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心語〕深切緬懷一代偉人毛主席!向老一輩革命先烈們致敬!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七律·長征

現代 ·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創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歷經十一個省,於1936年10月到達陝北,總行程二萬五千餘里,是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事件。
《七律·長征》創作於1935年10月,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毛澤東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2、沁園春·雪

現代 ·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創作背景〕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過黃河,準備轉往綏遠對日作戰。在陝西清澗縣袁家溝籌劃渡河時,突然飄起鵝毛大雪,他登高遠望,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寫下了這首詞。其所在地,北距長城約150公里,東距黃河約25公里。可見,詞中描寫的不全是實景,而更多地是詩人腦海中的景象。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3、卜算子·詠梅

現代 ·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創作背景〕1958年,“大躍進”遭受挫折後,中國又連續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處於重重困難之中。此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毛澤東借詠梅來言志,鼓舞廣大的無產階級人民群眾,鼓勵他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

4、沁園春·長沙

現代 ·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創作背景〕《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範。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5、七絕·改詩贈父親

現代 · 毛澤東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創作背景〕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懷著激動心情,臨行前他寫下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簿裡,以作告別。

6、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現代·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創作背景〕《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是毛澤東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創作於1949年。這是一首紀念南京解放、慶祝革命勝利的詩篇。詩人熱情歌頌了人民解放軍飛渡長江天塹,解放南京,改造黑暗舊社會的光輝史實。並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闡發了“追窮寇”的深刻軍事哲理。該七律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7、七律·到韶山

現代·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創作背景〕這首七律,記述了毛澤東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鄉,一別32年,故鄉的面貌全變了。撫今追昔、感而賦詩。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 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 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

8、七律·登廬山

現代·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裡可耕田?

〔創作背景〕廬山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山勢高峻,林木蔥蘢,襟江帶湖,景色奇秀。1959年廬山會議前夕,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登上廬山,立足峰巔,極目遠眺,江山勝覽,盡收眼底。置身雄偉高聳、滿目蒼翠的廬山,面對開闊遼遠、雲海瀰漫的景緻,詩人心中湧動著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豪邁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謳歌奮發的詩篇。
此詩原稿有小序:“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昇,成詩八句。”發表時被作者刪去,寫作時間改為7月1日。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9、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現代 ·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創作背景〕《七絕·為女民兵題照》是毛澤東在1961年為身邊一位參加民兵訓練的工作人員個人照,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 該詩通過對女民兵軍事訓練的勾畫,描繪了中國婦女前所未有的颯爽英姿,讚美了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氣概,頌揚了新中國婦女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和隨時準備保衛祖國的不平凡志氣。

10、七律·冬雲

現代·毛澤東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創作背景〕1962年冬,中國經歷了3年特大災荒。國外正鼓譟著一片反華叫囂。表面上看似乎處在困難時期,正式隆冬的樣子。軟弱的人經受不住這種嚴峻的考驗是不足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則更加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毛澤東在1962年的生日寫此詩。
這首詞化用中國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 孤潔的形象,一變為革命浪漫主義的無限壯美的情懷。詩抒情的氣勢雷霆萬鈞,出入於無人之境。此詩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象徵、對比的藝術手法。數種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意志。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1、七律·憶重慶談判

現代 · 毛澤東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創作背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我國八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之時,蔣介石在加緊準備內戰,為偽裝和平,三次電邀我黨領袖毛澤東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和平並揭露蔣介石的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於八月二十五日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人從延安到重慶參加談判。談判共進行了四十三天,最終於十月十日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但這協定公佈不久,蔣介石便撕毀協議,開始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發動內戰。
在重慶期間,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要詩詞,毛澤東抄寫了以前的《沁園春·雪》給他,後又寫成這首詩(1946年所作),很快被傳抄開來。

12、四言詩·祭黃帝陵

現代 · 毛澤東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

〔創作背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條件,方獲釋放。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五屈三中全會,通過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形成。為了慶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並使之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各方代表於1937年4月5日在黃帝陵舉行了一次民族掃墓祭奠。林伯渠以蘇維埃政府代表身份前往參加,並獻上這篇祭文。此文是毛澤東在延安所寫,經周恩來、朱德等討論修改。同年4月6日發表在延安的《新中華報》上,題目為《蘇維埃代表林伯渠參加民族掃墓禮典》。1992年《詩刊》第7期再次發表時,編者將題目改為《祭黃帝陵》。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3、清平樂·六盤山

現代·毛澤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創作背景〕《清平樂·六盤山》是紅軍摧毀敵人最後一道封鎖線,翻越六盤山高峰,勝利在望時寫下的詞章。這首詞既抒發了毛澤東及其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勝利完成長征的英雄氣概,又表達了他們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壯志。該詞最早發表在1957年1月的《詩刊》,1961年9月為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報》。

14、西江月·秋收起義

現代·毛澤東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創作背景〕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全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實行土地革命,發動農民在秋收季節舉行武裝暴動。會後,毛澤東即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星夜兼程趕回湖南,組織在湘鄂粵贛發動秋收起義。在起義軍由江西向湖南平江、瀏陽挺進之間,有感於秋收起義翻天覆地的意義,毛澤東提筆寫下了這首蕩氣迴腸的《西江月·秋收起義》。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5、憶秦娥·婁山關

現代·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創作背景〕1935年2月二渡赤水後,紅軍猛攻婁山關高地金山,經過肉搏,佔領了這個制高點,然後連續衝鋒,把敵人完全擊潰,傍晚佔領了婁山關關口。關上只有茅屋兩間,有一石碑,寫著“婁山關”三個大字。
  毛澤東當時寫了著名的詞《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生動地描寫了當年紅軍指戰員從拂曉出發到傍晚結束戰鬥的動人情景。西風猛烈,長空雁叫,紅軍在月明的霜晨進軍,馬啼聲微響,喇叭聲低沉,一片嚴肅的戰鬥前景象。經過戰鬥後,雄關也被我們佔領,大家邁開大步通過,在黃昏中向波濤起伏的群山奮勇前進。全詞寫出雄關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艱苦奮鬥,就能前進,儘管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

16、清平樂·會昌

現代·毛澤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創作背景〕這一首清平樂,於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 德國人)“ 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這首詞作於1934年7月,毛澤東在會場登山後所作。這一時期毛澤東在黨內軍內已無發言權,但他並不氣餒,調整心態,堅持自己的觀點。
在他自己說的沒有發言權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裡,他埋頭於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而不是“賦閒”。“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作者自己曾說:“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會昌》詞的基調是昂揚的,語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但是字裡行間也隱約表露了詞人的憂慮和憤懣。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7、菩薩蠻·大柏地

現代·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創作背景〕這首詞作於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毛澤東同志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18、採桑子·重陽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創作背景〕《採桑子·重陽》,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曆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的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19、念奴嬌·崑崙

現代·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創作背景〕《念奴嬌·崑崙》,毛澤東於1935年10月創作的詩詞。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10月,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念奴嬌·崑崙》的主題的豐富性會使細心的讀者應接不暇,而又撲朔迷離。這是一首十分複雜的詩,詩人的胸懷在這首詩中不僅僅是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容納了整個人類世界,即氣魄之大僅祖國山川已不能容納,它必向外奔溢,窮盡八荒,涵蓋環宇。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20、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現代·毛澤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創作背景〕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闢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並沿著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1965年5月,毛澤東又重上井岡山。闊別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作者採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慷慨激昂,表達了作者要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21、浪淘沙·北戴河

現代·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創作背景〕《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於1954年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22、水調歌頭·游泳

現代·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主席詩詞選讀22首‖一代偉人的雄才大略


〔創作背景〕1956年,中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水調歌頭·游泳》是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遊長江寫下的詞,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該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