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偏差

觀念偏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企業方面。一方面,網絡進入了營銷領域以後,有不少的書籍和文章都大肆宣傳網絡對企業營銷的徹底性革命,炒作所謂網絡大潮的到來,宣揚網絡對競爭優勢的神奇作用,認為任何企業,無論處於什麼行業,經營何種產品,都能夠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都能夠在網上淘到金。輿論的錯誤導向致使很多企業不考慮其所處的行業和所經營的產品,沒有弄清楚網絡營銷的內涵,便開始盲目上網,結果以失敗而告終。還有一些企業,明明不具備實施網絡營銷的主、客觀條件,卻企圖藉助網絡營銷來推行其所謂的品牌戰略,搞形象工程,對網絡營銷進行不切實際的炒作。另一方面,企業網絡競爭意識不強,對網絡營銷認識不清。從目前企業管理層來看,大多數企業領導對網絡營銷的重要性還沒有認識到,甚至不能正確理解什麼是網絡營銷,認為網絡營銷就是網上銷售,而目睹網絡商店虧損累累的現象後,更失去了建立網絡營銷的信心和動力。絕大部分企業還是把競爭焦點定位於實體市場,把知識經濟時代搶佔網絡看得過於神秘,總以為只有工程師、電腦技術人員才能夠使用這一高科技產物。從目前我國企業的經營體制來看,經營者更多考慮的是短期利益和自身利益,儘管有更新、更好的經營方式,如果有違於現實利益,也只能束之高閣。開展網絡營銷,需要經營者在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在經營的初期,只會是低利潤甚至是虧損的經營,短期利益不佳,這會令一部分經營者望而卻步;第二,消費者方面。一是傳統購物觀念的束縛。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時間觀念尚未充分樹立起來,人們寧可多花錢、多跑路、多費時,也要眼見為實的心態,制約了網絡營銷的發展。同時,不規範市場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使人們對網上購物產生疑惑,對產品質量產生懷疑,這種心態也會制約網絡營銷方式的發展。二是消費者對於上網購物的態度也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上網購物是積極的活動,有些人則將其視為休閒,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於網上購物興趣不大,覺得在網上購物失去了上街閒逛購物的樂趣。

(二)基礎設施不完善

網絡營銷的發展,要求網絡傳輸有很快的回應速度和暢通的道路,由於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原因,我國已建成的網絡質量較低,網絡覆蓋面較小。進入許多公司的網站,可以發現除了大幅圖片標語外,沒有能吸引瀏覽者的信息,站點缺乏特色。有的站點雖然設計的很漂亮,但卻不實用,與產品或業務沒有任何聯繫,網站更新週期漫長,不能把信息及時地傳遞給瀏覽者,也不能把顧客的要求和建議進行即時反饋。

(三)營銷策略水平不高

我國企業網絡營銷剛剛起步,總體水平較低,對網絡營銷策略缺乏普遍和深入的研究,對於一些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有了一些簡單的方法和策略,而對於一些難以網上銷售的產品,相關企業卻望而卻步,沒有及時的應對之法,特別是對於網絡渠道的管理策略而言。由於傳統營銷渠道一旦建立,企業很難在一時之間加以改變,也難以控制,所以改革力度相當大。網絡營銷的開展難免會觸及到許多中間商的利益,所以衝突不可避免,許多企業在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往往容易退卻,更不用說對網絡營銷的策略進行創新。

(四)配送體系不健全

目前,網絡營銷配送需求尚沒有達到物流企業所需的最低規模化運作要求,加之互聯網的無邊界性特點導致了網絡營銷客戶區域的分散與不確定性,少量的供給和過於分散的配送網絡,使物流企業無法分攤較高的固定成本而難以降低服務價格。顧客支付的除商品價格外,還需支付運費,這有可能使網上企業失去由於成本降低而帶來的價格優勢,而且,顧客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取到商品,網上購物的方便性、快捷性無從體現。

(五)專業人才匱乏

人力資源始終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企業開展網絡營銷需要各方面人才,尤其是具備全新信息觀念和新型知識結構的複合型人才,他們是企業實施網絡營銷的中堅力量,而我國企業恰恰缺少既懂技術又熟悉營銷業務流程的綜合性人才。一來大多數企業只會用人,而不會培養人。二來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人才流失情況嚴重。

(六)安全得不到保障

安全問題是企業和消費者在網絡營銷中最擔心的問題。網絡交易由於隱蔽性大、陷阱多及交易對手的不可知性,存在著交易風險。商家為了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過多地獲取了用戶個人資料,使互聯網上個人隱私遭侵犯事件及信用卡信息被盜用,造成了經濟損失時有發生;家庭聯繫信息被利用,電話騷擾不斷,電子信箱地址被利用,造成垃圾郵件如山,影響用戶正常通信。這些都造成網民對於互聯網安全的不信任。另外,我國網絡技術多為舶來品,沒有掌握核心的硬件和軟件技術,因而不安全的因素更為突出。

(七)信用隱患突出

網絡營銷在我國起步較晚,這種營銷方式還沒有深人人心,許多人對這種新型營銷方式還心存顧忌。網絡營銷是在虛擬的網絡進行的,而網絡營銷的前提條件是買賣雙方互相信任。網絡營銷是建立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信守諾言的基礎上的。所以信用在網絡營銷中是極其重要的。目前我國的社會化信用體系遠不如西方國家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業與消費者都對網絡營銷存在疑慮。首先,對企業而言,企業對我國消費者存在擔心,害怕消費者通過偽造的身份假意購買商品,使企業蒙受損失。其次,對消費者而言,消費者害怕受到欺詐,擔心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或售後服務沒有保障。

(八)相關法律法規滯後

由於網絡營銷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中關於網絡營銷這種嶄新的商務活動方式的相關法律較少,不夠全面。儘管我國對電子合同的法律效率、知識產權的保護、網上支付、電子證據等進行不斷的研究,但這些法律法規的內容遠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活動還找不到現成的法律條文來保護網絡交易中的交易方式,比如:數字簽名的法律效力問題,網上交易的經濟糾紛問題,計算機犯罪問題等,現有的法律體系顯得無能為力,導致交易雙方都存在風險。另外,由於網絡營銷可以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個人之間交叉進行,但各國法律不同,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又有很大差異。因此,很有可能一方看來合法的交易,但在另一方卻是非法的。網絡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網上交易、消費者權益和經營者權益以及規範網上交易市場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