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成为一种生意,可为什么总有傻瓜去买单?

昨天,随着摩拜被美团并购,一篇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推文在朋友圈疯转,通篇看下来,确实是一碗味道十分纯正的

毒鸡汤。韩寒也在微博炮轰该文,表示自己对文章标题都极其讨厌,原因是不仅是在售卖焦虑,而且制造恐慌

1

我非常反感这类贩卖焦虑的情绪文。类似于多年前网络上热传的:

“当你盯着电脑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愁眉发呆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当你挤地铁时,西藏的云鹰直入云端;

当你与上司争吵时,尼泊尔的背包客已端起酒杯围坐在火堆旁;

这个世界,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遇不到的人……”

细看,与《同龄人》一文中所写的“背负房贷还长着赘肉的总监”,“在三四线城市里一眼看不到未来的80后”几近相似,都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在万千写字楼内默默无闻的小白领们。前者像是在矫情地怂恿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后者则干脆是一记凶狠的当头棒喝,质问你为什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没钱没房没车。

贩卖焦虑成为一种生意,可为什么总有傻瓜去买单?

“当年还在一个寝室追剧……有人已经年薪百万,有人却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文章通篇弥漫着捧高踩低的肤浅文字,实在令人作呕。

抢两块钱红包的人怎么你了?肚子上有赘肉的人怎么你了?谁跟你同龄人?我怎么就被抛弃了?退一万步讲,抛弃就抛弃呗,我也不稀罕,再说本就不在同一条道上,抛弃一词从何谈起?

2

贩卖焦虑成为一种生意,可为什么总有傻瓜去买单?

继胡玮炜躺枪“套现15亿的精英女性”后,该号又给韩寒扣上了一顶“衣食无忧成功人士”的帽子。

如今制造焦虑似乎已经成为爆款文章和营销的必备因素之一。早前以“营销课”刷屏网络的新世相,就曾经策划出不少经典的营销案例,例如“逃离北上广”“凌晨四点的北京”等将焦点对准生存焦虑、职场焦虑,而后网络上铺天盖地“油腻中年”“脱发危机”等话题也成功将焦虑感引导至年龄上。

试问摩拜背后的大佬只有胡玮炜一个吗?并不是。媒体单拿她说事儿,不过是看中了她年龄+外貌的优势。

贩卖焦虑成为一种生意,可为什么总有傻瓜去买单?

在充满男性荷尔蒙的互联网商业巨头里,一个长相优越年纪轻轻的女性无疑更能制造噱头。我们并不会去深究胡玮炜是不是真正套现了15亿,但《同龄人》一文作者的价值观指向非常明显:金钱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比起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坐拥巨额财富的人无疑才是成功的。

3

当下年轻人说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鸡汤文之所以能盛行多年而不衰,绝大部分原因是人总有迷茫和疲惫的时候,从文字中找点慰藉无可厚非。但一篇阅读量100000+的文章里,通篇弥漫着一股金钱至上的铜臭味,财富即成功的错误价值观,它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尚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当一个人会为自己抢了两块钱红包开始自卑的的时候,那么它的传播目的就达到了。

这样有意无意间的情感放大和推波助澜,看似是在引发共鸣,实则是在制造恐慌。大V们躲在屏幕后看着蹭蹭往上涨的阅读量窃喜,根本不会去思考一篇毁三观的文章会产生多大负面影响。

贩卖焦虑成为一种生意,可为什么总有傻瓜去买单?

更可笑的一点是,原文作者通篇文章只在制造焦虑和恐慌,并没有给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宣泄出口。即使我看了文章能产生共鸣,然后呢?我是要学着胡玮炜一样白手起家还是从此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且不论胡玮炜在这场资本博弈中能获利多少,若真是要以年龄和成就为标准,比胡玮炜更成功的人多了去了,那这么说来,胡玮炜也是被抛弃的一类人。

溥仪3岁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骆宾王7岁写出《咏鹅》,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莫扎特8岁作曲,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

……

只要你想贩卖焦虑,就总能找到例子。

我们认同天赋异禀的人存在,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媒体人拿来博取眼球的噱头。胡玮炜有多成功多励志都与我无关,我再怎么焦虑也轮不到一个大V拿两三千字的文章来告诉我抢两块钱红包有多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