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山裝情結

一直以來,我都想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中山裝。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在籌疇滿志的青春歲月在我的腦海裡充盈著,撞擊著,讓我魂縈夢牽,揮之不去。

在我的記憶中,上小學時的鄭永強校長和肖孝全老師等,他們都有自己的中山裝,每到節日盛會,他們都會身著筆挺的中山裝,出現在同學們的身邊。一邊用嚴厲的語言督促鼓勵著我們,一邊在主席臺發表著激昂的演說,那時對我印象最深得就是他們身上的中山裝,他們說的話我似懂非懂,但於中山裝卻是久久難以忘懷,那北京藍的卡嘰布料做的中山裝,穿在他們的身上,是那麼地顯得莊重和肅穆。我出生是在改革的伊始之年,那時,人們的服裝已經在發生著變化,不少人已褪去了舊土布做的唐裝,西服和茄克裝愈來愈受到中青年的青睞,但在我心中,卻是倍愛中山裝。覺得只有它才是男人的正裝,才是家之棟樑,國之魂魄。

後來參加了工作,從一些刊物上才洞悉了關於中山裝的點滴知識,讓我對中山裝更加充滿了喜愛和嚮往。中山裝的設計者,也是故居的設計者,即故居的主人孫中山先生。中山裝為50年代至今中國男子的主要服裝之一。它的緊收的衣領象徵著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前襟的四隻明袋寓意“禮、義、廉、恥”四大美德,也可譽為國之四門;門襟所置的五粒紐扣代表“五權”,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察權(一說是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衣袋上的四粒紐扣標誌“四權”,即人民擁有的選舉、創制、罷免、複決權;上面兩個口袋蓋的倒裝山字形筆架式,意表中國民主革命要重視知識分子,以建設文官型的政府;袖口上的三粒紐扣則意蘊“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

通過中山裝,我們可以領略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改革思潮和思想動向,在那個血雨紛飛的戰爭年代,中山裝一經誕生,被成為了中國男人的正統服裝。記得在上學時,那時在腦海中對五四運動的印象,便定格在中山裝和短衣短裙上,都是清一色的學生藍,而君子和淑女的形象,以及愛國和進步的氛圍都滲透在了裡面。語文課本里關於那個時代英雄的形象全定格在了中山裝,好像不穿中山裝就不像個好人似的。

中國人於中山裝大多都是帶有一些敬畏和含蓄在裡面的,從割長辮到脫長袍,中國人對於中山裝的熱愛幾乎是用語言無法言表的,而歷代偉人更是素來就有中山裝情懷的,每到節日或大典,國家領導都是身穿中山裝,出現在這些莊嚴的場合中的。

而我一直就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中山裝,小時候因為家貧,穿的大多都是用大人的舊衣料改裝的,中山裝對我來說只是一種奢望。直到我步入四十,我才實現了我的這個夢想,市場上幾乎是找不到的,我只好找了一家老師傅做工的服裝店去剪裁,用了大約一週的功夫,師傅才通知去取衣服。而我,早已是等不迫不及待了,本來說好的是500元一套的,師傅看好很是喜愛,只收了350元的成本費。我終於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中山裝。

在好幾次的徵文獎領獎臺上,我都是身著中山裝去的,朋友與我的讚賞除了本身的文章寫得好外,稱讚最多的就是身著中山裝的我愈加顯得年青,富有朝氣了。在莊重與含蓄之餘,讓我更加顯得活力四射,青春飛揚。

如果說旗袍是中國女人的最愛,那中山裝就是中國男人的首選。我鍾情於中山裝,因為它值得擁有,讓我更加激揚了我的童年夢想和中年情懷。

中山裝,你不只屬於我,更屬於中國男人!

(徵文選登,編者略有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