。

根据Wind的分类,加上正在募集的光大保德信超短债基,目前的超短债基共有11只(份额合并计算)。事实上,曾经的超短债基金数量不止于此,但不少都以转型告终。而随着这一年多来监管的加强,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这类基金或许正在迎来转机。

接棒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

事实上,早在去年流动性新规实施时,就已经有“超短债基接棒货币基金”的说法传出。

这一判断得到了上述华南公募人士的认可。其表示,“作为未来银行理财巨量资金的对接产品,超短债的确是替代方案之一,流动性、收益率都得到均衡。另外,对于很多投资范围为0~95%的产品,比如前面很多委外(资金)走后的迷你基金壳,也可以用来做这个(编者注:指超短债基)。”

某中型公募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其所在公司的超短债基产品自成立以来规模增长一直不错。在他看来,该基金A份额如果按年化收益计算大约为5.3%,高于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此外,持续收益也比货基高出100BP(基点),表现更为稳健,“如果要说替代效应,市场上也有同类产品,但这只卖得好肯定还是业绩带来的”。

从下表的数据可以看到,截至目前,已有多只超短债基的回报率突破了2%甚至逼近3%,而今年时间过去尚不足一半。上述公募投资经理表示,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全年收益突破6%都是可期的,比普通货基的收益平均值还是要高出一截。

不过他同时坦言,对于债券基金而言,真正的利好还是债市的走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短债基金的配置价值还是偏弱,可以考虑作为一项现金管理工具,但进攻性远不如长债基金,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