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捐款变两千,献爱心岂能逢场作戏?

马迎旭

慈善捐款,历来是社会热点。但是因为所捐款项屡屡去向不明,有的善款被某些人中饱私囊,甚至成为某些人炫富装逼的资本,而饱受诟病。郭美美事件沸沸扬扬闹了几年,人们还记忆犹新。

所捐款项的使用,需要透明,需要打假,否则成为某些人贪污受贿、发财致富的门路,寒了捐款人的心,苦了表面被捐助,实际到手钱款被大打折扣,甚至一点没有的受捐人和受捐团体。



这些饱受质疑和非议的,尚是捐款之后的假象、乱像。没想到近日读一则捐资助学的旧闻,没发现捐款后款项的虚假,反倒发现了之前捐款人所谓“捐款”之假。而且非常假、特别假、假得不能更假。

一家单位,在一次捐助贫困学生爱心拍卖会上,当众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受捐学校领导的手中,事后却仅给2000元。



当学校询问活动主办单位,能否兑现承诺,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却是“不可能”,并说那支票模型,仅仅是给观众看的,拍照录像用,不代表真给那么多钱。

看到这,估计读者朋友都愤怒了。不捐,没人强迫你。但是实在不应该,将捐资助学,当戏演。严肃的捐资助学,成为你们装逼作秀忽悠人的工具了。但是媒体将此事曝光,我相信适得其反,广大正直善良的人们,因此而看清这家单位的本质,从而厌烦憎恶,你们偷着哭去吧。



由此,我不仅想到近10几年来,有诸多明星、艺人和公众人物因被人们质疑假捐,深陷“诈捐门”,从而形象大损。还想到了前不久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视频中,两男子在自媒体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然后挨个给村民发钱,而直播结束后,他们又把钱从村民手中全部收回来。这样奇葩作秀男,势必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

民众不可侮,善良不可欺。你可以不善良,但不可以作恶,更不能利用人家的善良,行虚伪虚假骗人之事,否则就是行恶,人们不会答应的。


纳履堂主
捐助贫困学生爱心拍卖会上,当众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事后却只给了2000元。
当小学副校长询问活动主办单位能否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那是支票模型特意让台下观众看”。

可以,这很作秀。

这家主办单位可谓是伪君子,真小人。

所谓伪君子,是装模作样地演出20万现金的戏码,实质时尚却只捐赠2000元,真是虚伪至极。

所谓真小人,是当副校长询问主办单位负责人时候,负责人居然能够直截了当地说“不可能“。

真是要套用一句经典台词: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家主办单位明显是把慈善当作生意来做,使得观众误以为主办单位真的捐款20万,从而为自己宣传造势。

好一出打着爱心和慈善的广告,用2000块钱为自己博得了20万捐款的名义。

通过欺骗的手段,把慈善做成了一场生意,让人齿冷。

我难以想象校长和老师们在得知真相后的失望,更担心真相会被无辜的孩子们知道。

如果孩子们知道所谓的慈善居然是一场欺骗大秀,天真的孩子们会对这个社会的真善美产生怎样的质疑?

而这场假慈善的骗局所酿成的另一重糟糕后果是:

大众对于慈善活动会变得愈发不信任。

毕竟,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合理怀疑:

今天,台上白纸黑字写着的20万人民币居然可以是道具。

明天,那场慈善拍卖的20万数额,会不会也是一场无中生有的作秀?

后天,那场慈善义卖,所获得的款项确定真的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儿童?还是流进了某些人肮脏的腰包?

一旦这种怀疑开始酝酿蔓延,那些本来愿意捐献爱心的人士,或许会停下捐献的脚步。

毕竟,当那么多人在借慈善之名义沽名钓誉,他们确实有资格怀疑,善款是不是真的如数交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而对于真心在帮助困难人群的慈善组织而言,公众的怀疑是最致命的杀伤。因为公众的怀疑,导致他们筹集不到足够的善款,而困难人群也因此难以得到慈善组织的帮助。

而这才是假慈善最可怕的地方:

这些蝇营狗苟之徒,不断消磨着民众对于慈善的信任。

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公众的怀疑,反而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慈善和关怀。

打击假慈善,国家有责,人人有责。

以及,希望我们不要放弃对慈善的信任和希望。

即便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假丑恶,我们依旧相信真善美。

相信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多的是负责任的慈善组织,而我们的善良,也最终会有其该有的归宿。


吴清缘老师

看到这个问答,我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在央视播出。一个企业捐款一个亿。

随后红十字会,没有收到这个企业的一个亿,向这个企业催要一个亿。企业领导说,自己爱心捐款,不经过红十字会。公司直接把物品,食品送到灾区。

以这个情况看,捐了两千,或者是20万,准也说不准,只有主办方说是道具,套路太深。

到底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只有公安部门的调查取正。

如这笔钱捐了,那就形成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来处理。如没捐这笔钱,单位法人代表,可定性为欺诈罪和诈骗罪。让这些明利双收的势力小小,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农村农民话三农

对于喜欢挖掘和发表正能量题材的我来说,看着这个问题真的是痛心疾首


这个新闻是2017年7月16日新华网上公布的,事情原委是:河北邯郸新愚公希望小学爱心拍卖会上,一家单位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但事后,仅捐款2000元。当校长询问能否捐助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那是支票模型特意让台下观众看的。


诺而不捐或诺而少捐不是个别现象


慈善领域是否作秀一直最头痛的问题,诸如余秋雨,杨澜,章子怡等一众名人都曾经深陷“假捐门”的风波里。且不说当中经过究竟是这样,毕竟是多年前的事情。但足以证明慈善款项去向以及是否透明落实,一直是群众关心的。同时也说明我国对于慈善行为制度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社会信用度急剧下降,形成所谓的“慈善慌”现象


利用慈善名义作秀,该打!


事件里面的主办单位,利用慈善活动的幌子,上演了一场台前慷慨解囊,扮演真君子的角色,台后收回捐款,戴上真小人的面具,厚颜无耻


很难想象新愚公希望小学的校长当时的心情,以及期盼着得以拥有更好教育环境的一众学子


我们公众对慈善的信任,就是在这些所谓的假捐事情上被无情的敲打


试想像一下,今天这家主办单位打着慈善的名义以20万善心捐款为自己的公司宣传的同时,背后却对受捐人说台上展示的只是道具,不是真实。明天,其他公司或者人物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手段为自己宣传一番


今天如果让学校的校长空欢喜一场,明白所谓的慈善只是一场作秀,明天是否会让众多关乎祖国未来的学习明白:“原来中国早已没有真正的善心?”,我们的社会,真的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击吗


救命稻草


社会群众对所谓的慈善热心,早已被众多的假捐,不捐,少捐行为洗劫一空了!这不能怪群众,因为从众多的捐款事件里,群众渴望知道的并不是款项有多少,而是自己的善心究竟是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还是最后变成某些人挥霍的资本


群众有理由,更加有权力知道善款的去向!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善款资金流向只会让群众面对需要帮助的群体时心生怀疑,

最后将手上的善款放回口袋里!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国家在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定义,规范了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回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赠的重大问题。


希望,慈善法的颁布能够一洗当前社会的不正风气,

我也相信,群众的怀疑会得到明明白白的一天,群众的热心和希望会得到回报


分享给你全球有价值,励志,正能量的人和事--不能说的奇趣


不能说的奇趣

老实说,捐款献爱心,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但如今,宣布了捐款2万元,却只到位2000块。对此,说得好听一点,有承诺不践诺的味道;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一种欺诈行为。

毕竟,公开作出了捐款的决定,就是一种公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开承诺,就得践诺,这样才能取信于民,立足于世。

否则,言而无信,久拖不捐或是数额对不上,怎不令人伤心与气愤呢?

毕竟,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从道义上讲,是应该受到人性道德的谴责的;从法律上讲,是应该依法追究发布虚假信息者的责任的。

虽然说,捐款,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愿行为,但这种自愿行为一旦公开,就是一种公开的承诺,有承诺必有践诺,这是为人之本,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根。

否则,捐款时,随意开“空头支票”,像逢场作戏,不仅是对爱心的侮辱,而且也会让自己的名誉扫地。

毕竟,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稍有良知的人岂能让自己的爱心“言而无信”呢?


ZSTV中视电广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想要回答,但却犹豫了好一会儿!看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并不惊讶,据我所知,这样的事情已经算比较“正常”了!

有个朋友是做节目主持的,有一次接了个活动,是给几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搞募捐而专门做的一场爱心演出,朋友是个热心肠,一听是爱心救助大学生,毫不犹豫就开口拒绝了个人应得的劳务费,包括来回的车费,整场活动都让他激情澎湃,感觉自己做了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活动结束后,他随领导们以及负责人一起晚餐的时候,竟然在餐桌上说起“分红”之类的话,朋友越听感觉越不对,等他听明白了,也惊坏了,这是他根本想不到的,那些是募捐来的善款,这些口口声声说着爱心、公益、一切为了孩子……他当时压抑急了!

当时我也正和朋友一起吃饭,忽然收到他的信息:给我打个电话马上!因为知道他去了农村而且挺远,挺想不通他这么做的意思,但看信息很着急的样子,我就赶紧拨通了他的电话!

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上了,他把电话却已经挂了!

回来后,怎么问都不说,整个人感觉都不一样了。只是一再重复,凡是公益的演出活动全部拒绝,问他为啥,他就打哈哈,说劳务费低的可怜什么的,后来从他妹妹哪里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这里说这些不知道恰当不恰当!我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正能量的事情我们不图任何回报而且还会用心去做好,为什么要利用别人的善良?如果把我们的善良都可以拿去作为你得到利益的工具,人心真的会凉的!真到那个时候,每个人的心都没有了温度,每个人之间都有距离,人与人不再有过多交流,因为没有了信任,善良被亵渎,我们还有什么?


米小苏Ada

捐款单位要的是“面子”,做慈善要的是“里子”,孩子们更不要“花架子”。

事件简单回顾:

一家单位在捐赠贫困学生爱心拍卖会上,当众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学校领导手中,事后却只给了2000元,当小学副校长询问活动主办方能否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那是支票模型,特意让台下观众看的。”

捐款单位要的是面子

捐款单位这样的回复,无疑让人大跌眼镜,想想在爱心拍卖会上,高高举着20万元支票模型的牌子,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不知有多少人对这家单位另眼相看。20万元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家单位如此善举,可以说在拍卖会上是赚足面子。

或许就因为此次善举,很多人也会改变对这家单位的认识,或者这家单位的印象更加深刻,单位形象也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来了。

做慈善要的是里子

作为接受捐赠的学校,内心自然是乐开了花,如果有这20万元捐款,对于学校的发展自然是有很大帮助的,可是当捐款单位把20万元变成2000元时,单位这慈善行为就变味了。

做慈善本来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需要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要的就是货真价实的里子,不能画饼充饥,不能空头支票。如果你对他们许下一个天大的诺言,却永远不能兑现,那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可不仅仅是失望和不信任,甚至会造成无法估量,无法逆转的损失。

所以做慈善讲究的就是实实在在,能捐一分就捐一分,能捐两分就捐两,讲究的是里子

孩子们更不要花架子

这个单位的捐款给的一所学校,想想学校领导把得到20万捐款的消息告诉孩子们时,大家得有多高兴。可是当这20元成为空头支票时,孩子们当初的期待有多高,现在的失落自然就有多高。

孩子们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不管这20万元学校是准备用于设施设备的改善,还是用于奖励品学兼优,救助困难学子,他们的需求可都是明摆着的,哪能容得这种忽悠行为?大家的诚信也经不起这样的愚弄。


欢农

我首先肯定地回答:献爱心当然不能逢场作戏!!


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经营基础是什么?是诚信!诚信!诚信!既然当着学校全体师生的面签下了20万的捐款支票模型,那么这就是一种承诺。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如果,真的是企业经营上遇上了困难,那也应跟学校商量再酌情捐款。但这样理所当然地回答当时签20万模型那只是“作秀”!!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信誉可讲?!!

我相信,这样失去信誉的企业也是不会长久的,没有诚信,必会走向灭亡!!


暖色的旅行和美食

当我听到这件事后我觉得有点寒心,如果没有钱,请不要做戏,这样只会破坏企业的形象,让小学伤心,让人们厌恶你这个企业

希望小学获20万捐款到手变2000 主办方:支票是演出道具,“20万元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

说这话的是邯郸新愚公希望小学捐款仪式的一个负责人。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居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近日在当地新建成的希望小学的爱心拍卖会上,一家单位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可校长还没来得及平复激动心情,就被事后拿到手的薄薄2000元浇了个透心凉。当他询问活动主办单位能否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负责活动的演出公司则表示,20万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

请做真正为人民,为社会的事情,不要做这些虚伪的事。


萌飞游界

“20万元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说这话的是邯郸新愚公希望小学捐款仪式的一个负责人。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居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近日在当地新建成的希望小学的爱心拍卖会上,一家单位将写有20万元的现金支票模型送到校领导手中。可校长还没来得及平复激动心情,就被事后拿到手的薄薄2000元浇了个透心凉。当他询问活动主办单位能否捐助学校20万元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负责活动的演出公司则表示,20万现金支票属于一个演出道具,不应该视为爱心捐款。

这样的做法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我们不能将献爱心最终演变成一场作秀,捐款方也不该一边想赢得好名声一边又不做出与承诺相符合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