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贩子变富翁

清朝康熙年间,浙江省兴化县有一个挑着担子,沿街叫喊卖豆腐的年轻人,名叫杨舜华。杨舜华经常在兴化城内走动,对兴化城了如指掌。他发现兴化城内有一家南货店,地处闹市,于是在南货店附近摆了一个豆腐摊。杨舜华人勤手快,又很节俭,生意虽小,每天也能盈余几百个铜钱。杨舜华把这一小笔钱全放在南货店,请店主代为保管。

豆腐贩子变富翁

南货店的老板经营乏术,别人进什么货,他也进什么货;一看到什么货好卖,他就不管贵贱,一古脑儿进一大批,结果,南货店经常为存货过多发愁一一货存得时间长了,发霉的发霉,变质的变质,连个本钱也赚不回来。南货店的生意因此越做越小,最后,连杨舜华放在店内的钱也全被占用了。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南货店的生意毫无起色。一天,老板客气地把杨舜华请到店中,对杨舜华说:“这些年来,你存在我店中的钱少说也有千金之数,先生虽不开口向我要,我也感到十分惭愧。南货店的情况,先生一目了然,要偿还先生的钱,恐怕是做不到了。如果先生不介意,我想把南货店折价给你,先生意见如何?”

豆腐贩子变富翁

杨舜华以与人为善为本,而且,他从来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变成个大老板,于是,一口应允。

杨舜华与南货店为邻十余年,对南货店连年亏损的原因十分清楚。他把店中的滞销货物全部减价抛售,集中力量做畅销的土产杂货生意,加之深得地利之便,南货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年间,南方各省因连年灾荒、盗贼蜂起,引起时局动乱,南北交通阻绝,兴化一带的土特产品,如桐油等,都运不出去,商人们只好忍痛减价出售。杨舜华认为时局动乱只是一时的现象,交通断绝也是暂时的,随着时局的稳定和交通的畅通,北方的商人定会迅速南下,购买这些货物。于是,杨舜华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桐油、纸张等货物贮存起来。

豆腐贩子变富翁

没过多久,乾隆平息了动乱,商路畅通无阻,北方的商人纷纷南下,桐油、纸张的价格一涨再涨。杨舜华见时机已到,将囤居的货物以高价卖出,一下子就赚得3倍以上的利润。

一夜之间,杨舜华成了浙江兴化的腰缠万贯的首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