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本质是爱和赋能|商业实践问答

领导力的本质是爱和赋能|商业实践问答

问:在公司快速发展阶段,会引起一些老员工或者老持股人的安全感下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震动,但如果维持原样,不仅无益于企业长远发展,也无法促进老干部的进步,我该怎么办?

答:问题的本质是:当企业不断在攀登新台阶的时候,注定会有人跟不上。有人掉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和员工之间心与心的链接不够。我们自以为在做着面向未来的创新举措,但是其实没有对我们的员工付出足够的爱,没有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从而使得他们落伍、让他们“被”掉队。

所以,对待老员工的态度,其实是一面特别好的照见自己的镜子。尽管有的人确实一时半会跟不上,但我们不要伤害跟我们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机会。

这时候是最能展现我们仁爱、智慧、胸怀、能量的时刻,我们想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拥有更高的格局和境界,进而能够呈现更多的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

问:企业在3.0战略实施过程中,难免需要以利益结缘,从而快速卷起更多人,形成相应的势能。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在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一些3.0企业出现了感动人心的故事,其他的企业看到了很赞叹,也希望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心与心的链接。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3.0企业所做的一些事情,在其他企业中也尝试过,但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3.0企业呢?根本原因就在于,3.0战略的链接源泉是我们这颗心。有了这颗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生发出对客户的关爱,就能够与客户建立心与心的链接。

所以,所谓“卷起他人、制造势能”,一定是要发自我们内心,否则就会变成收买人心的伎俩,无法建立真正长久的心与心的链接,对他人、对自己都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领导力的本质是爱和赋能|商业实践问答

问: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有同事间认识不一、衔接不畅的状况,合作达不到理想状态,这个时候,如何做到“不抱怨,尽己责”?如何理解素其位而行?

答:在工作中与同事认识不一、衔接不畅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把同事“掉链子”的事情捡起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这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项优秀品质。

另外,我们还要帮助同事去成长。阳明先生强调“责善”,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不要给自己和别人传递负能量,而是要对他人表达一份诚意,以自己的肺腑之言指出对方的问题,并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去帮助他成长。

而这个过程,既是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的过程,也是增长自己的能量、智慧的过程。所以,“不抱怨,尽己责”并不是出现问题就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要和同事一起成长。

问:如何组织好公司的致良知学习会?对于管理干部的“信,不明,傲,不担当”这四个问题,如何突破?

答:关于傲慢、担当、不谦虚、不敬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属于德的层面。怎样才能提升德呢?就要提升我们干部的格局和境界,可是要提升我们干部的格局和境界太困难了。所以,圣贤给我们指示的捷径是什么呢?是在心上,“心-道-德-事业”,所以在心上下功夫是捷径。

如何在公司内把正能量汇集起来,然后感染到更多人?方法我们能想到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在我们的心上,真的发在内心地爱团队,发自内心地去爱团队,就会想到很多办法。

所以,本质上我们一定要爱大家,爱不够,付出就不够。同样,明不够,也是因为信不够。这个源头都是爱,我们如果对待干部就像对待亲兄弟姐妹一样,他们心中的苦你自然感同身受,就会想出很多办法。

爱的程度就代表着我们的格局和境界,一定要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一定要做深刻的反省,看清自己是否因为不明与私欲障碍了自己和同仁的关系,所以最根本的还是回到心上下功夫。

领导力的本质是爱和赋能|商业实践问答

问:我有一个下属,由于存有“傲心”而与周边伙伴的关系出现问题,我用了很长时间与他进行深入交流,让他回去反思,但我发现该犯的错误他依然在犯,似乎没有任何改变。我该如何做,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真正帮到他?

答:我们要如何成就下属?其实,读懂了自己就能读懂身边人。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也是走遍千山万水、付出很多努力、经历许多波折的。因此要成就我们的下属,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即便我们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跟他交流,他虽然有所醒悟,但如果不加巩固,几天后身上的习气又会重新升起来。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人性,正确地认识成就身边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持续地帮助他。致良知四合院的很多企业家,他们都和自己的下属建立了定期的心与心链接的沟通方式,他们交流不是为了谈工作,是为了建立信任,彼此分享生命的感受。通过建立这样一种持续性的沟通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实质性地改变一个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能量,当我们有足够大的能量时,才能赋能给他们。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有一颗心,要真的爱下属。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对下属是怎样的一颗心,反省我们的爱够不够、付出够不够。

所以,与其是说我们帮助下属,不如说是他在帮助我们,就像《道德经》所讲的“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所谓“教学相长”,在带动干部成长过程中,也实现了我们个人的成长。和下属一起学习“心-道-德-事”四部曲、学习明心和净心的功夫,从根本上建立心与心的链接,这样的“心灵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的链接。

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为高管要善于赋能干部员工,请问“赋能”和“放权”是否等同?在不做职责权限调整的前提下,如何赋能?这个“能”是指能量,还是指帮助他人提升心灵品质?

答:赋能,是把你心中的能量奉献、分享给你的下属。比如:你的下属心灰意冷地走进你的办公室,当他离开的时候,已是斗志昂扬,因为你把自己的能量奉献给了他。

而职责权限的问题则是另一维度的事情,是所谓“真理”的力量。许多时候,职责权限都存在着一些不清晰的地方,而且永远不会完全清晰。这就需要你用心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以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仁爱和智慧去弥补这种“不清晰”。

因此,本质上我们是通过垂直攀登,增长我们的能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职业使命,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充分燃烧。当我们的生命不能燃烧时,就会带来负能量,即便我们想传递正能量,也可能呈现出的是负能量。所以,归根到底,自己有怎样的一颗心,才能给身边人传递怎样的能量。我们一定要认真做明心、净心的功夫,才可以真的为他人赋能。

领导力的本质是爱和赋能|商业实践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