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01)

因為頭條是基於大數據做的推薦,然後再根據轉發量和收藏量等持續觸發,從而形成的裂變。

即使內容一樣,平臺不一樣,價值大相徑庭。

(02)

說到平臺,總會想起孫茂才。

當年剛開始看《喬家大院》的時候,對孫還是有幾分好感的,此人精明,有幾分能力,協助東家做了不少生意,可是後來,自信心膨脹,離開喬家,投奔喬家的競爭對手錢家。

錢家的回覆是 “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到底是平臺成就了你,還是你成就了平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03)

我認為,內容和平臺是相互成就的;

夥計和平臺也是是相互成就的。

但,除了創業,夥計要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成就已經選擇好的平臺。

而對於平臺來講,也要打造得更具吸引力,讓不同的人各取所需,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04)

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華為的回答是:“以奮鬥者為本”。

(05)

“以奮鬥者為本”,一是提倡奮鬥的文化。

華為曾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芭蕾腳的廣告,你以為跳芭蕾的美女腳都是這樣的: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但實際上,她們的腳,卻是這樣的: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華為與“芭蕾腳”的共通之處,這是對“付出與收穫”之反差最為直白的表達:你看到了最好的我,但你怎知我為此曾經付出多少傷痛……。

由此看出,“芭蕾腳”其實依舊承襲了華為多年來所宣揚的“華為精神”,也就是艱苦奮鬥,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上甜,也就是不經歷風雨哪得見彩虹......"

(06)

華為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時候,很有可能會佔用大家大量的非工作時間,請大家儘量配合我的工作!”,說完深深鞠了一躬。

三個月後,日本專家quit了,離開的時候就說了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07)

二是把奮鬥的華為人 都變成股東這樣的機制。

股權激勵是用社會的財富、未來的財富、員工及企業上下游的財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與利益相關者共贏的機制。

華為把這種機制用得淋漓盡致,華為表示,在其150000名員工中,已有80000人加入了持股計劃。

這些持股的奮鬥者從打工者轉化為企業主人翁的心態,將自身利益與華為利益緊密結合,積極主動參與決策,承擔風險,分享利潤,積極主動地關心公司的長期發展與價值增長。

(08)

最近熱播的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的周瑩也是一樣,她的茶莊實行銀股制,不只搶跑了西院的老客戶,連去年在西院購買大量茶葉的老客戶也被在東院夥計在家門口截走,從而失去此筆業務。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不是生意不好,也不是員工不行,而是對手的平臺出現了新的機制,這種機制滿足了夥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這也是周瑩能最終反逼四叔、二叔再次和她合股繼續成為一家的原因。

周瑩、華為告訴你,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09)

什麼樣的平臺才更具吸引力?

第一層平臺:讓人才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感;

第二層平臺:讓人才有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