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被日軍包圍後會作何選擇

國軍被日軍包圍後會作何選擇

戰場上被敵軍圍困後有突圍、投降、堅守、起義、成仁、偽裝平民等多種選擇。國軍被日軍圍後不乏投降的,也有死守的,如謝晉元800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有全體成仁的,如姚子青營守寶山縣城、王銘章師守滕縣。

由於日軍數量不足,除非國軍堅守必爭之地,否則日軍很難圍住國軍師級以上的部隊,典型的有南京保衛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許昌戰役、滕縣保衛戰等。

衡陽會戰和許昌戰役同屬於豫湘桂會戰的一部分,我們的教科書上提到豫湘桂會戰總是說國軍一潰千里云云,實際上國軍和日軍纏鬥到1944年的時候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日軍傾其所有瘋狂反撲,國軍已經無力組織像樣的抵抗了。衡陽會戰是豫湘桂會戰期間最大的亮點,也是抗戰期間雙方傷亡最多、拉鋸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國民革命軍第十軍1.7萬人面對日軍四個師團加航空兵接近10萬人的圍攻,堅守了47天后力竭投降,這在我國抗戰史上前所未有。

許昌戰役是豫湘桂會戰中最慘烈、最悲情的一場戰役,日軍出動三個師團、一個旅團及大量坦克8萬餘人圍攻許昌(日軍認為許昌是三國時代以來著名的“軍都”,中國軍隊會重兵駐守),實際上守衛許昌的只有新編29師3000餘人,29師只守了一天城破,除少部分分散突圍外,大部分戰死,師長呂公良殉國(註明旅日作家薩蘇先生寫過一篇《虎到絕路》,就是紀念呂公良將軍的)。戰後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上將。

常德城守衛戰是常德會戰的一部分,常德城能否守得住關係到常德會戰能否取勝,因此守軍一直死守。守衛常德的是國民革命軍七十四軍第57師和軍部炮兵,合計9000餘人,面對日軍7個師團10萬餘人的進攻,堅守16天,師長餘程萬率餘部撤退後僅剩幾十人。

需要銘記的是,57師169團團長柴意新沒有隨餘程萬撤退,率餘部幾十人死守雙忠巷,壯烈殉國,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國軍被日軍包圍後會作何選擇

柴意新將軍遺照

南京保衛戰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由於撤退失序,來不及撤退的至少兩萬多軍人放下槍、脫下軍服偽裝成平民,隨30多萬平民被殺,後世提起來無不用“痛心疾首”來形容。筆者芳魂今天把南京保衛戰和常德會戰放一起對比,分析一下為何一個放下武器,一個戰鬥到最後一人。

1.南京保衛戰參戰部隊主要是從淞滬戰場撤退下來的,他們在上海和日軍拼了三個月,傷亡慘重,極大的影響了士氣,而且來不及休整,戰鬥力下降。守衛常德的是七十四軍第57師,七十四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首,裝備精良戰鬥力彪悍,士氣旺盛。

2.南京保衛戰蔣介石和唐生智下令撤退和突圍後,除了七十四軍大部分撤退(74軍軍長是蔣介石的親外甥,搞了一搜小火輪渡江,不錯七十四軍也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不過當時的七十四軍沒有57師),教導總隊、36師組織了有效突圍,其餘大部分軍、師長草草下達撤退命令後就脫離部隊,匆忙過江,其部隊形成了群龍無首局面,常德會戰57師從外圍據點戰、城市攻防戰到巷戰一直是有序指揮,部隊建制一直在。

3.南京城破後城內有幾十萬平民,這就使得官兵存在僥倖心理,妄圖偽裝成平民躲避被日軍殺害的命運,而常德會戰57師提前半個月駐防常德並疏散了所有平民,城內只要有人必是官兵無疑,不存在偽裝的可能性,沒有後路。

4.57師在常德城內修築了大量水泥碉堡,並打通民房修建連鎖工事,可以說提前做好了巷戰的準備,所以57師官兵在城破後能夠做到臨危不亂。

5.根據1937年年底的形勢,南京城的守軍是最後一批,他們不可能有援兵,而57師並不是孤軍作戰,先有第十軍、七十四軍大部、第一百軍增援,後有李玉堂兵團增援,雖然援兵始終未能打進常德城,但是援兵的外圍進攻第一可以牽制圍城的日軍,第二可以鼓舞城內官兵士氣。

國軍被日軍包圍後會作何選擇

常德會戰英雄紀念碑

方先覺和餘程萬一個在最後一天投降(第十軍投降當天,增援的七十九軍已經攻下了衡陽城外的杉橋),一個在最後一天突圍,後人稱其“惟欠一死”,若是兩人堅守到最後殉國,芳魂認為也一定會像王銘章、呂公良一樣千古流芳。

有意思的是兩人的結局大不相同,方先覺投降日軍後在軍統的安排下逃往重慶,受到重慶各界的熱烈歡迎,並升為第36集團軍副司令,包括軍長方先覺在內共5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餘程萬在收復常德的慶功宴上被帶走問罪,蔣介石甚至在軍校學生畢業典禮上公然宣佈要槍決餘程萬(常德會戰期間蔣介石正在埃及開羅開會,蔣介石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拍胸脯保證常德不會丟),後經孫連仲、王耀武等人死保,改為判刑2年,大陸解放後隱居臺灣,1955年被槍殺,死因成謎,一代抗日功勳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國軍被日軍包圍後會作何選擇

餘程萬將軍遺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