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近期內最火的電影應該算是劉若英的電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了。因為從小就喜歡奶茶,加之從《山楂樹之戀》後就非常喜歡周冬雨的緣故,所以在上映的第二天我就去看了,這也是我近兩年多的時間第一次在首映的第二天就到影院觀看的影片。

  影片中見清和小曉的分開,除去殘酷的現實狀況讓他們對彼此失去了信心以外,無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進行必要的溝通是他們分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做銷售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如此。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當我們向他人推薦產品或服務時,不論是好友還是陌生客戶,我們都會發現當對方不需要時要不就是不說話,要不就是轉移話題,很少有人會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說自己不想要,或者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這樣的推薦讓ta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等感受。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當然無法拒絕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我們國人的一個共同特點,這與我們從小受的隱忍教育有關,也和從小很少有機會跟大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有關,總是以大人說的話為標準,而我們通常聽到的卻只有“小孩子要聽話”、“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等話語。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在這樣的教育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們慢慢的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了,只因說了也沒用,還不如不說呢。

  我之前也不太會拒絕別人,也會用逃避的方式來拒絕別人,有很多時候這還真的有點像掩耳盜鈴的感覺。然而,時間長了之後我便發現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容易將問題的矛盾激化到了頂點。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如今我便開始改變,如果有人在線上向我推薦不需要的產品,我不會在置之不理,而是明確的告訴對方暫時不需要,等需要的時候再聯繫等表明態度的話語。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對於拒絕家人的提議我會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態度,並把理由不帶任何情緒的方式給表達出來。

  當然,與父母表達不同意見時因為有情感的連接,加之有輩份的關係在裡面。因此溝通起來並不容易,若想要不帶任何情緒、中立的去溝通的話那就更難了,得通過一次次的溝通與調整方式才可以做到。

  像我與父親之前就不是那種對等的朋友關係,在遇到問題時說是有些八字不合也不為過,總是無法達成共識,所以矛盾也不斷。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可是當我做出改變時,先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把他聊高興了,再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用“假定”的方式提出來,讓他去想,去對比不同解決問題方式的好與壞,他自然就能夠接受,時間長了之後,我們的溝通也變得順暢了很多。

  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父母會覺得我們成熟了,不再是小孩子,因此也會慢慢的信任我們。雖然剛開始做的並不順利,甚至達不成共識,可是時間一久了,與父母相互有了解之後,這樣的溝通也就變得順暢了起來,彼此之間的情感也在一次次的溝通中加深。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當然,也許有朋友會說親情不是世上最穩定的情感嗎?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折的去溝通與維護。

  其實只要用心去觀察自己與周邊朋友和父母關係的話,便不難發現兩代人對愛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特別是無法用朋友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的父母,他們之間是缺少連接與交流的,甚至無法從對方那裡感受到愛,因此這樣的用心維護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當然,這樣的方式同樣適合朋友與戀人、夫妻之間。因為人與人本身就存在著諸多差異。生長環境、受教育層次、所經歷的事不同都會導致每個人思維與認知上的差異,因此,想要和諧相處,必要的溝通,以及表現出自己的情感、看法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當我看完影片之後,我就在想如果見清和小曉能夠及時的溝通,小曉能夠告訴見清他的頹廢讓她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並鼓勵見清走出低谷,而不是選擇一走了之的話,或許他們就不會分開,也不會有後來的遺憾與隱痛了。

良好關係悲劇導火索——情緒垃圾(深度好文)

  實際上,許多時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我們長時間壓抑的情緒所致,並非什麼大事。

ps: 福利放送,關注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得到我們送出的三份大禮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