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不保本后,我们怎样应对才能增值?

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我们怎样应对,让资产有比较不错的投资环境呢?

银行理财不保本后,我们怎样应对才能增值?

我国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日前正式落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市场将迎来巨变。

银行理财不保本后,我们怎样应对才能增值?

- 1 -

打破刚兑,保本理财没有了!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对我们的影响是:不保本!不保本!不保本!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即将成为历史,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将消失,合格投资者门槛抬升,未来投资者可能从理财产品中获得“超额收益”。

打破保本和刚性兑付之后,也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投资者不能再“闭着眼睛”购买理财产品......

这就带来一个大问题:投资人对保本型产品的需求还存在啊!

于是大额存单和结构化存款被抢疯了!

但这两个理财产品,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大额存单门槛太高,20万元起存,对普通人不够友好;结构化存款的总规模最近攀升得太快,已经引发了监管担忧。

最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结构化理财,

它们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下,实在是太低了!

- 2 -

投资门槛提高,资金来源受限

新规原文摘要: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

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理财产品的本质应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保本理财实际上是刚性兑付,这就偏离了资管产品的本质。

资管新规作出了一系列细化安排。在定义资管业务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同时,细化了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不仅明确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属于此类,如果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都属于刚性兑付。

这意味着变相发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没有了空间,未来此类产品将逐渐从市场上消失。在资管新规给定的过渡期内,也就是2020年年底之前,这类产品还可以继续发行。

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了,意味着消费者要改变将银行理财产品视同银行存款的理财习惯。

这部分消费者一般风险偏好比较低,相对厌恶风险且喜欢较为平稳的收益。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理财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

投理想认为,如何能够更替理财习惯,形成“自负盈亏”的理念,还需要经常学习新东西,认识新的有经验的理财朋友,尝试不同的理财渠道。p2p理财作为新兴的理财渠道,很多投资者已经默默潜入,观望很久会一无所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