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第七计,敌战计中的第一计。这一计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其译文是:“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全部都是假的,而是让对方把假象当成真象。这就是要巧妙地运用阴阳转化之理,把小假象发展成大假象,在极端虚假之后,再采用真实的行动”。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属于疑兵之计,欺骗敌人让敌人信以为真。这一计策无法长期使用,因为假的早晚会有察觉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早做决断。避免对手察觉。这一计策出自《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兵书《尉缭子.战权》中主张以“无”道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以虚为实,出其不备,打击敌人。

汉代将军李广又一次带领一多骑兵单独行动,不巧在路上遇到了几千匈奴骑兵。匈奴骑兵看李广只带了一百多骑兵认为是诱兵之计不敢上前,当时李广的部下很害怕,但是李广说:“我们离开部队太远,贸然往回走就会被他们消灭,如果留在这就会认为我们在诱敌而不敢上前”。于是一百多骑兵继续靠近匈奴的几千骑兵,临近二里地的时候吩咐下马休息。期间匈奴的骑兵派将领前来监视,但是被杀了,导致匈奴骑兵更不敢贸然出击了。到了半夜匈奴骑兵怕汉军前来偷袭天不亮就跑了,李广和他的一百多骑兵第二天早上平安返回。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战国末期,秦国的张仪为秦王献计,离间齐楚联盟在分别攻打,秦王决定计策好就同意了。张仪奉秦王的命令出使楚国并跟楚王说秦国愿意将六百里土地送给楚王让楚王绝齐之盟。楚王一听太好了,秦国比齐国强大,并且结盟又能扩大地盘又能削弱齐国,这种好事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然后就同意了。楚王派逢侯丑出使秦国,不想半路上张仪摔坏了,只能修养,逢侯丑上书秦王但秦王说:“楚国与齐国盟约还在,不能签约”。然后楚王上当了,派人去齐国把齐王骂了一顿,然后解约了。当张仪伤好之后又不承认让地之事,最后楚王怒了向秦国发兵。当时秦国已经与齐国签订盟约,楚王大败割地求和。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曾用过此计,在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时候,利用曹操的一首赋来激怒周瑜,曹操的《铜雀台赋》中有一句是:“揽‘二桥’与东南西兮,乐朝夕之与共”。将其中的“二桥”换成了“二乔”。这二乔指的是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其中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诸葛亮假装不知这两位的身份,意思让东吴献出这两位美女就可让曹操退兵,同时还说了一些恶毒的话,最后周瑜大怒说与曹贼势不两立,孙刘联盟形成了。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