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 篇 投 稿 路 書-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一杯茶、一匹馬,你能聯想到什麼?我想到的自然是在橫斷山脈艱難打通的茶馬古道,這條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解決了千百年來高原藏民的重要飲食需求

最重要的是:這條古道上的人和馬,將普洱茶從名不經傳的茶品,一步步帶其走出了大西南的山區,走向了世界,甚至成為了代表一方的“文化標籤”!

而去年的3月底,本文供稿作者--封使君,曾奔赴普洱茶的源頭地帶,親自走了一遍茶馬古道,為今天的路書帶來了詳細的文圖資料,感謝~這個春天,你可以出發,研究一下普洱茶“變黑前”到底是什麼樣,而“變黑後”的它為啥又執著於357克呢?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普洱春茶

線路推薦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自駕地理》手繪地圖,製圖@《自駕地理》

路線里程:約2100公里

行程節點:昆明市-易武鄉-勐海縣-景邁新寨-勐庫鎮-邦東鄉-麗江市

旅程用時:行車時間8天,推薦9-10天

難度指數:★★★☆☆

風光指數:★★★★☆

最佳出行時間:3月下旬至5月初(普洱頭春茶採收季)

Day 1

昆明市 78km 玉溪市 28km 峨山縣 72km 青龍廠鎮 76km 聯珠鎮94km 磨黑鎮 58km 普洱市 109km 勐養鎮 52km 勐侖鎮52km 易武鄉

G8511-G213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多為高速,路況較好。當日行車時間較長,建議在普洱市吃午飯和休息充電。

注:昆明到易武鎮以前無必要做過多停留,趕路即可;易武鎮是雲南省特色旅遊小鎮和歷史文化名鎮,其所在的易武茶山是傳統普洱茶的主產地,茶園面積和茶產量長期居於古六大茶山之首。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雲南普洱茶按品質分為三大區:版納第一,臨滄第二,思茅第三~六大古茶山:倚邦、革登、莽枝、蠻磚、攸樂、易武,全都在西雙版納~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易武為古六大茶山之首,圖為易武山雲海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易武鎮特產優質普洱茶“七子餅茶”,清乾隆晚年,易武所產之茶還成了清廷貢茶呢~圖為易武群山

Day 2

易武鄉 5km 曼落村 2km 落水洞村 3km 麻黑寨 8km 丁家寨 8km 麻黑寨 10km易武鄉

XK17-Y008-鄉間土路-Y008-XK17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易武鄉到落水洞村為山中無名彈石路,路況較好;落水洞至丁家寨為爬坡泥土路,路況差,普通轎車慎行。

注:參觀落水洞村茶王樹有徒步景觀道路,途中可見滇藏茶馬古道遺蹟;當日可視時間確定是否上颳風寨。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隨著普洱茶的興起,易武漸漸形成了“七村八寨”,落水洞村便是其中一個漢族村落,上圖為落水洞茶園,可惜800多歲的古茶樹王已經“光榮退休”了。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未枯死前的茶樹王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麻黑寨是一個漢族、瑤族、彝族混居地,也是個養肺聖地,尤其是麻黑茶歷來被看做易武茶品質的標杆、價格的風向標~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沿著山路崎嶇而行,點上一杯彎弓茶,足以慰風塵

Day 3

易武鄉 16km 納麼田村 16km 勐醒村 20km 勐侖鎮 41km 萊秧河 20km 景洪市 8km 嘎灑鎮34km曼尾村8km勐海縣

S214-G213-G214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全程國道和省道,路況較好,沿途以雲南熱帶雨林風光為主。

注:南糯山位於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是西雙版納有名的茶葉產地,天氣變化多段,經常霧氣瀰漫,南糯山半坡老寨有茶王樹,需在古茶園中徒步3、4公里才能見到。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信奉小乘佛教的景洪,佛教建築與內地截然不同,圖為大金塔夜市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瀾滄江夜色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勐海境內的南糯山、勐宋、巴達、布朗山、賀開和景洪勐宋茶山,並稱為“新六大茶山”,圖為勐海茶區沿途風光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南糯山被當地人稱作雲南古茶第一寨,上百年、甚至上千餘年的古茶樹從山腳順著坡勢蜿蜒,上圖為南糯山古茶林。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南糯山茶王樹在半坡老寨附近,高5.3米,當地人稱“老撥撥瑪”,圖為茶樹王旁的茶亭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南糯山世代居住著哈尼族支系的愛尼人,圖為愛尼人的小木屋

Day 4

勐海縣 29km 半坡寨 13km 格朗和哈尼族鄉 8km 帕沙中寨 18km 賀開村 14km 班章 18km 新班章 9km 老曼峨34km曼果村 9km 勐混鎮 19km 勐海縣

G214-Z005-Y061-縣鄉路-Y044-Y054-S320-G214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勐海縣到帕沙為水泥路,路況好;勐混鎮到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為山中爬坡土路、砂石路,路況差,普通轎車慎行。

注:勐海縣號稱普洱茶第一縣,春茶採收季節住宿需提前預定。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早春4月,路過格朗和鄉,可見大片大片的農田,農人們正在田裡採收甘蔗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帕沙山上的五個村寨居住的全是哈尼族愛尼人,山上有大片的古茶樹,這裡的種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共有2900多畝古茶園。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帕沙山帕沙中寨巨大的古茶樹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現場炒茶,行業術語叫“手工殺青”,這是普洱茶工藝裡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圖為布朗山茶園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產區,包括班章、老曼峨等村寨,也是古茶園保留最多的地區之一,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的後裔,是雲南原生的土著民族,濮人在雲南種茶的歷史非常悠久。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老班章古茶園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圖為老曼峨苦茶

老曼峨在布朗山的中心地帶,是整個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

Day 5

勐海縣 13km 曼杭混 52km 賀松老寨 43km 勐遮鎮 35km 勐滿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鄉 12km 惠民哈尼族鄉 21km 景邁新寨

G214-XK08-G214-XJ69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為國道和縣鄉道,路況較好,沿途有山脈“壩子”,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值得多做停留。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圖為勐遮壩子

“壩子”在雲南是指山間小盆地,也是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圖為巴達山風光

巴達山地的小黑山發現過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樹,有1700多年的樹齡。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遠眺賀松老寨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景邁山茶園裡的“螃蟹腳”

Day 6

景邁村 20km 惠民哈尼族鄉 46km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27km 竹塘鄉 35km 富邦鄉28km上允鎮 94km 勐庫鎮 9km神農祠 20km 小戶賽 13km勐庫鎮

XJ69-G214-林勐線-Y021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有國道,縣鄉道和土路,路況較差,沿途以山地景色為主。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遠眺小戶賽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圖為勐庫鎮周圍群山

勐庫鎮西北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支脈邦馬山,主峰是海拔3200多米的勐庫大雪山,這裡是孕育勐庫大葉茶的搖籃,坊間有言:勐庫十八寨,寨寨出好茶。

Day 7

勐庫鎮 39km 博尚鎮 14km 昔本村 14km 邦留 29km 全河村 7km 師家寨 12km 黑覓村 13km 邦東鄉21km昔歸村 21km邦東鄉

G214-縣鄉路-鄉間路-Y045-Z016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由國道轉入縣鄉道,路況一般,沿途以山地和瀾滄江景為主,勐庫到邦東一路爬坡,山路崎嶇;邦東到昔歸一路下坡,直至瀾滄江邊。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忙麓山瀾滄江

Day 8

邦東鄉 55km 茶房鄉 47km 茂蘭鎮 96km 南澗縣 63km 祥雲縣 45km 大理 47km 雙廊鎮 53km 牛街鄉 46km劍川縣 67km麗江市

X274-G214-G5611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當日行程多為國道高速,路況較好,去洱海需在挖色鎮下高速進入環洱海公路。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束河古鎮便是茶馬古道上保存最完好的重要集鎮,因馬幫需要大量結實好用的皮具,因此束河成為了茶馬古道上著名的“皮匠村”。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麗江古城每家茶莊都會備一方茶座,以普洱茶居多

甭管您是否愛喝普洱茶,只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雲南普洱茶餅的重量=357克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為啥不湊個整呢?這還得從歷史說起~普洱茶是邊銷茶大夥應該都知道,為了方便運輸和保存,才做成了緊壓茶。因外觀酷似圓餅,也稱圓茶。

普洱茶興於2000多年前的古人,盛於清朝皇族。當時的涉邊交易,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便於統計、徵稅、交易,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

規定:每圓重7兩,7圓為1筒,重49兩(古代16兩為1斤,49兩就是3.06斤),32筒為1引(98斤),接近100斤

因此普洱茶又稱七子餅,以雲南勐海縣出產的最為出名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勐海樂在品茶業·林劍平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也有如下記載: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雲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徵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簡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於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普洱茶餅變成357克了呢?應該是建國以後,中國全面實行公制(1959)之後了。

1959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國務院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原來以國際公制為基礎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規定“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成十兩為一斤”

此時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舊制,但將一斤十六兩改為一斤十兩,一兩的重量改為50克。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普洱茶的重量也與計量制度的變革相關,七子餅被定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好的接近了整數:一筒=7片×357克=2.499公斤≈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29.988公斤≈30公斤。

原本零碎的數字在加總之後就成為一個整數,更便於普洱茶廠的進銷管理。親,這下你知道普洱茶餅的357克重量是怎麼來的了吧?

若是今年春日,你還沒定好去哪裡浪的話,不妨深入雲霧纏繞的雲南普洱茶產區,朝拜那一片片長滿茶樹的高山,品味那一縷縷來之不易的茶香,也是一個愜意的選擇,不是嗎?

茶馬古道,將它從默默無聞,一步步帶向了世界 | 自駕地理

來源/公號:自駕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