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吴昌硕的艺术造诣?

西安文化旅游

【文藏来答】吴昌硕,初名俊、俊卿,中年后署名苍石、昌石、昌硕,别号有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石尊者、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七十岁后又署聋公、大聋等等。他学画较晚,四十岁以后方将画示人,早期他得任伯年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远学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从中得益甚多。

清 吴昌硕 花卉图册(八开选二) 纸本设色 每开纵二五·八厘米 横二五·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几个简单的形容词远不足以概括。如果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画,或许可以更好地捕捉画家的风格特点,体会大师的创作心境:第一,雅俗共赏;第二,以书入画;第三,承古开今。

清 吴昌硕 花卉图册(八开选二) 纸本设色 每开纵二五·八厘米 横二五·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雅俗共赏

清 吴昌硕 花卉图页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在吴昌硕的绘画里,既有梅兰竹菊、岁寒三友之类文人雅趣的代表,也有适应市民阶层审美要求、寓意吉祥的牡丹、紫藤等,甚至还有果蔬瓜匏等等带着市井田园气息的物事。以牡丹象征富贵,以菊花代表长寿,以水仙比喻清雅,就花鸟画科而言,缘物抒情的表现方式是传统的,而在绘画技法上吴昌硕则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完成了自我表达。

清 吴昌硕 花卉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五一·六厘米 横八〇·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喜爱画梅花,带有缘物寄情、写物附意的情感寄托。「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梅花独立寒冬的孤高品格是吴昌硕用以自比的象征。吴昌硕画梅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喜欢表现老梅。老梅虬曲的枝干好似铮铮铁骨,与轻柔纤嫩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吴昌硕画梅少有全树,也非千枝万蕊,而是有如特写镜头,构图疏阔纵放,气势捭阖,点点梅花,疏密有致,极富节奏之变。焦墨枯笔,顺来逆去。枝丫纵横,曲中求直,苍劲之极。古代文人赏梅,也正是追求这种古朴苍劲的意味,使观者仿佛置身于月色轻笼、花影横斜的意境之中。

清 吴昌硕 梅灯图轴 纸本水墨 纵八〇·三厘米 横三四·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菊花也是吴昌硕笔下的常见题材,有墨菊、黄菊、红菊、白菊等,多是园间常见的品种,形态野逸天然,长势蓬勃向上,或倚石生长,或有篱笆相伴,体现的正是「采菊东篱」隐逸脱俗的诗意。菊花为秋的象征,人们将九月称为「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菊与松树画在一起,被称作「松菊永存」。画菊为长者贺寿,美意延年,也是吴昌硕频频画菊的重要原因。

清 吴昌硕 篱菊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五一·二厘米 横四〇·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 折枝菊花图轴 纸本设色 纵九五·八厘米 横三二·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盛开在春光最绚烂时,花朵硕大,通身的富贵气派,国色天香,有花王的美誉。水仙,花开在早春,姿态婷婷,幽香沁人,因为靠水而生,故有「凌波仙子」之称,被人们赋予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的寓意。牡丹与水仙在花期上本来是有一定差距的,吴昌硕却很喜欢将二者画在同一画面里。在中国画里意象多于表象,这样的题材选择,是富贵吉祥的大好寓意。牡丹色好易俗,水仙轻灵易琐碎,画家在两者旁边画上湖石,以石块的厚重钝拙加以协调。用色上喜用浓丽鲜艳、对比强烈的颜色,尤擅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清 吴昌硕 牡丹水仙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五〇厘米 横四〇·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画荷花。上承陈道复、徐渭、石涛、八大,近接任伯年、蒲华等人,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开创出新的格局。他的荷花沿袭文人画一路,古雅清新,而笔墨大气磅礴,意境壮阔,增添雄浑之气。

清 吴昌硕 荷花图轴 纸本水墨 纵一八三厘米 横四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常画的寓意吉祥的花卉植物还有桃、荔枝、紫藤、葫芦、雁来红等等,都带有浓浓的市井意味。他的作品既有民间的审美情趣,又融汇了文人的笔墨意蕴,用朴实无华的美好打动人心。

清 吴昌硕 紫藤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一三·七厘米 横二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 葫芦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六三·四厘米 横四七·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以书入画

从绘画技法的方面来欣赏,吴昌硕用笔最大的特点是以书法用笔来作画。这并非他的独创,但是吴昌硕却将它发展成了自己的特色,进而赋予绘画新的生命力。吴昌硕的篆书主要学自石鼓文,线条功力深厚,他学书早于学画,书法的用笔之法被他自然而然地带入了作画的过程中。了解了吴昌硕的作画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尤爱描绘紫藤、葫芦、葡萄这类题材。这些藤茎类植物极富线条美感,劲拔的藤条层层缠绕,势如蛟龙腾跃,或劲拔挺立,或疾转回旋。配合吴昌硕的笔法,连绵不绝,盘铁牵丝一般,行笔看似挥洒迅疾,实则凝神聚气,稳健扎实。藤条的布局最费思量,疏密错落,密实处更是花叶最繁处,密密层层,零零点点;疏落处仅有藤枝,如狂草书写的几个大字,走笔随性,气度自成。吴昌硕自己亦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清 吴昌硕 葡萄图轴 纸本水墨 纵一三五厘米 横三三·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精通金石篆刻,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法篆刻的章法布白,多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吴昌硕评论自己的艺术称:「说我善于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说我擅长书法,其实我的金石更胜过书法。」这番评论既道出了吴昌硕艺术风格的形成,也阐明了吴昌硕艺术风格的内涵。

清 吴昌硕 榴梅博古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八〇·一厘米 横四七·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承古开今

吴昌硕画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又有扬州画派中李鱓、李方膺、高翔等人的影子。吴昌硕画作上常有提及「拟青藤用墨」、「学陈白阳而神味不失可喜也」、「拟李晴江笔意」、「兹写拟李复堂点色,而古意不及」、「拟清湘老人,而泽古朴茂之趣远不及」等语,从中不难看出吴昌硕作画有追摹古人之意,但是每每画成,自己又觉得不似,因而题句略带调侃意味。

在师古的道路上,画家笔端的自然流露才是真实的自我,才是吴昌硕内心真正的艺术追求。「画之所贵贵存我」、「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这些文字是吴昌硕创作的心路历程,也是吴昌硕的艺术宣言。

清 吴昌硕 牡丹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一四厘米 横二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在他的画上,前人的笔墨、设色、构图、章法甚至气势、神韵都有迹可循,但是却没有模仿的痕迹,另辟蹊径、贵于创造。

他曾说过:「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一幅画作好之后,就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大家提出意见,他就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他的作品公认为「重、拙、大」。用笔沉着有力,没有浮滑轻飘之意,是为重;自然无斧凿之痕,稚气洋溢,天真一派,是为拙;气势磅礴,浑然大家,是为大。吴昌硕不囿成法,不堕古人,大胆追求,将文雅的书卷气和含蓄的儒雅之风蕴藉于气魄与力度之中,赋予了大写意花卉雄强质朴、高古雅拙的韵味,从构图造型到笔墨都传达出富有力度的美感,开创一代新风。

清 吴昌硕 秋色图轴 纸本设色 纵一三五·五厘米 横三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文藏

吴昌硕为什么被尊为海派绘画开山鼻祖,“文人画最后的高峰”,首先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来看。

清末嘉庆道光咸丰这大半个世纪,期间没有出过一个一流的画家。

没有一流画家,甚至没有画家,都不是一桩罪过,大不了只是留个空白,一个消极的缺憾。但草率的毒鸡汤却是一种积极的犯罪。

一帮文人画的末流,个个去玩逸笔草草,撇两笔兰草,刷几棵竹子,题几句发牢骚的歪诗,重视画面涂抹效果而不讲画理,重视圈子交际而不去练习技法,文人画的套路越来越熟,而生命力越来越弱。

文人画堕落了,等待后来者的拯救。

所以他的画虽然是传统文人画,充满书卷气和儒雅之风,却多了一种古拙凝重、大气豪迈的味道,后人叫他金石味。

金石是吴昌硕生命里的关键词。

几十年的篆刻生涯,这门艺术的美学风格已经渗透进入了他的艺术基因。

他的书法以金石学为根基,把清代诸家的篆书融会贯通,以石鼓文为体,并参用三代钟鼎金文的笔意,把石鼓文从矮大紧的身段拉成腿脚修长的模特身材,从而创造出线条方圆并施,刚柔相济的新面貌。

吴昌硕 石鼓文七言联水墨纸本

150cm×38cm×2

创作年代:1925年

释文:帛兔可得射余日,黄马一乘游高原。

题识:趾祥仁兄雅属。为集猎碣文字。时乙丑嘉平,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二。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人书俱老

有故事说,吴昌硕50岁才开始学画,他到任伯年家去拜访,任伯年一看50多岁的大叔,要跟着我学画?先写两笔看看?吴昌硕在纸上画了几根石鼓文的线条,任伯年惊了,“将来你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我”。

这个传说看起来挺符合文人画的思路:书法好了,画自然好。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其实是跟“黄公望50岁学画”差不多,都是一种毒鸡汤。吴昌硕的金石味并不是石鼓文直接入画这样简单。

吴昌硕的金石味是一种书法韵味,在吴昌硕的画里,非常讲究笔墨的书法韵味。

吴昌硕 竹如意斋水墨纸本60cm×210cm创作年代:1919年释文:竹如意斋。题识:禅甓轩晚霁试吴氏两罍轩藏墨,时在己未闰七月,吴昌硕老缶年七十有六。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褒员天鉴藏印:潘锡基 南海潘氏珍玩

他用篆书笔法画梅花,用石鼓文和琅琊台刻石画兰花,画葡萄、紫藤这些的时候,常采用草书笔法,又融入了篆隶之笔。笔法远不止一种,如果单纯拿圆柱子石鼓文去套他的画,显然是套不上的。

比如这幅《苔石桃花》,是吴昌硕爱用的倾斜构图,树干树枝的长线条,自上而下,一贯到底,并且首尾呼应,有篆刻分朱布白的味道,石头也用圆浑之笔取代方折套路,富有篆书的韵味。

吴昌硕 苔石桃花

设色纸本

152cm×83cm

创作年代:1917年

题识:秾艳灼灼云锦鲜,红霞裹住颇黎天。不须更乞胡麻饭,饱啖桃花已得仙。丁巳春王正月,客海上去驻随缘室,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四。

钤印:吴俊之印 吴昌石 禅甓轩

鉴藏印:老舍 武进赵氏珍藏 去非鉴赏

吴昌硕的金石味还是一种节奏感。

金石不同于笔墨流淌,青铜铸造的时候免不了有锈蚀,有气泡,石碑雕刻的时候免不了有崩口,有裂痕,这儿掉一块,那里凝一块,坑坑洼洼。

吴昌硕就是这样,毛笔在他手里,始终不会顺着走,一定是磕磕绊绊拧着走,借机甩掉传统文人画的油滑和套路。

比如这幅梅花,吴昌硕画过几百幅梅花,题材本身不重要,具体笔法用篆书草书还是石鼓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线条的顿挫能不能表达“金石气”的内在力度。这才是金石大写意的“意”。

吴昌硕 红梅

设色纸本

143cm×71cm

创作年代:1917年

题识:南风薰鼻霞气馥,青灯荧荧照板屋。堆书古案静如拭,着树春光红可掬。灯前奉母一枝折,赪虬蠕蠕瘦蛟缩。儿童奇货比颜色,瓦盆抱出重阳鞠(菊)。仓卒恐污寒具油,忙煞山妻收卷轴。长须奴子背灯立,拦若斗鸡成木。守岁今宵拌闭门,门(外)人传鬼聚族。衣冠屠贩握手荣,得肥者分臭者逐。道人作画笔尽秃,冻燕支调墨一斛。画成更写桃符新,爆竹雷鸣起朝旭。丁巳孟夏,七十四叟安吉吴昌硕。(门下夺外字,老缶自检。)

钤印:仓硕 俊卿之印 昌硕 归仁里民

鉴藏印:味蕖收藏

吴昌硕的金石味更是一种气势。

他爱说“苦铁画气不画形”,“作画时须凭一股气”,但又绝不是文人画末流那种没有分寸的飙高音洒狗血。

他的金石气,不光是借用书法运笔和笔势顿挫这些技术,而是将高古金石文字的雄浑阳刚气象输入到画里,贯穿于结构、运笔、取势等每一个环节,使作品整体的精神而貌为之改观。

他有两句著名画诀:“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仍照顾到气魄。”他作画时特别注重整体构思,往往酝酿很久,不落一笔,一旦成熟,就落笔如飞,加上书印的笔法,更使作品充满豪气。这股气就是源自金石的阳刚和严谨。

就像他的牡丹,没有媚气和俗气,却是生气无限,配上厚重的石头,耐得住寂寞,也消受得起富贵。难怪齐白石也服了吴昌硕——“放开笔机,气势弥盛,横涂纵抹,鬼神亦莫之测,于是天下尚叹服矣”。

吴昌硕 春风满庭图 

设色纸本

137cm×63cm

创作年代:1910年 

题识:石不能言,花还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君遂老兄属画。庚戌八月客京华,吴俊卿。

钤印:苦铁 俊卿大利 缶无咎

吴昌硕 春风牡丹图

设色纸本

124.7cm×51.8cm

创作年代:1916年

题识:春风吹上九张机。丙辰秋杪,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 吴昌石 古鄣


民国画事

吴昌硕先生是继清代赵之谦之后的花鸟画大家。从画友师友任伯年及蒲华。画以书法入,得金石之助。他对近代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虽然其画作在审美视觉上不符合现代“要求”。但是其价值是存在的,而且是极高的。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他的艺术造诣不能小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