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王守仁诈死逃生

金蝉脱壳,三十六计之二十一计,混战计第三计。书中是这样讲的:“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在表面上功夫要做好,让敌人和友军不怀疑,在敌人迷惑不解的时候悄悄的撤离。这一计的核心是,用来迷惑敌人和友军的表面功夫,这一点做的好就会让自己得以脱身。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王守仁诈死逃生

这一计策的名字来源不详,例如在关汉卿《谢天香》中:“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仲长统《述志诗二首(其一)》:“飞鸟遗迹,蝉蜕亡壳。”并且还有很多,描述了这一计名的古典书籍。

魏文帝初年,田豫奉命去代郡镇守安抚那里的鲜卑人。当时鲜卑人分裂出很多分支相互攻伐,田豫怕当时的鲜卑人兵合一处,于是就率先征讨当时兵力最强的一支。但是刚刚进兵不久就因寡不敌众而失去了退路。田豫异常镇定,让士兵收集柴草和牛粪马粪,聚集点燃。然后田豫的军营中浓烟四起。鲜卑人一看,认为田豫会在这里常驻,不着急攻打。但是当鲜卑人派兵偷袭的时候,发现田豫的人马跑了。鲜卑人这是才发现田豫使用的是金蝉脱壳之计。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王守仁诈死逃生

明武宗时期,有一个叫王守仁的忠臣。当时宦官刘瑾专权,恣意妄为。当时有很多官员敢怒不敢言。当时御史戴铣上书弹劾,于是遭到刘瑾的诬陷贬为平民,发配边疆。当时的兵部主事王守仁上书为戴铣鸣不平,奏书被刘瑾截获,王守仁被打了五十大板,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因为王守仁求情而怀恨在心,而贵州龙场距离京师很远,于是就派杀手半路截杀。当王守仁从仆人那里知道消息之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是内心中另有打算。第二天仆人发现王守仁不见了,又看到了一封绝命书信,仆人一看认为王守仁要去投江,就连忙到了江边。到了江边一看,只看见了水上浮着冠履,捞起来一看是王守仁的。于是王守仁投江自尽的消息传遍了京师。要杀王守仁的刺客一听便信以为真,带着王守仁的冠履前去复命。当时的王守仁呢,则在其朋友在江边祭奠他的时候,跑到了武夷山去了。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王守仁诈死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